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赋能 淄博果业“鲜”行一步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李群
12月28日,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临近元旦佳节,寒风凛冽、万木萧疏时节,村里的大棚里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红红火火的景象。一簇簇红红的樱桃挂满枝头,如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红宝石,在绿叶的映衬下,分外喜人。
负责人杨振伟满脸笑容,正忙着指挥工人采摘、包装这些“金疙瘩”。“咱这樱桃走的是高端市场,品质那是没话说,春节前后每斤能卖到200元—300元哩!”杨振伟自豪地说道。
高价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支撑。以往露天大樱桃要到5—6月份才成熟,常规的樱桃促早栽培,一般12月中下旬扣棚自然升温,能提前至来年3—4月份上市。如今为了能在春节期间就让樱桃上市抢“鲜”机,种植户们用上了“黑科技”。
都是樱桃,为何境遇如此不同?这背后是市场理念和科技投入的差异。
在这家智能温控大棚内,3台硕大的专用制冷空调引人注目。据樱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这些设备都是专门定制的。每年9月,他们启动制冷设备,让樱桃树提前过冬,10月份恢复阳光大棚高温生长状态,通过技术干预,精准控制樱桃生长期,促早栽培成功提早到元旦成熟,得以与南半球智利樱桃在市场上一争高下,并赶在春节抢先上市,供不应求。这种模式打的就是差异化战略,一个大棚每年就可以实现产值100余万元,从而实现高投入与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除了下龙巷村,沂源县石桥镇分水新村和淄川区龙泉镇也有元旦上市的大樱桃种植基地。
这些基地的设施栽培模式和技术主要从辽宁大连引进,同时还引入了樱桃新品种“美国红”。这种樱桃在大棚内栽培环境中如鱼得水,结出的果实高甜度、无酸、浓香,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售价也高于常见的美早品种。“这‘美国红’樱桃口感就是好,吃起来甜滋滋的,一点酸味都没有,虽然价格有点高,但很受市民的青睐!”一位来自江苏南通的水果批发商赞不绝口地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关于“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号召,深挖果树产业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在大樱桃促早栽培技术上不断突破创新,另一方面,我市农业部门与省农科院紧密合作,培育出了 “金刚系列”草莓新品种,这些草莓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鲜美,一上市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同时,我市还引进了多个葡萄设施栽培新品种,研发软籽石榴冬季防护栽培技术,大力推广葡萄、猕猴桃避雨栽培,鼓励果农完善果园防霜防雹等防护设施。如今,全市设施栽培面积已达到 1.2万亩左右,果树现代化栽培水平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果农从中受益。
“以前种果树,就靠天吃饭,产量和质量都不稳定。现在有了这些新技术、新品种,咱这收入是越来越高,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一位果农高兴地说。科技这把 “金钥匙”,开启了我市果业发展的新篇章,让品味独特的有机水果在市场上遥遥领 “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相信在科技的引领下,我市的果业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