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威廉的最新随笔集《我见过那个人》近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该书围绕人像的主题,收录了多篇精彩作品,包括《在南方虚度光阴》《沉溺》《逃离书房》等。
王威廉,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出版小说《魂器》《你的目光》《野未来》《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倒立生活》等,文论随笔集《小说家的声音》《无法游牧的悲伤》等。另有意大利文版小说《行星与记忆》《第二人》以及韩文版小说集《书鱼》在海外出版。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花城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华语科幻文学大赛金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意大利弗朗切斯科·贾姆皮特里国际文学奖等数十个文学奖项。
(小)人类原来是如此虚张声势的物种
在《我见过那个人》中,王威廉速写了几十位人物的画像:不仅有流浪者、老阿訇、监狱诗人等一面之交的路人,也有鲁迅、西施、荆轲等历史人物,以及他熟悉的朋友们。其书写跨度之广,让人在折服于他的笔力的同时,也感悟于他对万事万物的无限关怀。王威廉以其独特的物理学、人类学专业视角为出发点,兼写现实与科幻,常能留意到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忽略的角落与谜点,观察细致入微,达到了另一级别的“像素”维度。
在本书首篇《我见过一个人》中,王威廉首先提出了自己对“见过”这一概念的私人诠释,将其定义为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而非简单的视觉接触,然后借由叙述与感悟,巧妙地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认识了一个个平凡的人物,他们在特定场景下的行为,都带给“我”新的思考,展示了“我”是如何通过与他者的对话和脑海中的虚构来探寻事情的真相。
在其中一个篇章的末尾处,王威廉做出了发人深省的论断:“人类原来是如此虚张声势的物种,一群人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一只小小的苍蝇给打败了。”短短一句话就引起了读者的深远遐思,无意间展露出他作为科幻小说家营造思考空间的天赋。
远离了灵魂,人工智能会比我们写得更精彩
《我见过那个人》中收录的作品,很多还融入了作者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所生长出来的文化追求,比如,他讲述了从初次发表作品到加入《粤海风》杂志社工作的过程,以及给《文学港》投稿的心路历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鲁迅先生的篇章里,王威廉以一个梦境为起点,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这个梦中的鲁迅不再是人们印象中那个冷峻严肃的形象,而是展现出了和煦的目光与温柔的态度,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促使他重新思考“鲁迅是谁”,并探讨文学如何通过再现“他者”来确认“自我”。
在此背景下,王威廉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学?那些魔术师般的语言组合花样,巧舌如簧的故事情节,如果远离了人的灵魂的深度,还称得上是文学吗?如果是,这样的文学又有什么意义呢?人工智能会写得比我们更精彩。”也许,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让我们看到另一个“自己”,一个超脱日常琐碎、触及灵魂深处的“自己”。这种超越性的体验,正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地方,也是文学之所以伟大的根本原因所在。
刻画他人生活,眺望另一个出窍的自己
王威廉的个人阅读史是其文学成长的重要养分来源。无论是雪莱的绚烂激情、北岛的深刻警觉,还是众多西方现当代诗人对其审美边界的拓展,都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在小说创作上,他经历了从恶的穿透到善的抵达,坚信悲悯是写作的根本立场。他的作品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更是内心深处困境与自由的对话。如今,这位作家希望通过持续的创作和反省,清理记忆中的锈迹,在文学的土地上扎下根来,以多元化的作品形态展现生命的丰富性。
所谓“出窍”,并非脱离实际,而是在清醒理智的状态下拥有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通过对他人生活的细致刻画,王威廉实际上是在构建一个平行于现实生活之外的精神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我见过那个人》可以被看作是王威廉与另一个自己的对话录,既是对过去经历的一次深情回顾,也是对未来创作方向的殷切思考。
记者:钱欢青 编辑:江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