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能只在技巧上或形式上用功,否则永远不会在艺术上有更高的建树。书法艺术上要有成就,必须有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的支撑。读书对书法大有益处,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是任何手段和工具所不能替代的。
书法家简介
林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文史馆馆员、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著有《花甲初逢——林阳丁酉诗稿》《秋拾夏花——林阳诗词三百首》《小人书大人物——中国连环画大家群英谱》(入围2017中国好书)《左编辑,右营销》《编辑视界》《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一、二、三)《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以画入书——换个角度看书法》《君子之风——林阳书法作品集》等十余种著作。2015 年在北京举办“笔墨随心—林阳诗书作品展”。
书法家必须读书的四点理由
文/ 林阳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读书的意义,大家也认识得越来越深刻。我认为,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可以看到更美的世界,可以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静下心来读几页书,对我来说是很美的享受。
受家庭影响,我从小就爱读书。父亲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职业画家,经常从出版社图书馆带回一摞书让我看。我那时一星期能看六七本书。我十三岁时随父亲去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那时课本几乎没有古诗词。有段时间我父亲就每天默写一首古诗,让我背诵。“白日依山尽”“朝辞白帝彩云间”等就是那时背诵的,我至今都记得特别牢。1976年,我到郊区插队,干完农活,我开始读《古诗源》《先秦散文选》等书。1978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如饥似渴地读书,真是嗜书如命。学校图书馆有规定,一次不能借多本。但我阅读的速度很快,管理员经常破例多借我图书。阅览室关门了,我就到教室读书,经常读到凌晨两三点。
我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我觉得书法不能只在技巧上或形式上用功,否则永远不会在艺术上有更高的建树。书法艺术上要有成就,必须有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的支撑。读书对书法大有益处,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是任何手段和工具所不能替代的。读书是书法艺术本质中重要元素之一,也是除了技法以外的必修课,即所谓“字外工夫”的主因。当然,这并不是说读书多了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书家,而是说你若想在书法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要多读书。
读书可以成就书法。其一,读书是学习并获得书法理论的源泉,而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其二,读书能够提高书法作品的格调,增添和丰富书法的营养和内涵,促进书法的优化和良性发展。以我的经验,“读书破万卷”的书家,往往在其书法作品中展现出清、雅、淡、静之文人气息和风貌。其三,读书是增长书家知识、丰富书家学养的食粮。书法史上,能写出可称神品、妙品、逸品作品的书家,往往是经常浸淫书香的阅读者、爱书人。其四,读书还能增强书法的气质和胆魄。比如当年吴昌硕看到潘天寿的画,曾认为他是“野狐禅”,但潘天寿毫不气馁,苦练内功,坚持学习。随着学养日益丰厚,他那霸悍的用笔、饱满的构图,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
书家应利用一定的时间,静静地阅读哲学、美学、文史类、文学类、艺术类等书籍。读书不必字字精读,但一定要有精读的地方,特别是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要读一本就忘记一本,要做到读有所得。时间久了,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积累了一定的量。读书就是这样,只有多读、精研,才能够达到博学。
作品欣赏
▲《寒食节》28x18cm
▲《竹诗》26x16cm
▲《落红》28x18cm
▲《野升》26x16cm
▲《李白诗》28x18cm
▲《杜牧句》28x18cm
▲《道济句》33x33cm
▲《白居易句》33x33cm
▲《齐已句》33x33cm
▲《怀深句》33x33cm
▲《读书闭门联》68.5x34.5cm
▲《静水行稳联》68.5x34.5cm
▲《秋水文章不染尘》17x69cm
▲《春风在抱》17x69cm
▲《新年快乐春联》
17cmx104cmx2,17cmx60cmx1,34cmx34cm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