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绿色创新指数100榜单发布

12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首届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合作交流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以“构筑绿色低碳‘新高地’,布局未来产业‘新风口’”为主题,现场多位专家、代表共同探讨大湾区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与新机遇。

图片

会议同时发布了《低碳湾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案例集》和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绿色创新指数100榜单。

图片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顾万君在致辞中提到,广东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近年来,广东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开展试点示范以及强化绿色金融支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顾万君介绍道,“广东以不到全国2%的土地面积和约占全国7%的能源消费量,支撑了全国约10.8%的经济总量,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斐然。”

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专家、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发表了《突破储能技术,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演讲,详细阐述了液流电池的多种优势,为新能源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前,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电”)已在广东成立18家公司,运营终端数接近9万个。此外,记者了解到,2024年,特来电与中电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将在大亚湾地区持续投资建设充电网,并引入V2G、虚拟电厂、能源微网等技术。特来电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充电网、储能网、微电网的融合,实现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总监李全则提到,在参与白云站灯光设计时,公司通过先进照明设计软件规划,结合多种节能措施,实现了大型公共空间约40%的节能效果。“我们将继续秉持绿色节能理念,为大湾区的照明节能贡献力量。”李全说。

会议同期举行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圆桌论坛和“ESG视角下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圆桌论坛。多位研究人士和企业代表围绕如何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之路,如何寻找绿色低碳发展多种可能性的话题开展深入交流。

文、图|记者 杭莹 符畅 实习生 刘奕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