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山水鸿儒

潮新闻客户端 徐子涵

图片

潘天寿,宁海籍著名国画大师,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潘先生无愧于“民族之翰骨,文化之脊梁”。

他不仅是文化自觉的先行者,更是文化自信的倡导者。他以毕生的躬耕觉行,捍卫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是当代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先生还倡导“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力创沉雄奇崛、浩大刚正的画风,画作更以其风骨遒劲、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构,在千年画史中独树一帜。每作必有奇布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聚含着天地人文之大道。

图片

鹰鹫苍石,虎视雄哉;寒潭影切,濯而不妖;西风晚照,叠翠鎏金……依次陈列于宁海潘天寿艺术中心的经典画作,犹如一帧帧美学赏鉴大片,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看,那块陡峭如刀削的奇石上面,一只老鹰正昂首天外,气势雄浑、威仪凛然,一种生人勿近的霸道神态瞬时间跃然纸上。画卷通体用笔辛辣老练,色彩对比强烈醒目,极具视觉张力,给观者以心灵震撼。

山石旁侧掩映着劲竹苍松,还有一抹艳红,娇羞依偎在嶙峋怪石底部,让我有种铁汉亦具柔情的恍惚。由于潘天寿对于图画布局和色调的完美把控,使他即便在运用焦浓重墨的情况下,依然能使景物错落有致,远近得宜。

图片

接下来,我们不妨再体味下他的第二幅大作:《朝日艳芙蕖》。同样延续了那种经典如一、浓墨重彩的独特格调。

于笔势起承转合时,一朵高蹈出尘的莲荷,已亭亭玉立,粉衣佳人不蔓不枝从容优雅,隽挺在幽深的时光长河里。

细看新荷周遭,貌似蒲草芜杂,实则野趣横生浑然天成,还有些许阔大浑圆的荷叶,如托盘般甘当陪衬。也许,这些微不足道的小配角就是作画人的自比,而那纯洁无污、不染俗杂的莲花,便是高华出尘的艺术象征。

图片

另有一幅令我非常痴情的,是名为《夕阳山外山》的图卷。它用色高华古朴,画中的山峦虽不峻伟雄奇,却也弥漫着人间烟火气息。

山中茅檐低矮,村民们居住在群山万壑的怀抱里。一座孤耸的暮光古塔,孑然伫立,像一位在世间行走了千年的长者,用自身智慧,洞察这世事的万千变幻。不老的松柏在悬崖边笑傲江湖,劲拔身姿如耄耋老人尚且笔直的腰杆,蕴含朝阳般的精气神,喷薄欲出,激励太多迷茫颓丧的青年!

家乡的烟江叠嶂,大概激发了他心底最柔软的眷念,最喷薄的灵感。多少雄美霸悍气场纵横的极品力作,几欲击穿观者渺小的灵魂,它们是那样水墨淋漓、落笔如生,却总萦绕着往昔生活故地的山川灵秀。毕竟,最是故里明月夜,一枝一叶总关情。

图片

青年潘天寿一直坚定捍卫民族绘画,认为民族精神是通过民族风格,在绘画中体现的。尤其是听从任教师长的建议后,他戒骄戒躁、博采众长,愈加研习、勤学苦练,将西画视为滋补品,更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以增其艺术高度阔度。

电影《青春破晓》曾提到,年轻时期的大师,对旁人眼里不屑一顾的“顽石”情有独钟,甚至偷偷逃课,只为去宁海郊外的山中现场临摹。而在那段西风东渐的时刻,外洋文化强大地冲击着华夏大地,就连美术课上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例外。故而,潘天寿先生在铁骨铮铮的同时,又兼备了中国传统文化人物的温厚敦实。

同山共水见乡情,高风峻骨画人生。宁海,永远恰如其名,海静境宁。这片风光旖旎的温山软水,是钟灵毓秀的洞天福地,更是润养山水鸿儒潘天寿的根脉所在。而今,新时代的考卷已然列出,有待新时代的宁海新青年们,奋笔疾书!

图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