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通讯员 吴迪 况昕昀
“我们针对多场景自主开发通信箱,可以将4G或5G信号、卫星通讯等多种通讯手段融为一个应急通信网,相当于一个指挥中心。”近日,鸣飞伟业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致力于“北斗+遥感”领域开发与应用,逐步拓展完善并形成“遥感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融合应急保障技术与服务”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与服务”三大产品主线20余款产品,广泛助力着无人机安全巡检、水利安全监测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斗转科技园,云集了大批类似的“北斗+”领域高新企业,他们正聚沙成塔,助推武昌构建北斗应用产业生态圈。
武昌区经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昌区发展北斗产业有着两大优势:一是创新能力强,区内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院所是武汉重要的北斗创新策源地,一批北斗知名企业均来自武大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创新资源多,多家头部平台在此集聚,借助地缘优势,可争取更多的平台公司落地和项目合作,拓展更多的北斗应用场景。
武昌区立足实际,明确聚焦北斗应用领域错位发展,一方面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争取高校院所团队在此创业,留住种子期企业。另一方面加快促进北斗和武昌区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北斗+工程设计、北斗+文化旅游等,以此孵化北斗赋能千业百态的应用类公司。
在“一谷一廊多带”的带动下,武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近三年,武昌区经济规模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从1664亿元、1772亿元增至去年的1890亿元,2024年正全力冲刺2000亿元大关,在发展能级上达到新的高度。
今年武昌区推进的全球卫星导航数据中心及星基增强服务建设项目一直备受关注,武昌区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将进一步拓宽北斗应用领域等新赛道发展空间,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上,武昌区正大步迈进,产业“硬空间”与场景应用“软实力”相得益彰。
武汉市提出,到2025年将打造成为全国北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形成北斗产业融合发展集群,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武昌辖区有一大批全国北斗领域知名院士和专家学者,为该区加快产业转型、培育新兴动能提供了重要基础,辖区拥有全国唯一的地球空间信息国家级实验室,还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北斗产业优势明显。
当前,武昌区正充分发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北斗人才、技术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北斗产业发力,已初步形成了5G+北斗、应急+北斗、电力+北斗、人工智能+北斗、遥感+北斗等数字化行业应用,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