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在以往的语境中,互联网行业往往被描绘成一个“残酷”的形象,充斥着无情的“优化”风暴、频繁的裁员浪潮,以及令人闻之色变的“35岁门槛”。
然而,今年互联网大厂们的形象被加上了新的关键词——涨薪。年初以来,京东、腾讯、字节等互联网大厂都传出了涨薪消息,尤其是京东集团,多次颁布“涨薪大礼包”。这样的转变背后,隐藏着何种深意?
1
互联网大厂集体加薪?
临近年底,打工人们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年终奖了。近段时间,20薪、连休12天、绩效奖励等关键词在网上刷屏,各互联网大厂的年终奖发放计划备受关注。其中,京东集团的年终奖发放计划以“豪气”成为焦点。
12月23日,京东集团发布2024年年终奖发放计划,在“固定年终奖”的基础上,加上了“目标年终奖”,京东零售集团和职能体系从16薪,升级为20薪,京东采销的年终奖更是达到了平均23薪。
紧接着,京东又在25日宣布,继今年2月京东客服全员平均涨薪30%之后,再次升级客服人员薪酬福利。消息一出,不少网友都成为了刘强东的铁杆粉丝,在社会媒体平台表达了对京东的支持:“强哥还招人吗?我想来!”“京东这是在学胖东来卷福利?”
事实上,今年的京东确实多次给出了“涨薪大礼包”,如果不算校招岗位加薪的话,这是今年京东第5次宣布给员工加薪,难道京东真的是被胖东来的企业文化影响了?除了京东,字节跳动、腾讯以及阿里巴巴均调整了员工福利。
其中,腾讯通过调整部分固定的年终奖、租房补贴融入月薪的方式,提高了员工的月薪基数,从而增加了绩效年终奖、社保公积金等的基数。字节跳动则加大了期权激励力度,更新了年终激励方式,由现金奖金和绩效期权两部分构成,其中现金奖金最高可达3个月月薪,绩效突出的员工将获得更多的绩效期权。而阿里巴巴也在今年增加了期权激励力度。
2
矛盾的互联网大厂:“面包”与“挑战”并存
为何这些互联网大厂一改“残酷”形象?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互联网大厂需要在财务表现上给资本市场和股东看到积极的信号。通过加薪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进而获得更好的财务表现和股东回报。
另一方面,裁员和加薪并不冲突。互联网大厂集体加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内部战略的考量。加薪计划反映了企业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更加注重通过内部激励机制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大厂加薪的首要动因,是对人才的重视和争夺。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企业能够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这对于推动技术创新、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至关重要。例如今年市场上流传的,“张一鸣化身猎头,亲自监督从竞争对手公司挖AI技术人才”传闻,就证明了高端人才的重要性,加薪成为企业争夺这些关键智力资源的直接手段。
裁员也并非简单的成本削减措施,而是企业基于长期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调整的必要之举。随着行业风口的变化和技术迭代加速,一些曾经的核心业务可能逐渐失去市场优势,或是与公司的新战略方向不再契合。这时,适度的人员优化能够帮助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提高运营效率。
表面上看,加薪与裁员似乎是一对矛盾体,但实则不然,都是为了企业更好地运转。作为局外人的我们,看到涨薪和福利会心生羡慕,但对于局内人来说,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并行策略带来的压力。
加薪和福利的提升虽然带来了切实的好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但同时也意味着,员工需要面对更高的绩效要求和更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包”与“挑战”并存,没有人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