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们的民族手工艺产品能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是王凤一直想做而且一直在做的事。
今年46岁的王凤从小就对刺绣充满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和自我摸索,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刺绣手艺。2003年,她开始了创业之路,从事布依族扎染、蓝靛染、刺绣等民族手工艺制作。如今21年过去,王凤已成为布依刺绣县级非遗传承人、贞丰县者相纳孔“王凤手工刺绣坊”负责人、贞丰布依文化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成员、非遗进校园专业指导老师。
“技精于专,业成于勤。”谈及经历王凤说,只要肯钻多干,技艺水平就能一步步提升,事业上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2003年8月,布依风情节在三岔河举办,当地政府组织了一场民族手工商品展示会。彼时年仅25岁的王凤得知这个消息后,灵光一闪:“这是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于是,她立即将家里的手工土布床单、绣片、民族服饰等装上一大包,拿到商品展示会上展销。万万没想到,这些在自己眼里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居然如此受欢迎,很快就一售而空。也就是从那时起,王凤走进了民族手工艺产品创制行业。
“要说还是国家的政策好,民族手工技艺得到扶持,我才能有今天。”王凤从手工艺品制作中获益,但她想得更多的是要帮助其他人一起受益。于是,2014年,“王凤手工刺绣坊”正式创办,她通过刺绣坊开展民族刺绣培训,让广大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在实现家庭增收的同时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技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授人予渔的同时,王凤也在不断锤炼提升自己,在各次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2018年荣获黔西南自治州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一等奖、贵州省第四届妇女特色手工技能暨创新产品大赛技能赛蜡染类三等奖;2020年获得黔西南自治州手工艺品设计制作大赛三等奖、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贵州省刺绣工艺能手;2021年荣获黔西南自治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24年被省总工会选树为“黔绣工匠”。
由于技艺精湛、绣品细腻精美,产品销路越来越好,王凤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主动找上刺绣坊学习刺绣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多,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增收的人也越来越多。
余小妹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通过“王凤手工刺绣坊”举办的培训掌握了技艺,而且在刺绣坊还能领到产品订单,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
“刺绣坊与外地企业长期签订订单合同,我们培训大家既帮助她们掌握技能,又可以把订单分发给她们,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王凤说,刺绣坊现有专职绣娘20余人,兼职绣娘100余人,年培训人数在300人以上,2017年以来已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
由于贡献突出,“王凤手工刺绣坊”2014年被县妇联命名为“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2015年先后被县、州、省妇联分别命名为“妇女手工创业培训基地”“巾帼示范基地”“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示范企业,2018年被省民宗局、省文联授予“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称号,2019年被省妇联命名为“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脱贫基地”。
“时代在召唤,我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传承好、发展好民族传统文化,让针线活变‘金钱活’,用双手‘绣’出美好生活。”王凤说。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倪殷)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