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观影活动,邀请残疾人朋友、残疾人工作者和助残志愿者共同观看电影《小小的我》。
02影片讲述了一位脑性瘫痪少年奋力生活的故事,强调“脑瘫≠傻子”,脑瘫患者实际上与普通人有相似的生活状态。
03由于传统观念和认知偏差,许多人对脑瘫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脑瘫患者面临着身体机能限制、社会参与度低以及融入社会环境困难等问题。
04此次观影活动还邀请了脑瘫患者,他们表示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他们经历过的,感谢这部影片让大家了解脑瘫患者的生活。
05此外,影片中主人公的坚持和勇气激发了观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和尊重,希望大家能够更了解和帮助残疾人群体实现梦想。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央广网北京12月31日消息(记者 庞婷)近日,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观影活动,邀请残疾人朋友、残疾人工作者和助残志愿者齐聚一堂,共同观看最新上映的电影《小小的我》。
一起观看《小小的我》(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少年奋力生活的故事。相较于给予残障人士特殊关怀,《小小的我》更倾向将他们视作普通人来刻画。影片中多次强调“脑瘫≠傻子”,事实上,脑瘫是一种影响运动控制能力的神经发育障碍,并不直接关联到智力水平。
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有600万脑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鲜少见到他们的身影。由于传统的观念和认知偏差,许多人对脑瘫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同时,由于脑瘫人群的生活状态与普通大众有所不同,他们中的很多人面临着身体机能的限制、社会参与度低以及融入社会环境困难等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影片中,主人公刘春和到培训机构应聘教师时向学生们解释,“在几乎所有诗人的作品中,不起眼的苔花都只是点缀,但在袁枚的笔下,它有了至上的人格。”正是有了这种人格,刘春和从未自暴自弃,他学会了开车,找到了咖啡馆的兼职,并坚定地选择了梦寐以求的师范大学。“苔花从不自惭形秽,而是凭一己之力,活出了不输牡丹的尊严。”
影片中关于主人公在亲情中的裂缝、找工作时的困境和对爱情的渴望的描述,引起在场观影者的共鸣。观影结束后,前来观看影片的一名残疾人射箭运动员表示,“每个剧情都讲的是我们的故事,刘春和的困惑都是我们每一个残疾人的困惑,就像片尾里说的,大大的世界里有一个小小的我,但我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次观影活动也邀请了一些脑瘫患者,志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表示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他经历过的,很感谢这部影片让大家知道脑瘫的定义。“我们脑瘫患者也是正常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但我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希望大家也是。”
脑瘫患者李明对影片情节更是感同身受,“希望有更多人通过《小小的我》了解到脑瘫患者的生活,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其他残疾人群体实现梦想。”李明说,自己几乎不会来电影院看电影,因为他觉得电影都是演出来的,但是这一次他看到了自己的生活。
李明是一位骑行爱好者,曾沿着219国道骑行到中尼边境的吉隆口岸,然后返回拉萨,两个月骑了4600公里,并多次参加自行车比赛,甚至一度有机会进入国家队参加奥运会。李明告诉记者,他喜欢一切极限挑战,在一次次超越自己的时刻,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李明向记者展示他在观影过程中记下的几个情节点(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刘春和在咖啡馆面试的情节让他印象深刻,他在手机上记录下“我是一个记忆力很好的普通人”“我要工作,是一个尊严”等语句。和刘春和一样,他也是一个记忆力很好的普通人,只要走过的路线,他都能记住,知道走哪条路最快,哪条路不堵车,被很多人称为“行走的导航仪”。
除了骑行,李明还喜欢自驾游,之前都是妈妈开车带着他一起,看完《小小的我》里,刘春和成功考下驾照后,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考驾照,以后自己开车带着父母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