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补、奖、贴、偿、投!山东这样构建多层次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山东省财政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华社记者:

财政和金融联动,可以统筹更多资金资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请问省财政部门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图片

王鲁刚:近年来,山东省财政厅不断创新理财观念,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和财政部门“纽带”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机构、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财政部门与市县基层的联动协作,推进财政、金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融合,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下一步,省财政将着力完善财金联动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一、进一步深化多方协作的机制。发挥财政部门履行省属国有金融企业出资人职责的优势,在资源集聚、政策调控上增强叠加倍增效应。协调指导8户省属骨干金融企业,持续开展“财金联动助力高质量发展活动”,省级协调“财政金融资源”,市县提供“优质企业项目”,共同赋能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上交所、深交所、银行间交易市场等全国性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不断扩大财金联动的“朋友圈”,吸引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落户山东,加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进一步丰富综合赋能的举措。改变传统的财政直接奖补“点对点”支持方式,通过“补、奖、贴、偿、投”等方式,构建多层次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聚力。持续深化财政股权投资改革,不断加大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的财政股权投资力度,以注资引导投资的方式,实现财政资金滚动使用,释放乘数效应。着力提升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运作效能,切实发挥各类基金产品分领域、分阶段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三、进一步发挥市场遴选的作用。注重厘清权责边界,将项目选择权、资金使用权交给市场主体,最大程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决策机制改革,把项目选择权交给股权投资机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项目投资更精准、更贴近市场,也更有价值。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实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以政府信用赋能市场主体,激发各方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活力,加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中国青年报记者:

科技成果转化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请问,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方面,山东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通过科技、财政、金融有机结合,支持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图片

祝恩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科技、财政、金融的密切协作。省科技厅把科技金融作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持续推动科技财政金融结合,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科技财金20条”,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科技信贷、科技股权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创投奖补等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二是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省市风险补偿比例上限提高至90%,配套给予企业实付利息40%、最高50万元的利息补贴。2024年以来,共落实省级风险补偿资金1184.71万元,撬动银行贷款240亿元,服务企业约4300家;为866家企业发放利息补贴7829.3万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0%。三是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变无偿拨付为股权投资。今年以来,遴选88个科技项目,通过“股权直投”“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方式差异化支持,投资达10.7亿元。四是健全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挖掘企业科研要素金融价值,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累计帮助821家企业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贷款约60亿元。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及时跟踪了解企业最新需求,不断提升财政支持与科技创新的适配性,为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效赋能。

一是丰富科技金融支持方式,加强“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鲁科投、鲁科融”服务品牌建设,引导推动“科融信贷”“科融信保”“科融信投”业务开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激发市场化科技金融活力,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

二是探索科技财政金融联动形式,加强科技股权投资“先投后股”“拨投结合”“股权联动”等试点工作,做好跟踪服务、防范风险,更好发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示范撬动作用。试点开展股权联动支持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以省级科技资金为引导,联合省级投资管理机构、市县两级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创新突破。

三是升级“科融信”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打通科技型企业数据壁垒,完善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深化“科技增信+产业认定”在科技金融各项工作中的应用,持续盘活企业“科技报表”,探索科技型企业“无担保、无抵押”融资新模式。

图片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产业创新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请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推动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图片

王晓: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财政支持引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支柱产业。聚焦传统支柱产业,深入实施技改提级行动,高水平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2024年5月,青岛、潍坊成功创建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每年安排技改资金超过6亿元支持项目建设,实施投资超500万元的技改项目1万项以上。对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前列。

二是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聚焦9大新兴产业,持续抢抓“新三样”风口,为工业发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加强“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建设,每年统筹省级财政资金6000万元,实施升规纳统分档奖励。聚焦7大未来产业,探索建立财政支持机制,加快培育济南空天信息、青岛人工智能、烟台东方航天港、潍坊元宇宙等一批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每年省级财政资金统筹超过4亿元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力做强数字核心产业。高标准建设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促中心。面向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认定一批省级“产业大脑”,每年安排2000万元奖补资金,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的数控设备占比达67.9%,居全国第二;13家企业入选数实融合百强企业,居全国首位。

下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支持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聚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运用贷款贴息、设备奖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支持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统筹现有产业集群政策,对新建成的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资金奖励,推动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二是聚力支持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实施一批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工程,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丰富完善元宇宙、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财政激励政策。支持培育建设一批未来产业聚焦、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专业、优势特色突出的未来产业加速园区,择优给予最高600万元奖补支持。

三是聚力支持数字经济培育壮大。积极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支持一批工业软件研发和应用推广项目,每年遴选10个左右工业软件研发推广项目,每个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支持培育一批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补,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

(大众新闻记者 杨烨莹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