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共生——在莫干山的艺术对话”参展艺术家推介(五)

图片

图片

前 言

     “不止共生”,源于自然生态中的共生现象,但又不仅仅是对传统共存关系的呈现。这一次,我们试图进一步探讨艺术如何突破共生的边界,去寻找更加多维度的互动与联系,并在莫干山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和自然意义的地点,探索艺术如何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跨界对话。

      在共生的基础上,“不止共生”意味着艺术家不仅仅满足于与自然、文化共存,而是积极回应、挑战和重构这些关系,最终通过作品打破界限,形成新的艺术表达。展览在莫干山的山水之间展开,延续了古代文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同时赋予其全新的时代语境。通过本次展览,十余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敏锐的视觉表达,启发观者对共生之上的艺术超越产生新的思考,验证自我、自然、艺术之间的平衡共融,或探究、或疗愈、或抒发、或平铺直叙,皆为和谐本真,皆为“不止共生”。

      此次展览邀请了中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多国艺术家参加,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装置和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展览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的共生关系,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接下来,我们将陆续向观众介绍各位参展艺术家。本期特别推介陈文令、景晓雷、田禾、陈卓、朱剑非及其参展作品。

图片

陈文令

Chen Wenling

1969年生于福建安溪县。

先后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当代著名的雕塑艺术家。

图片

彩虹   2013年  铜、烤漆    196×300×121cm

图片

平衡之巅  2019年   综合材料    133×50×50cm     

      陈文令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雕塑作品闻名,被誉为“视觉魔术师”。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个人经历的影响,“小红人”系列反映了他对饥饿记忆的深刻体验,这种感觉在他童年时期尤为强烈。他通过艺术表达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雕塑力量的信守。

图片

景晓雷

Jing Xiaolei

1980年生于天津。2006年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2013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图片

预言    2013-1016年  不锈钢    160×160×160cm    

      景晓雷的作品一贯定位于未来风格,以深刻的思想维度与前沿的艺术方式触及后人类、多元宇宙、平行空间等话题,在创作上突破艺术本体的类型化限定,以跨界实验的态度游离于雕塑、新媒体、装置艺术、动态艺术等多元表达形态。

图片

田  禾

Tian He

1978年出⽣于贵州省清镇县。

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图片

水 No.1  不锈钢  100×100×100cm    

图片

水 No.2 不锈钢  100×100×100cm   

图片

水 No.3  不锈钢  100×100×100cm    

图片

水 No.7   树脂    22.5×75×75cm

      田禾将个人感受、社会主题和自然问题以“切己性”的方式打通,在一个标准化的全球文明形态下重新唤起关于人自身的某种富于灵敏和感知力的体验,这正是这个被惯性化、速度化和模式化的世界需要重新被唤醒的。

图片

陈  卓

Chen Zhuo

1981年出生于黑龙江大庆。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与理论研究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副教授。

图片

莲舟泛锦  2022年  不锈钢、铜    150×330×120cm

       陈卓的艺术作品以充满诗意和灵性的基调著称,她在创作中运用了康定斯基式的构成原理,通过垂直与水平线塑造出“沉默”的节奏感,或是曲线与直线之间的张力对比,显示出她在艺术创作上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图片

朱剑非

Zhu Jianfei

198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建立了个人工作室FEI STUDIO。

图片

2021年  铝合金,PCB  15×50×50cm

      作为数字艺术家,朱剑非致力于科技、算法及艺术之间的探索,并沉迷于探索光影、机械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之中。他的作品以参数化生成为源动力,探索更多视觉可能性,以及作品与空间、科技与自然的关系。作品类型包括数字影像装置、机械装置,参数化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