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的城市”主题展圆满闭幕,26万人次线上线下感受人民城市建设成就

图片

图片

12月30日,“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闭幕。自11月6日开展以来,主题展受到市民热烈欢迎,线上线下观展总人数超26万人次。广大市民通过参观展览,全面了解五年来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感受人民城市理念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激发团结奋斗热情,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画卷。

图片

展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多媒体、互动展项、情景短剧等多种方式,着力为观众打造可看、可听、可触、可感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展厅内的中华鲟模拟放流互动装置,吸引2500余名观众现场体验。农业科技展台鲜活的“江海21”中华绒螯蟹,引得观众纷纷讨论:“比阳澄湖大闸蟹个头还大!味道一定很鲜美!”

“城市更新”情景短剧《晒台》实景演出超过200场,专业演员的沪语演绎,逼真的场景还原,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观看,居住环境改善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转化为市民热烈的掌声和脸上洋溢的笑容。

图片

展览邀请“板墙人物”和群体代表前来参观,现身说法人民城市生动实践。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艾达·魔都号的建造团队代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邮轮内装部部长助理房马小作为“人民城市建设者”受邀观展。他说:“展览的第一篇章就展示了我们的大邮轮,我感到很骄傲,我将继续造好国产大邮轮,让它走向世界!”

“小巷总理”代表、徐汇区田林街道田林十三村居民区书记苏嵘表示:“看到自己的工作被郑重地记录着,内心无比激动,展览中的16个‘小巷总理’故事是上海千千万万居委干部辛勤奋斗的缩影。”

55天的展期内,展览共接待团组8500余个,全市各级党组织将参观主题展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广泛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题党团日等活动。大中小学校带领学生,围绕展览内容开展专题思政研学。许多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将参观主题展作为员工入职培训、职工素质拓展的重要课程。

图片

展览期间,很多观众在展厅内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场景,有的是自己从事的工作内容、有的是身边的便民设施和环境变化,大家纷纷在展板前打卡留影、上传新媒体平台,一条条朋友圈、小红书、抖音vlog动态,每个人都能在展览中找到自己。

展览尾厅的留言本上,观众留言已经写满了整整6本。400余条留言,不仅表达了市民对展览的认可,更寄托了对人民城市美好未来的期待。“人民建议征集”展区也始终人气满满,市民们纷纷在“心愿卡”“建议信纸”上为城市发展留下真知灼见,投入人民建议征集红色邮筒。展览共收到市民群众书面建议258份。

图片

展览现场还开辟专门空间,开设“人民城市大家说”红途学苑大思政讲堂。联动市社联、张江集团、上海博物馆、上海工匠馆等单位,举办劳模工匠面对面、AI创新工作坊、城市可阅读社科普及、非遗文化主题沙龙、市民微宣讲展演等14场专题课程及活动,打造馆校合作“与城市同成长·筑梦苏河”精品大思政课,让广大市民在参观展览的同时,通过专题讲座、实践设计、展演交流、思政教育等多种形式,更深切地感悟人民城市的丰富内涵。

展览期间,主题展依托“红途”平台打造线上“全景展馆”,采用360度全景拍摄、动画特效、触控导航等,第一视角全真实景还原展览内容,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一键观展”。同时,推出“一镜到底”展览导览视频,由“金牌讲解员”带领观众“云游”参观,全程讲解展览亮点。针对青少年,推出《人民城市 实践有我——青少年研学手册》,上线青少年版讲解词及导览视频。

即日起,市民可通过手机移动端在“红途”小程序直接参观“全景场馆”。展览导览视频和青少年版导览视频,各单位可结合学习需求,联系“红途”平台获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