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永流传!歌声飘过60年李焕之《巢湖好》创作60周年纪念

1964年,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在安徽巢湖北岸一个叫南湖方的小村庄,写下了一曲《巢湖好》。

图片

1964年2月,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在安徽巢县南湖方乡,李焕之教唱当时创作的《巢湖好》

一甲子过去了,大师远去,《巢湖好》的歌声依然婉转动人,历久弥新;好风光的巢湖也在合肥的怀抱中,璀璨如珠,熠熠生辉。

12月5日,李焕之的长子、76岁的国家一级录音师李大康和李焕之的学生、大学时期将《巢湖好》唱响海内外的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斯兰应邀专程从北京来到南湖方,循着歌声,追寻李焕之先生的足迹……

初冬的南湖方,宁静祥和。李大康与斯兰漫步其间,于焕之巷拍照留念,在李焕之教唱《巢湖好》的铜像前驻足,走过李焕之当年走过的青石板路……

图片

还记得,1964年1-4月李大康隐约知道父亲去巢湖出差了,春节也没有回来。他说父亲在生活中 “话不多”,这段工作经历他更多是从父亲的创作札记《在农村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中了解到的。

当时,担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的李焕之,随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来到巢湖市(原巢县)。抵县不久就和队长陆进(时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率领十多位中央和省里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南湖方村驻点。彼时,李焕之的名字在全国几乎家喻户晓。他曾为国歌编配管弦乐总谱,创作出《春节序曲》《社会主义好》等火遍大江南北的名曲。可就是这样一位“国宝级”艺术家,在村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教群众唱革命歌曲。

图片

李焕之在创作札记中写道,一天早上,队长陆进刚醒来,就坐在被窝里写开了,写完交给他看。原来是一首歌词。李焕之形容这是一首他们共同感受的诗篇。于是,他抽了一个短短的空隙跑到巢湖岸边,远望巢湖两岸层层山峦在雾中藏,周围一片片麦田里的绿苗迎风含笑,村庄一缕缕炊烟在斜阳的余晖里飘荡……在这迷人的景象中,旋律从心里流向笔尖,不知不觉中就写下了《巢湖好》的初稿。

图片

经典咏流传

《巢湖好》的曲谱如今印在南湖方村的一整面墙上,十分醒目。歌唱家斯兰忍不住走上前抚摸着曲谱,动情地唱了起来……那还是1997年9月中央电视台来巢湖拍摄《巢湖好》MV。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李焕之先生,钦点尚在中国音乐学院学生斯兰来演唱。MV先后在中央三套、四套连续播出一个月并获得了1998年 “CCTV中国音乐电视大赛”的银奖。从此,这首在巢湖流域传唱了三十多年的经典民歌,伴随着斯兰那亲切自然纯美的歌声,越飘越远。

当年,李焕之为《巢湖好》谱好曲后,并没有让歌唱演员来演绎,而是在村中来了一场“素人海选”。年仅15岁的村民方金扣一开口,清脆、明亮、极富穿透力的嗓音,让李焕之赞不绝口。在李老师的帮助调教下,她成为这首经典民歌的首唱者,享誉一方。 “名唱”“首唱”难得“同框”,应众人邀请,斯兰现场与方金扣携手同唱《巢湖好》。

在李大康看来,《巢湖好》是父亲创作生涯中比较重要且有分量的作品;在安徽省民间歌曲研究会副会长、原巢湖民歌研究会会长蔡善康看来,《巢湖好》是李焕之先生留给巢湖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巢湖民歌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首歌之所以能六十年常青,蔡善康认为,它虽出自名家之手,却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非常接地气、通民情;虽是一首新创歌曲,但巢湖民歌的灵魂始终萦绕在旋律中,能一下子扑到老百姓的情怀里。

明天会更好

60年前诞生的这首《巢湖好》像是历史的一次馈赠,为南湖方留下了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2006年,巢湖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湖方焕然一新。大路小道纵横交错,池塘农舍错落有致,音乐标识赏心悦目。近年来,随着李焕之陈列室、巢湖民歌展示馆、民歌研学课堂等陆续建成开放,民歌在南湖方与文旅、文明融合为一,村里常年有各方贵客前来参观游览。

李焕之陈列馆是众多艺术家和百姓打卡的地方。这次重返南湖方,李大康特意带来了9月1日官方发布的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在这版曲谱上,“配器:李焕之”被郑重地标注在田汉、聂耳的正下方。曲谱将会永久展示在陈列室里,让更多人了解李焕之先生的杰出音乐成就。

图片

村庄不远处,就是水天一色的八百里巢湖。站在岸边,遥想李焕之当年在此采风创作,歌唱美好生活,李大康与斯兰感慨万千。弦歌不辍一甲子,历久弥新度华年。当《巢湖好》的歌声再次响起,远道而来的客人衷心祝福:巢湖的明天会更好!

(记者 俞媛媛 赵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