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云山
11月19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又如约而至,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在江南水乡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至今,我连续采访了11年,眼见这里的生活从“从前慢”变成“即时达”,主角从电商变成AI(人工智能),支付方式从刷卡变成了刷脸,一场场前沿技术、产业、社会的变革在这座古色古香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小镇徐徐上演。
从乌镇出发,我们见证AI带来的狂飙突进与命运交织,万物互联的明天,或许正是眼前所见。
乌镇时刻,人工智能元素随处可见
回想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当时的主角还是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AI或许只是“跑龙套”的。
它的真正登台是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当时出现了用于识别物体的机器人,还有能进行文字和语音解读的科研成果。百度推出了“百度大脑”人工智能技术,无人车也亮相乌镇街头。当时体验无人车的乘坐感受并不那么“丝滑”,觉得离自动驾驶时代还很远。
但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天上飞的机器人、水中游的无人船、地上跑的人形机器人已妥妥占据了C位。AI算法模型、AI画面生成、AI辅助驾驶、AI设计的丝巾……今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展区里,人工智能元素随处可见。如果你的展位没有AI技术展示,那才是格格不入。
我记得在今年峰会主论坛上,寒武纪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天石说,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有潜力成为增进人类福祉的强大力量,成为能让全球数十亿人切实获益的科技手段,成为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技术推手。
从主论坛的演讲到分论坛的讨论,从展览区的展示到与会者的交流,AI已无处不在。身在其中的我,仿佛置身于一场AI的狂欢中,体验着未来感。
这些年的乌镇峰会采访经历,让我亲眼见证了AI在不同领域的突破与创新。从文心、通义、讯飞等大模型,到国产芯片和算法,特别是多模态AI模型的涌现,让AI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我清晰地记得,今年年初GPT-4的发布,给全球科技界带来的巨大震撼。这个能实时推理音频、视觉和文本,处理50种语言,提高速度和质量,并读取人类情绪的大模型,拉满了人们对AI未来的期待。而到了年末,谷歌量子芯片Willow的突破,更是为AI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让AI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湖畔实验室副主任、首席科学家赵德丽在采访中告诉我:“AI基础模型的兴起正重塑算法架构,开启智能新纪元。”
在AI全息画面中与李白碰杯
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
AI应用,从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突破280亿美元,全球AI服务器将超过160万台,年成长率达40%。
此外,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颁给了人工智能的先驱者,这也意味着AI领域的成就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
技术的突破最终要转化为应用的价值,才能真正造福人类。在过去的十年里,AI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实验室走向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2016年,王兴兴创办了宇树科技,3个员工6个月做出了人形机器人,“4年前我们参加人工智能大会时,全场能动的机器人也才两三台。而今年,全国从事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公司已经超过了100家,而且多数都是这两年成立的。”在人形机器人这条赛道,杭州走在了前列,目前拥有包括宇树科技、云深处等头部企业在内的智能机器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200余家。
在接受专访时,王兴兴描绘了他理想中的未来:“绝大多数的体力工作将由机器人来完成。具备更高智慧的机器人,可以将人类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我记得十年前,在乌镇,我们连着3G网,刷卡买咖啡。今年,顾客可以让机器人帮你做咖啡。在教育领域,AI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在医疗领域,AI能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在金融领域,AI则能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些应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过去的10年,我们见证了科技的狂奔,未来的10年,我们将见证AI与人类命运交织的新时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一名记者的身份,见证和参与这场伟大的变革。
【AI快评】
AI Agent时代即将到来
从2023年的百模大战,到2024年的强者生存,AI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洗牌,迈向AI Agent时代。2025年,AI Agent将更成熟,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虚拟助手、智能客服、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得力干将。
AI正加速“数实融合”,赋能制造业、医疗保健、金融等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创新产品和服务。巨头企业加速布局,创业公司调整策略,行业竞速赛愈演愈烈。全球已有467个大模型,新技术层出不穷,AI Agent争夺战悄然打响。
逻辑推理能力的大模型不断推出,强调AI的逻辑思考能力。具身智能作为大模型应用的另一大分支,正逐渐受到关注,智能扫地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人形机器人更是其理想载体。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只有少数玩家能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