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工业精神,贵州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贵州“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万山汞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长征电器十二厂旧址保护利用等9个项目分别入选。贵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有何亮点?动静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图片

“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

在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外型尺寸13米的“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系镇馆之宝,至今仍保持着凌厉之势,仿佛时刻会腾空而起。这个被誉为“飞机的克星”的大国重器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

图片

遵义一九六四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思成介绍“红旗2号”相关情况

“‘红旗2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防空导弹,击落过4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和1架米格-21战斗机。”遵义一九六四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思成介绍,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在答记者问时曾幽默地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把美国侦察机捅下来的。”竹竿子,即“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

图片

“红旗2号”导弹

1970年,位于遵义地区的061基地装配成功首批数十发“红旗2号”导弹全弹,标志着基地武器装备的批量生产能力正在开始形成,成为中国生产地空型号战术导弹规模最大、配备最完整的后方基地。“红旗2号”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我军唯一的防空导弹的角色,直到90年代末仍是我军的主力防空导弹型号。

图片

展厅专版介绍“红旗2号”导弹

“红旗2号”导弹为构建现代化的防空体系奠定了基础,它见证了中国军事科技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过程,对后世的科研人员和军事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历史价值。

图片

“红旗2号”导弹文创产品

“我们在展厅对‘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专门以一个整版的篇幅详细介绍其历史沿革,还开发了相关的文创产品,让游客和居民能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它。”韩思成说道。

图片

1964文化创意园内原长征电器十二厂车间厂房

图片

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陈列的长征电器十二厂部分生产设备

漫步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内,几栋高大整齐的红砖墙建筑系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长征电器十二厂车间厂房。如今这里打造成了集创意、时尚、休闲、怀旧的多功能集合型文化创意园区,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将其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图片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占地105亩,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包括创意办公、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遵义1964美术馆、遵义市军民融合展示中心、梧桐树广场、岁月广场、主题酒店等。自2016年开园以来举办了300余场活动,共吸引参观者200余万人次。

图片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岁月广场

韩思成告诉记者,园区以4个文化场馆为核心,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文化历史,同时带动其余商业项目和业态发展。接下来将对三线建设博物馆进行整体的改陈布展,提升园区的配套设施,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

图片

万山汞矿

在铜仁万山,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之间的朱砂古镇拥有全世界最长的970公里地下人工采矿坑道,它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也是国内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汞矿遗址,被誉为“中国汞矿业史的教科书”。

图片

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芳忠

“自秦汉开采朱砂以来,万山汞矿开采冶炼史已有2000多年。”谈及万山汞矿历史,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芳忠一脸自豪。上世纪60年代,万山汞矿曾连续五年产量世界第一,创下了占全国同期总量15.62%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偿还国外债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被周恩来总理亲切的称为“爱国汞”。

图片

万山汞矿遗址地下矿洞

2001年,地处铜仁万山的原贵州汞矿被实施政策性破产关闭。按照保护为主、适度利用的原则,万山区委区政府对原汞矿遗迹遗址进行保护性的整体连片开发利用,引入企业投资把原来的废旧矿山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休闲怀旧小镇。2019年万山汞矿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图片

朱砂工艺品

围绕“商业配套、产业升级”,万山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产业提质升级。投资3亿元高标准建成10万平方米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引进45家朱砂工艺品企业入驻,创新推出以朱砂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商品。建成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并在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开设专卖店,带动就业近2000人,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

图片

朱砂古镇栈道

图片

汞矿老旧建筑改建成酒店

“我们坚持修旧如旧,建成了那个年代一条街、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万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景点。”王芳忠介绍,原汞矿老旧建筑建成酒店、餐厅等各种业态,地下矿洞开发成旅游观光线路,将研学旅游、探秘旅游、康养度假与工业旅游结合起来。朱砂古镇平均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了从工业遗址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化。

图片

工业遗产研学游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工业精神。2023年12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贵州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了对工业遗产的认定条件、程序及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等要求。2024年组织开展了第一批、第二批贵州省工业遗产认定工作,并择优推荐部分项目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图片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金必煌

“如何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用起来,使其能够创新推动贵州工业精神传承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课题。”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金必煌表示,下一步贵州将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推动更多具有较高的历史、科技、社会、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进行认定申报,积极指导工业遗产所有权人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创新活化利用方式,发挥工业遗产的当代价值,讲好工业故事,弘扬工业精神,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万山融媒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 周香馨 宁波 杜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