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芯片出口额历史性突破万亿元。 图片由AI生成
晨报记者 蔡伊琳
2024年,一组数据,肯定让美国如芒在背:中国芯片出口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一举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国和出口国。另一组数据,来自美国政府的一项研究结果,有如一声惊雷:高达三分之二的美国产品采用了中国生产的成熟制程芯片。
此情此景,让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不得不承认,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发展高端芯片的计划“白费功夫”。
一次又一次的打压失效了,然而,美国并未就此罢休,反而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措施。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再次升级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控措施,将14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限制名单。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也进行了有力反击。在同日,中国宣布对镓、锗、锑和石墨等物资出口实施管制。紧接着,12月3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联合互联网、汽车工业和通信企业三大协会发布声明,直接宣告美制芯片“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并建议国内企业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简言之,美国说不卖,中国也干脆利落:不买了。
针锋相对,底气来源于中国在芯片自主研发上的突破,来源于中华民族在打压中成长的毅力。几年来,美国的芯片制裁如同一剂催化剂,将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研发推入了快车道,中国芯片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加快了国产替代的步伐。如今,中国在40nm制程上已实现完全国产化,28nm产能也在稳步提升。
脱钩,“去中国化”,美国“高墙深院”的招数,损人不利己,回旋镖最终击中了自己。拒绝中国市场,意味着美国高端芯片的利润率大幅下降,这对美国芯片企业以及高端芯片研发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越脱钩,中国越强大。虽然美国在尖端芯片领域依然占据上风,但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的高速发展,让美国措手不及。预计到2027年,中国的成熟芯片产能将占据全球的33%。
在这场芯片对决中,中国的逆袭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