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obotaxi|李斌、李想、何小鹏与马斯克截然不同?

全文3350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直播专访中表示,公司不会开发Robotaxi业务,因为其使命是创造移动的家,而非移动的机器人。

02他认为,Robotaxi不能解决交通量问题,且成本高昂,车企不愿意涉足。

03与此同时,蔚来和小鹏汽车也对Robotaxi持保守态度,分别选择不参与竞争和与运营商合作。

04然而,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预计2025年将在美国部分城市推出无需人工监管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05无论如何,技术、成本、用户需求及商业模式的权衡将成为决定Robotaxi胜负的关键。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各从其志,L4的落根之处不只是Robotaxi。

文 | 陈不七

3月1日,理想汽车纯电处女座MEGA一经上市便遭到舆论场的热烈讨论,几经周折,最终也没能搅起市场的浪花,此前凭借ONE系列和L系列“大杀四方”的理想在此折戟,此前活跃于社交媒体的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也不再活跃,甚至一度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12月25日至27日,理想汽车连续三天推出“2024理想AI Talk”对李想进行直播专访,总时长超过90分钟。这也是李想消失9个月后首次主动现身镜头。

或许,这是MEGA风波后的销量回升给了李想回归的勇气,根据理想汽车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11月份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48,740辆,同比增长18.8%,截至11月30日,理想汽车2024年累计交付新车44.1万余辆,并在10月份达成总交付100万辆。

对于这场为期三天的直播访谈,人们可能会好奇理想汽车如何调整策略,迅速从MEGA的表现失利中找回节奏,但纵观整场专访,李想并未过多的将笔墨用于回应过去,而是将重点着眼理想汽车的未来,关乎AI、关乎智能驾驶、关乎行业竞争、关乎价值理念……

Robotaxi不是移动的家

“我不想做,因为我们的使命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移动的家’终极是L4,而‘幸福的家’是硅基家人。”谈及理想是否会开发Robotaxi业务,李想表现出否认的态度。在直播中,李想的回绝没有一丝犹豫。

图片

为何不做Robotaxi?李想用租房和买房打了一个比方。今天租房比买房便宜得多,拿出存款利息就可以租到很好的房子,钱都在自己手里,但人们仍要买房,相较于租房,人们需要高质量陪伴,需要为家人创造稳定、安全、舒适的环境,车也一样,实现L4自动驾驶后,家庭用车的门槛和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李想在访谈中表示。“我相信,愿意拥有一辆车的人会更多。”

未来,Robotaxi和一台私人拥有的自动驾驶汽车谁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主流,李想表示更相信后者,因为后者的使用率更高,体验更好。因此,对于李想和理想来说,L4的落根之处是智能体,终极产品想象是硅基家人。

理想同学和自动驾驶,有一天,一定会连在一起。

理想同学实质上是语言智能,虽然足够聪明,但不能做出行动,自动驾驶则是空间智能,当二者进行结合,则会成为一个智能体,更像一个真正的人。谈及二者的研发目标,李想表示,至少在中国范围内,前者在未来几年必须保证大语言模型的基座模型是行业前三,要真正跟头部企业去PK,而不只是在汽车行业里比一比,后者如何保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样非常重要。

图片

“我相信这个时间点会非常相似——空间智能实现L4,语言智能实现Agent的时候,这两个大概率会变成一个模型,就是VLA模型(Vision、Language和Action),它跟人一样,变成一个更大的模型能力。”关于大语言模型和智驾,李想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答案。

实际行动上,10月23日,理想汽车宣布全新一代双系统智驾方案端到端+VLM全量推送;11月28日,理想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率先推送;而高速城市全场景升级端到端+VLM将于12月31日全量推送AD Max用户。

同时,理想汽车表示,希望在三年后推出首款为L4级自动驾驶定义的汽车。而在大语言模型方面,12月27日,理想同学App全量上线,宣示着基于自研基座大模型Mind GPT的理想同学从车机进入手机。

在Robotaxi之外,理想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更进一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Robotaxi不是万能答案

谈及理想,便不得不谈蔚来小鹏

12月12日,“2024蔚来媒体面对面”活动在上海举行。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回答了媒体超过200个提问。其中也提到了——蔚来会做Robotaxi吗?

“蔚来不会做Robotaxi。”李斌的回答同前文李想的回答一样,不留余地。

实际上,早在7月27日的NIO IN 2024蔚来创新日上,李斌便对Robotaxi进行了明确的表态。李斌认为,智能驾驶的核心目标是解放用户的精力并减少交通事故,然而,对于Robotaxi这一商业模式,他持保留态度,并表示蔚来坚决不会涉足这一领域,并称不认为去抢专车司机的生意是一件值得鼓舞人心的事情。

图片

“从技术角度看,Robotaxi肯定会成熟,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认为Robotaxi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就想多了。它并不能解决交通量的问题,一座城市能容纳的运营车辆数量是有限的,无论这些车辆是否有人驾驶。因此,Robotaxi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像软件或者云服务那样可以无边界扩展的生意。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李斌对媒体表示。

虽然观点一致,但与李想认为人们更需要一台具备L4能力的私家车不同,李斌的观点来自于商业模式可行性上的考量。

“在目前的中国道路交通能力环境条件下,Robotaxi与人工驾驶出租车、网约车,并没有对乘车人‘方便、快捷从A到B’的核心需求有实质性突破,而复杂技术和高昂投资的回报期很长,而且利润比较低,车企当然不愿意做了。”智能交通专家全大伟告诉智库君。

同样,资本市场对Robotaxi的商业模式也持谨慎乐观态度。摩根士丹利称,自动驾驶技术受到法律、监管、道德伦理等一系列无法预估的因素影响,它的市场普及度变化或是一条几段曲线,行业距离拐点还有较远距离。

图片

虽然国内已有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产品试水Robotaxi商业化运行,并有望2024年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并在2025年实现盈利,但其背后逻辑,是百度独立造车梦碎后急需将现有技术商业化,抢占市场先机。

而对于有数款走量车型和换电联盟“加身”的蔚来,其不需要通过Robotaxi来证明自己。同时,根据蔚来财报,2024年前三季度蔚来亏损155.3亿元,按此估算全年累计亏损或将达200亿元,贸然入局Robotaxi,只会让本不富裕的“银库”雪上加霜。

Robotaxi无需“大包大揽”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中,小鹏汽车对于Robotaxi的态度最为“开放”。同时,与特斯拉“大包大揽”式推进Robotaxi不同,小鹏十分取巧的将最棘手的运营业务托付给经验更丰富的出行服务合作伙伴。

7月30日,在小鹏汽车举办的AI智驾技术发布会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媒体访谈中提到了小鹏汽车在Robotaxi上的布局和最新动态。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计划进入Robotaxi行业,但不会直接参与运营,而是寻求与运营商合作,将无人驾驶技术推向全球。

图片

“我们希望未来Robotaxi不仅服务中国,还要服务全球。最近一个多月,我见了滴滴的CEO,也见了Uber的CEO,他们在无人驾驶领域都做得不错。我相信将来全球有很多这样的运营商,我希望与他们合作。造车很难,做运营是难上真难,不是‘加难’,是‘真难’,应该有更多的伙伴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何小鹏说。

10月10日,何小鹏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推文中进一步揭示小鹏Robotaxi业务的进展:做Robotaxi的技术趋势明确,目前小鹏在加快小鹏Robotaxi业务步伐,计划于2026年正式推出Robotaxi,同时也再次强调,小鹏会专注产品本身,聚焦如何提升Robotaxi场景的行泊车能力,定制车内外场景提升乘客体验,强化安全冗余等,不介入运营。

图片

放权运营,做技术的供应商,对于专注智驾技术开发的主机厂来说,一方面无需在Robotaxi的运营业务上倾注大量资金,直接与海外运营商合作同时可以大幅降低其智驾技术的出海难度,另一方面,Robotaxi也是其智能驾驶技术的试验田和新市场。

相较于国内车企对于Robotaxi的保守态度,特斯拉则对该业务寄予厚望。面临乘用车产品创新乏力,股价不断下滑的特斯拉,急需一个能让公司市值回升,重振投资人信心的“one more thing”,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研发一款比Model 3更便宜的Model 2。

继10月10日正式发布Robotaxi产品后,特斯拉一直在加紧推进其Robotaxi计划。当地时间12月21日,特斯拉在社交媒体的平台上称,Robotaxi的时代比预期更为临近。随着FSD的版本不断迭代,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预计2025年将在美国部分城市推出无需人工监管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然而,Robotaxi的到来似乎并没有达到其最初的目标。截至12月30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报417.41美元,总市值为1.34万亿美元,相较于12月18日,市值蒸发超1889亿美元。

写在最后

无论是坚守“移动的家”的核心价值,拒绝涉足Robotaxi领域,专注于家庭用车的智能化升级和用户体验的优化的理想;还是从商业可行性出发,明确拒绝参与Robotaxi竞争的蔚来;亦或是选择通过技术开放与合作,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智驾技术的小鹏。这些选择无不反映出当下Robotaxi的发展困境与机遇,也预示着未来市场格局的多样化发展。

在这场关于Robotaxi的较量中,技术、成本、用户需求及商业模式的权衡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而无论是技术领先的愿景,还是个性化的产品定位,如何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稳步前行,都是车企们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