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仁寿县方家镇:乡风文明吹进哨楼村 让村史馆留住“乡愁”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图片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


乡风文明吹进哨楼村

让村史馆留住“乡愁”

朱力 王璐

冬日暖阳,驱车行进在眉山市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的乡间公路上,青山依途过,不时可见厂房林立,鱼塘似碧玉“镶嵌”大地,玉米丰收后种植的秋土豆成熟待收……一幅巴蜀浅丘冬景图轴呈现于眼前。哨楼村“廉泉让水地 文里武乡风”的美名流传已久,历时3年多时间,于2023年底建成村史馆。近年来,哨楼村发挥村史馆存史、资政、育人功能,让乡风文明蔚然成风,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史馆(郑建超 摄)

1

如今作家村 乡村振兴文化有力量




哨楼村地处仁寿县方家镇东南方向,北距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80余公里,距仁寿县城12公里,交通便捷发达,面积11.4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共1901户5626人。

村史馆坐落在村内的一片山湾中,从上到下,依次是村史馆、村委会、村职能机构和企业办公地三座主要建筑。主体建筑左侧一排是会议室和接待中心,在村史馆的右侧是一片由作家捐赠的小树林,每颗小树下面有一个仿书籍形状的石刻牌,载明捐赠作家的基本情况。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的大名赫然在列。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附近作家小树林一景(郑建超 摄)
作家小树林和配套的作家书屋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指导,眉山市文联和仁寿县委宣传部支持,旨在通过作家与一棵树一个村庄的结缘,从生命本源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人类文化本源重返精神原乡,为当下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进行文化赋能。据悉,哨楼村将陆续邀请百名作家、百名画家、百名摄影家围绕哨楼村的历史和今天的巨变进行创作,讲述哨楼村乡村振兴故事。

2
千年古村落自古进士村 湖广填四川地



村史馆大门右侧,一尊象征哨楼村拓荒精神的《拓荒牛》雕塑安然而立,不远处,现代化农业保鲜库映入眼帘,展示出哨楼村人奋进现代化的步伐。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拓荒牛》雕塑(郑建超 摄)

走进村史馆大门,迎面而来的即是从古至今,从哨楼村诞生的乡贤:李春旺,明朝万历年间人,哨楼村第一位文科进士,辜有闻,清代光绪年间武进士……据哨楼村统计,明清以来,各姓族人移民入川,落户本村以来,村中崇文重教,一共诞生了文武进士、举人、贡生50余名,文武秀才300余名,出现了辜姓、李姓两个著名的科举家族。其中,辜姓一族诞生进士举人达20人,李姓一门有10余人。两个家族不仅诞生了仁寿县全县七分之一的明代文科进士,还诞生了明清时期仁寿县五分之一的武举人。可谓是耕读传家、诗书继世。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村史馆内的乡贤雕塑(郑建超 摄)

李春旺第八代孙武举人李有春掌握了一门马背捏像的技艺,后为私塾教师之孙李钦斋发扬光大。他将诗文、文学与泥塑相融合,创作出的泥塑雅俗共赏、形神兼备,被称为钦斋泥塑,传承至今。钦斋泥塑作品屡获国内国际大奖,远销国内外。这门技艺被列入眉山市市级非遗。

图片

钦斋泥塑作品《齐白石》(郑建超 摄)

图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0月8日第7版报道:用泥塑记录乡愁

村史显示,哨楼村有哨楼山。咸丰十年,匪患猖獗,村民募捐,在山上修建哨楼放哨,后遂称哨楼山,村名也由此而来。上溯哨楼村历史,自汉代就有人类活动,今有10余窟崖墓遗址,唐代咸通六年(公元865年),距哨楼村数里外的大高寺由都押录事潘演父子捐建。唐末,哨楼村滥沟石佛湾摩崖石窟开始雕凿。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姓氏渊源(郑建超 摄)

从村民的族谱来看,哨楼村是一个移民村,目前尚未发现古蜀人的后裔。辜、张、李、黄各姓家族皆因明清湖广填四川而来。

3

红色有荣光 倾力兴修黑龙滩


20世纪7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100万仁寿儿女,以“重新安排仁寿山河”的气概,经过15年艰苦奋斗,建成黑龙滩水利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工程最大蓄水3.6亿立方米,正常蓄水3亿立方米,工程建成解决了仁寿及周边200万人口的用水和12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工程建设时,常年的施工队员达到4万多人。冬、春两季建设大突击时,每天有多达10余万人吃住在工地。黑龙滩水库被誉为是仁寿人一锤一锤敲出来的,一锄一锄挖出来的,一箩筐一箩筐挑出来的。
在黑龙滩水库的修建过程中,由当时的方家区群众(含哨楼村群众)组成的方家营工程队,常年有3700多人参与在建设一线,突击时,上万人在建设一线,为黑龙滩水库建设贡献了有力的力量。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展出的群众生产生活用品(郑建超 摄)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村史馆展出的群众生产生活用品(郑建超 摄)

漫步在村史馆,随处可见村民居家生产生活用品,比如纺线锤、旧瓷盆、黑白电视机、自行车、鱼篓、蓑衣等,激起满满的乡愁。

4
重文兴产 乡村振兴谱新篇



图片

国画《哨楼村》(郑建超 摄)

如今的哨楼村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疾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实现粮食种植3000亩,蔬菜种植600亩,淡水养虾600亩,养鱼800亩,青花椒种植1200亩,肉牛存栏1500余头,养羊400余只,养猪存栏600头,配套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中心,提灌站4座,修建农业生产性蓄水池46口,滴灌排管150亩,修建400吨冻库一座。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9.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乡村治理方面,道路网络交通基本成型,天然气覆盖率48%,自来水安装98%,网络覆盖100%,卫生厕所改造完成95%;对方曲河沿线2.7公里河道开展河道整治、游步道修建、水井修复等提升,提升宜居新风貌;推行“四小园建设”,即农家小菜园、农家小果园、农家小花园、农家小游园,现已完成100余户风貌提升改造,改造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节气等元素,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实现美丽乡村展新颜。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一景(图源: 哨楼村党总支委员会)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哨楼村乡贤同村两委一道通过在“联谊会上树典型、院坝里面谈治、乡贤会上说发展、田埂边上解矛盾”等一系列措施,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全力打造“眉山市领先、全省一流”哨楼村村史纪念馆;组建人才资源库,发挥人才聚合优势,鼓励支持返乡大学生、非遗传承人、乡贤等参与和服务村史馆建设,让“忠孝传家,文武双全”的家风家训深入人心,崇善尚德蔚然成风。
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一景(周闻道 供图,图源: 四川方志图库)

据悉,哨楼村先后获得四川省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眉山市村级集体经济增量收益“十佳村”、省级“七无”平安村、“四川省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等荣誉。

哨楼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君表示,下一步,哨楼村将依托村史馆,进一步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出乡村研学游产品,建设农家乐、民宿,同时大力推动其他乡村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