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林晓峰
对《美术报》来说,这是第二次以特刊的形式和衢州相遇。
2023年12月,《艺术之城,何以“衢州”》特刊发行后,许多省外的读者惊讶发现,原来浙江还有这么好的地方,真不愧是全域皆可旅游的“诗画浙江”。
一位常年奔走于浙闽两省的福建读者告诉我们,每次越过枫岭关,就来到了衢州,这也是“第一眼的浙江”——浮盖山、仙霞岭、江郎山次第迤逦在眼前。相对于周边省份,浙江的山疏密度正好,既有森林的苍茫野趣,又有谷地平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空间。而在这山水之间,总有古建筑点缀其中,人文与自然并丽,像一幅幅山水画小品。例如,江山港是钱江源头之一,在其河两岸各有一山一塔,一曰百祜塔、一曰凝秀塔,虽然都是简单古朴的砖塔,但俨然在河口作揖迎客,让人觉着亲切。再行走衢州的各个村社,几乎都有宗祠或者是社庙,砖雕木构、香烛冉冉,颇有古意。而行走于衢州的城市,处处都“礼让斑马线”。哪怕是行人还没走上斑马线,“浙H”牌照的车,就早早地都停候了下来。
衢州江郎山 来源:视觉中国
感谢这位读者给我们提供的新视角!我们还可以借助这种“视角”,来揣测孔端友第一次来到衢州,是什么样的心情?公元1128年,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随着宋室南渡,被赐寓居衢州。正如朱熹所言,“岂非天旋地转,闽浙却是天地之中也耶?”“边鄙”之地似乎一下成为了世界的中心。在此之前,衢州奉献给世人的典故,似乎只有“观棋烂柯”——如此时空莫辨,且具有道教神话色彩的传说,最适合发生在儒家文明之外、山林遍布之地——此前八千余年的稻作文明(衢江区的皇朝墩遗址),两千余年的石角山古城与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姑蔑国遗迹),要等到近九百年后的当代才被发掘。
经历了黍离之悲,在孔端友眼前的,是一个山水奇丽的天地,而人文尚未显赫。他溯流而上,来到常山找到了赵鼎,了解衢州情况。赵鼎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在常山仅仅两年,却把黄冈山建成南渡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高地。两位南渡士大夫在北国沦陷时执手忆往,一定会想起孔子西行途中遇阻的自慰:“文不在兹乎?”意即自周文王以来的文明,都在我孔丘身上承载,断无在我此身葬送之理。孔子心中的强烈的文化自信,通过有形的经典与无形的血脉传承了下来,成为历代士大夫的精神指归。赵鼎举荐岳飞、力主抗金,尽管遭贬客死海南,仍请葬于常山石门,至今雨后犹有云烟萦绕,乡人谓之“石门佳气”。——《孤马传》说的就是赵鼎的故事。他开启了常山的一代文风,据说有宋一朝,进士百人。
9月28日上午,孔子诞辰2575年祭祀典礼在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及孔子文化广场举行。
而孔端友也率族人定居下来,将曲阜阙里分源为东南阙里。此后不断分支,在浙西、浙南、浙中的丘壑里繁衍。面对这样一片深山,隐入乡野的孔子后人拒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耕耘劳作中传道授业,提升乡邻的文化素养。孔子说过,礼失而求诸野。当传统的文化、礼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更迭、隐匿,甚至消亡,往往能在乡野民间寻找到它最初的模样。
在衢州方言中,“阙里”是家中之意思。这也许是巧合,但亲切之意分明。在曲阜阙里,孔庙有万仞宫墙,孔府有册封碑石,孔林有苍苍松柏,无一不透出“庙堂之高”的厚重。而在南方阙里,在衢州的沟溪村,这一孔子后裔最集中村落,虽也有尼山私塾、孔氏祠堂,但更多的是“江湖之远”,是家族生活的日常。人们种植经冬犹绿的胡柚、橘子,这当然是经济作物,但仿佛也是一种隐喻。
近九百年来,孔子后人在山野中世代隐居,克服了文化迁徙的“水土不服”,顽强延续着家族的文化精神,也在无意识间推动了一场跨越南北的文化交融,对浙江乡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浙学的永嘉学派与永康学派有着“义利并举”之说,虽与南渡时距不长,但其深入浙人精神,或与孔氏南来、儒风蔚然相关。
孔庙大成殿 舒成通 摄
衢州人、浙江人从来不喜坐而论道,他们更愿意撸起袖子,务实劳作。
务实在包容兼蓄。明清以来,小小的廿八都镇汇聚各方商客定居,衍生出13种方言;杜泽老街,展现了浙派、徽派、闽派等诸派建筑风格;严村发源的西安高腔,又称弋阳腔,冲州撞府,唱响海内,是南戏的活化石;“三头一掌”,在清淡味道一统的江南掀开鲜辣的一角,丰富了人们的味蕾……
务实在仁心济世。明代杨继洲著有《针灸大成》,以针灸治百病,被誉为“针圣”,余绪绵延至今;清人陈德源,中国古代预防派医学极大成者,并且最早提出“少食多餐,尽取多种”的养生理念,为后世养生学奠定了基础。
务实在发展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块状经济”大放异彩,其发轫之地在浙江农村,与守望相助的民风不无关系。开化龙顶茶、龙游富硒食品、常山双柚已打造成极富特色的农产品;县级市江山生产了全中国一半的羽毛球、五分之一的木门。
王梦白 作品
但衢州人并未让日常的实务消磨去文心。“昼握锄来夜舞笔”的耕读传统一直保留下来,到近世出了许多美术人物。“映碧主人”余绍宋,既是法学大家,又是著名的史学家、鉴赏家和书画家,近年浙江省博物馆“金石书画”系列展览便追溯于其主编的《金石书画》杂志;“三溪渔隐”王梦白集绘画、诗文、书法诸多成就于一身,曾任北京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授,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才名不输于齐白石,为民国北京画坛中坚人物;岭洋乡鱼山村村民柴汝梅在全省首次农民书法展上,从近万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作品被书法泰斗沙孟海惊异:“笔力雄健,个性突出,古尔朴雅。”开化县梅岭村村民徐谷青带领一乡人从事根雕,打造出5A级景区“根雕佛国”,也把开化打造成“中国根雕之乡”,为乡村铸就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更有诸多坚守乡土的美术人,在国家级、省级大赛大展中绽放异彩!
历来,衢州在“正史”中往往是以军事要地而存在的。正所谓“守两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与敌也;争两浙而不争衢州,是以命与敌也”。但那些“帝王将相家谱”(鲁迅语)并没有注意到这里潜藏着的文化能量在毛细血管中涌动与蓬勃。在孔端友南来近九百年后,衢州可以名正言顺地接过孔老夫子的那句“文不在兹乎?”回答一句,“斯文在兹!”
衢州夜景 谢丹 摄
处于四省通衢的衢州,是一个发散的文化能量场,是观察东南中国千年文脉的绝佳窗口。今天,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我们,还能从衢州获得什么经验与启示呢?
浙江衢州举办纪念“杜立特行动”大救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1942年,美国杜立特中校带队对日本实施空袭后,军机迫降在衢州一带山野。村民们用轿子、船只、人力车,或者靠自己背,将伤者送往衢州城集合……最终,80名飞行员中有64人获救。而日军竟因此屠杀了25万中国平民。
“浙江衢州有一个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当年获救的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向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时在演讲中提到,“我相信,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
是的,在今天,“有礼”的衢州精神给我们强烈的精神指引,这是一个“进退揖让不失法度”文明古国的郑重与庄严,值得今人学习与发扬。“衢”字指的是通衢、是纽带、也是大道。或许还可以作这样拆分的解释——带着一双善意的眼睛(“目”),“行”走在山水“佳”胜处,也走在“世界民心相通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