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象预报核心技术建设已向自主可控迈进,“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预报更加精准。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数值预报模式体系,成为拥有完整体系技术研发能力并实现业务应用的全球四个国家之一。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善允在发布会上介绍,气象部门积极拥抱新技术,“风雷”“风清”“风顺”“盘古”“风乌”“伏羲”等一批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相继涌现,部分指标性能与国际主流大模型水平并驾齐驱。构建全球智能预报业务体系,实现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3—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
在气象观测方面,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现代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全国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80%。气象监测国土覆盖率由29%提升至44%,冰雹、龙卷风和雷暴大风识别率分别达到84%、80%和85%。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运行黎明、上午、下午、倾斜等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
中国气象局预报司副司长、高质量发展办常务副主任张洪广介绍,气象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使得气象服务国家和人民效果显著。现在,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43分钟,台风24小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最小至62公里,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研发69个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气象数据应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加。与2019年相比,中国气象数据网新增用户20.2万个,总数突破50万个。
查看原图 2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