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伊朗外交部长赛义德·阿巴斯·阿拉格齐抵达北京,并与我国外长王毅进行了会面。伊朗官方媒体迈赫尔通讯社直言不讳地指出,此次访华的主要目标,就是推进2021年签订的《中伊25年合作协议》。
【伊朗外长与王毅会面】
这一协议涵盖能源、电信、港口建设等多个重要领域,对于伊朗而言,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如果协议能够全面落地,将为伊朗经济注入急需的活力,使其在国际社会的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但要注意的是,该协议自签署以来,进展却几近停滞,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伊朗多方势力的阻拦。
众所周知,伊朗内部派系分明,改革派和极端强硬派几乎是水火不容,另外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也是一股重要力量。这些派别各存心思,尤其是在中伊协议的推动上。
亲西方派认为,与西方接轨才是伊朗的未来,反对任何可能加剧与西方对立的举措。极端强硬派则担心该协议会让伊朗过度依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这一派系的经济利益与现有格局紧密相连,害怕协议实施会削弱他们的权力和资源掌控力。
因此中伊协议签订之后,伊朗方面表现得并不积极。然而,如今伊朗面临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治层面,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倒台、“抵抗之弧”的力量遭受重创,加之特朗普卷土重来后对伊朗可能施加的新一轮制裁压力,局势对伊朗相当不利。
与此同时,伊朗国内局势也愈发动荡,各派系围绕现状责任展开激烈争论,甚至将矛头指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试图通过改革限制其权力。
【伊朗能源危机加剧】
经济层面,伊朗正经历严重的能源危机。近期频繁的停电不仅波及学校和政府机构,还使多个关键工业区陷入停摆,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境。面对这样的局势,伊朗在战略决策上已无力承受更多的意外风险。
当前伊朗相当于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面临向东还是向西的选择。不可否认的是,伊朗曾经尝试向西方靠拢,尤其是改革派领导人多次主张与美国谈判。然而,特朗普对伊朗态度一贯强硬,在伊核问题上,欧盟也几乎完全追随美国的立场。对西方的依赖非但未能带来实质性收益,反而可能削弱伊朗在谈判中的筹码。
相比之下,与中国的深度合作为伊朗提供了另一条外交出路。通过与中国的深度合作,伊朗可以拓宽外交路径,为国内经济复苏创造条件。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秩序加速调整的背景下,伊朗需要清晰认识到,与中国的合作,不仅是权宜之计,更是长远的战略布局。
【特朗普上台给伊朗增添了不少压力】
在此背景下,对于伊朗而言,中伊合作协议的落实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考量,更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然而,这种合作并非单方面的恩惠。中伊合作协议涉及到的合作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这不仅是一场经济合作,背后更是一场地缘政治博弈。伊朗必须展现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合作意愿,才能赢得中国的信任。
正因如此,阿拉格齐此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伊合作协议对伊朗来说不仅是经济复苏的希望,更是国家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关键。如果协议能够顺利推进,伊朗将有机会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伊朗能够拿出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值得信赖。否则一切也只是纸上谈兵,对伊朗的现状并无任何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