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年度中国宇航发射

全文3049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中国轨道级航天发射总量达68发,创历史新高,全球发射量预计261发,中国占全球总量的26%。

02全年发射成功率约为96%,其中星际荣耀和中科宇航的发射分别失败2次。

032024年首飞6款新型火箭,涵盖国有与民营航天企业,推动发射运力和技术创新的多元突破。

04今年迎来两次中国空间站常态运营以来第三、四次载人航天任务,共承运6名航天员。

05此外,嫦娥六号任务成为今年全球深空探索最大成就,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从1月5日快舟一号甲年初首发,到12月27日力箭一号年终收官,这一年中国宇航发射纵横跌宕,看点颇多。非常值得梳理与审视一番,三体引力波盘点如下▼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发射量创新高

2024年中国轨道级航天发射总量68发,创历史新高。比2023年67发多1发,比2022年64发多出4发。不过,远未达到今年初百发目标预期。目标达成度68%。

全球今年总发射量预计261发,中国68发占全球总量26%。去年中国67发占全球223发总量的30%,仅次于美国,同样位居全球第二。

●发射成功率96%

全年68发,成功65发,失败2发,部分失败1发,发射成功率约为96%。

失败2发均来自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商:星际荣耀、中科宇航。

○中国今年第32发:7月11日,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第四级工作异常,致使发射失败,损失云遥一号15、16、17三颗气象卫星。双曲线一号(Hyperbola-1)迄今共发射7次,3成4败,成功率42.86%。

○中国今年第68发:12月27日,中科宇航力箭一号第三级发动机故障,导致发射失败。力箭一号(kinetica-1)迄今共发射6次,51败,成功率83.33%。力箭一号第6发告败,中国收官定格68发

还有1发属于部分失败,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二号丙型火箭。

中国今年第11发:3月13日,长征二号丙型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远征一号提前关机,致使两颗月球通信中继卫星DRO-A/B未能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后经卫星自身轨道修正,抵达远距离逆行环月轨道(DRO),因此这次发射属于部分失败或部分成功。

另外一起火箭试车事故,虽然不属于发射失败,但负面影响相当严重。6月30日,中国民营航天公司天兵科技(Space Pioneer)对新型火箭天龙三号进行静态点火测试时,意外挣脱发射台自行升空并发生爆炸。箭体最后坠落在河南巩义市的山中。有家住500米外的村民称,事后发现村里的玻璃已被震碎。虽然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对中国民营航天的安全管理能力提出质疑,也暴露出测试场地和流程的安全规范仍需进一步提升。6.30天兵天降天火事故

图片

●首飞6款新箭

2024年度中国首次发射6款新型火箭:引力一号、长征六号丙、朱雀二号改进型、长征十二号、快舟一号甲升级版、长征五号乙/远征二号上面级。超过2022年首发4款新箭的原纪录。而且,占据全球12款新火箭首飞的半壁江山。

○1月11日,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火箭(Gravity-1)在海上平台首次发射,创全球最大全固体火箭纪录,并刷新中国民营航天发射商运载火箭的最大运力纪录。LEO运力6.5吨,500公里SSO运力4.2吨。

○5月7日,长征六号丙(CZ-6C) 首飞,是针对未来商业发射市场打造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长征火箭,500公里SSO运力2.4吨,700公里SSO运力2吨。

○11月27日,朱雀二号改进型(Zhuque-2E)首飞,是中国首款采用全过冷加注的双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采用液氧和液甲烷并行的全过冷加注方案,可实现1.5小时内推进剂全过冷快速加注,简化火箭射前流程。比朱雀二号初始型运力显著提升,LEO运力从4吨提升至6吨,500公里SSO运力从1.5吨提升至4吨。

○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火箭(CZ-12)首次发射,是中国首款4米级箭径液体运载火箭(直径3.8米),比传统3.35米火箭推进剂装填量提升30%。LEO运力不小于12吨、700公里SSO运力不小于6吨。这次发射还是YF-100K发动机首次亮相,为正在研制中的长征十号火箭第一级提供动力,计划使用该火箭在2030年之前将中国航天员送上月球。

○12月4日,快舟一号甲升级版火箭(Kuaizhou 1A Pro)首飞,升级版比普通版运载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性能更优,LEO运力由300公斤提升至450公斤,整流罩直径由1.4米提升至1.8米。

○12月16日,长征五号乙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Long March 5B / YZ-2)首次组合发射。长征五号B是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火箭,LEO运力超过22吨。远征二号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变轨能力最强的液体动力上面级。远征二号与长五火箭组合,用于执行低中高地球轨道直送入轨发射任务。

○12月4日,快舟一号甲升级版火箭(Kuaizhou 1A Pro)首飞,升级版比普通版运载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性能更优,LEO运力由300公斤提升至450公斤,整流罩直径由1.4米提升至1.8米。

不难看出,今年首发6款新型火箭涵盖国有与民营航天企业,展示了发射运力和技术创新的多元突破,推动了中国航天多层次发展模式的成熟,为全球航天格局增添新的变量。

图片

●7家发射商

今年有7家发射商共同贡献了68发战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5发;星河动力5发;中科宇航4发;东方空间1发;星际荣耀1发;蓝箭航天1发。

两家国家队仍牢牢占据绝对优势,发射占比82%。其余5家民营商业航天发射商合计发射12发,占比18%。

○作为中国航天的绝对主力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今年发射量51发,比2023年47发多出4发,却比2022年53发减少2发。

今年发射49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发射序号从506次一直到554次,其中发射两款新长征火箭(长征六号丙、长征十二号)。另加商业发射2次捷龙三号火箭。总计发射200多个航天器,包括两艘天舟货运飞船、两艘神舟载人飞船、嫦娥六号探测器、首颗可复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3批千帆组星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今年发射量5发,全部是快舟一号甲火箭,但第5发属于升级版(Kuaizhou 1A Pro),比普通版运力更强、可靠性更高、性能更优。

○星河动力今年发射5发,全部来自谷神星一号火箭,其中3发海射。是今年发射最多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但并非历史发射高峰,2023年星河动力以全年7发战绩超过中国科工集团6发,这是中国民营发射商首次超过国家队。

○中科宇航今年4发,全部来自力箭一号火箭,遗憾第4发失败,三级发动机点火约3秒后姿态失稳引发火箭自毁,成为今年两次商发失败案例之一。

○星际荣耀今年1发告败,成为今年两次商发失败另一个案例。双曲线一号火箭迄今发射7次,3次成功4次失败,成功率仅为42.86%。该款火箭曾在2019年创下中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入轨的历史突破。

○蓝箭航天1发,这是朱雀二号改进型新火箭首飞,也是中国首款采用全过冷加注的双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比朱雀二号初始型运力显著提升,性能更强。

图片

●载人发射两次承运6人

今年迎来两次中国空间站常态运营以来第三、四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十八号、十九号。共承运6名航天员。创下一连串不同凡响的新纪录:神舟十八号乘组是迄今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平均年龄37.66岁);叶光富是迄今累计在轨时长最长的中国航天员、首位在太空中累计度过一年以上时间的中国航天员;神舟十八号在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养鱼、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神舟十九号成就首批90后航天员执行太空任务;中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执行太空任务;蔡旭哲、宋令东完成人类航天史上最长时间舱外活动(9小时6分钟)……

今年全球载人航天共执行14次,其中9次轨道载人航天、5次亚轨道载人航天。美国10次(载人龙飞船4次+新谢泼德飞船3次、维珍银河2次、星际客船1次)、中国2次(神舟飞船2次)、俄罗斯2次(联盟号飞船2次)14次载人航天共承运58人次。

图片

●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今年中国乃至全世界深空探索最大成就,当属嫦娥六号任务。不仅继嫦娥五号之后中国第二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更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创举。嫦娥六号任务持续近53天,由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和再入回收段11个飞行阶段组成。5月3日由长征五号遥八发射,6月25日返回舱携带月球背面共计1935.3克的月壤样本返回地球。

回首2024年,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高光之年,中国航天强国战略持续推进,高密度发射继续巩固了世界第二梯队领先地位。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推动航天经济的快速发展。空间站、深空探测等成就增加了中国在国际航天合作中的话语权。航天事故、太空垃圾等事件也促使中国在航天规范、国际规则中承担更多责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