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听】石头道街书店的诗这样诞生

石头道街书店的诗

这样诞生

图片

对我来说,石头道街哈尔滨市新华书店就像是一磁场,从少年时候就吸引着我,在这里不仅是买书,更是第一时间看到新书、好书,自由博览群书的港湾,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想必都有这样的感受吧。

图片


逛书店,是我终生的乐趣。于我,甚至可以借用现在常用的一个形容词:“刚性需求”,像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或缺。如果不买东西的话,我一般是很少去商场的,但却总会去书店,虽然不一定会买书……

图片

那里特有的氛围和环境深深地吸引着我:摆满了书籍的书架或高或低,环壁而立,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分门别类的书籍有序排列。书⾹味很特别,纸张和油墨混合散发出的⽓味会令每一个爱读书的人感到心醉,文章醉人何须酒,纸墨芬芳胜花香。在书店里,看书的学者、老人、儿童少年,男女老少都沉浸在一种欢快、舒适的状态中,身处其间,令人心生喜悦。所有这⼀切成为书店所特有的美丽风景。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石头道街与地段街交叉口的哈尔滨市新华书店,地处哈尔滨市道里区商圈绝佳的繁华地段:南面毗邻老哈一百(现金太阳商厦)、一副食店,东是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第一医院,西是八杂市(新哈一百),北面是老市委办公楼(现哈尔滨博物馆)、哈一中。市新华书店,是一座造型优美有尖顶装饰的四层建筑,始建于1918年,建筑结构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原为前田钟表珠宝店,是哈尔滨市不可移动历史文物。
图片
追溯新华书店的创办过程,那是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事业欣欣向荣,国家对书店的管理体制和图书发行方式进行了重大革新,中央宣传部和囯家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决定国有书店统一改名为“新华书店”,统一使用毛泽东同志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题写的店名招牌。经营方式由编、印、发改为专业部门管理,新华书店定位为图书发行的主体、主渠道。市新华书店既是辖区内各分店的管理总店。1951年在市新华书店石头道街四层大楼一侧,同时挂出了总店和门店两块金字牌匾。1953年起,这里便一直是市属新华书店的领导机构和总店所在地,是当时全市面积最大,新书品类最多的书店。建国初期,群众学习新文化、新知识的热情高涨,一时间,购书者,看书人,参观浏览者络绎不绝,那是石头道街市新华书店难忘的高光时刻、辉煌历史。石头道街市新华书店的前世今生,新旧社会的不同面貌,见证了社会变迁和国有书店与时俱进的变化和繁荣发展。
我与石头道街哈尔滨市新华书店可以说情缘至深,从小学开始到后来上中学,我就经常去那看书,那里的气息氛围、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对一个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一切的少年来说,无疑是了解认知人世间和大千世界的钥匙。当时要好的同学王兴治也喜欢看书,我们常相约一起来这里忘乎所以地读书,遨游知识的海洋,畅想未来。他后来成为省新华书店的工会主席,可谓终生与书籍为伴,得遂心愿。他的儿子王锐又继承父业,在市新华书店任领导多年,曾热情耐心地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照片等,令我感动。后来,由于工作关系,也源于兴趣爱好,书店历任经理都与我熟悉要好,除了王锐以外,还有赵庆骥、王铁等等多位,都曾热心地为我搜集资料、查看内供参阅书、购买书籍和音像制品,为公私事务提供了许多条件和便利。至今,对他们的帮助仍然心怀感激。
还有一件令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感觉恍如昨日的,关于购书的难忘的往事。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十来岁的时候,家住在道里区安丰街,(我们当地人称“偏脸子、安字片儿”),从家到石头道街的市新华书店,就是快步走也得二十分钟。我是书店的常客,经常进了书店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与书店的几位营业员几乎成了熟人。那时,在道里区十二道街区图书馆工作的张成林也常来这里看书,他当时大约二十四五岁,有时会在当时的《哈尔滨晚报》发表一些短文随笔,与我算是同好。1959年入秋时节,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即,举国欢庆的时候,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一天下午,蓝天白云微风习习,我在市新华书店看完书以后,郑重地买了一本当时的年轻人争相研读传阅的名著《共产党宣言》,走出书店那一刻,我的心情格外激动,那是真理的钥匙在手,使我满怀理想与信念。我健步走在宽阔的马路上,风吹在脸上,心中涌起如梦一般的感觉,兴之所致,默默地念出一段诗句,用来记录和抒发这愉快兴奋的感受。这一刻的记忆,是关于我与书籍和书店的美好回忆,是我永远难忘的一件事。多年以后,在北京上大学逛王府井旧书店,得以见到《共产党宣》不同的版本,才知道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是最早翻译《共产党宣》,并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翻译家、学者,他学识渊博,对语言文字学造诣深厚,他的名著《修辞学发凡》享有盛誉,我喜购一本在手,研读之余,至今能熟记背诵其中的一些经典章句。
图片
日前,追忆少年时的那段美好记忆时光,开始写作《书店的诗歌》,与一位资深报人学者朋友相互探讨、切磋对《共产党宣》不同译本开篇那段名句的翻译的理解,最后一致认为,以陈望道译本为妥,这个译本回避了“共产主义的幽灵”“彷徨”等可能引发歧义的用词,选择为:“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这样直白易懂的句子,更适合中国人理解。还有一位与我同样热爱读书学习的中年亲友,常与我谈论文章、推敲文句,他认为写诗必须有灵感,也有如梦如痴般的意境、意识流状态,然而化为诗律便需要合辙压韵,所以常常难得两全尽如人意。我深以为然,诗为心声怦然而动,这是一种本我与忘我的感受交融的美好境界,但化为词句,又有推敲琢磨斟酌取舍的步骤与功夫,时常难得意境与文句两全俱佳的作品,使灵感、意识、情怀与韵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品,这是我们的追求与情趣吧。

图片

我说不清这些年家里藏书的具体数量,更说不准读过的书的具体数量,我在哈尔滨的老房子里有满满几个房间的书柜、橱柜、吊柜、床下全都是书,直到后来完全没地方放了,才开始整理。后来,跟着家人一起定居北京,一些早年收藏或不常看的书就留在那里,有些送人,有些处理给旧书贩,虽然感觉可惜,但也属无奈,与我相伴多年,最终不让它们这样默默无闻地沉睡在那里,也算实现它们的价值吧,毕竟当今时代,知识与文字早已存储在我们人类的数据库中了,散发纸墨芬芳的书籍,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念想、难以替代的情怀吧。
几乎同年轻时一样,我手难释卷的习惯一如既往,仍保持着旺盛的阅读热情,每年我重读和新读的书总有很多,无论在哈尔滨、北京,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常去书店看看,手边、身边总有书籍相伴。这首《书店的情怀诗歌》是我少年时代的真实感受,从那时起,学习实践修身立命,逐渐形成爱国报国的理想信念。同时也是我书伴人生,走过靑年、壮年,进入老年,仍然爱真理、爱书籍,珍视它们一如从前的人生咏唱之歌。
读书,让我了解还不知道不明白的世界、事理;读书,让我铭记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初心、志向;读书,激励我追求家国故乡更美好的梦想、明天!正如我在诗中所感悟的那样:阅读使我心明眼亮,书籍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门窗,书籍如春天般给我温暖和力量,艰难坎坷可以励志,艰难险阻不能妥协彷徨,希望就在奋起的前方!



石头道街书店的情思记忆


◎ 作者 / 白衍吉



记忆仍是那么清晰,就像昨天

少年的梦依然酣畅

就像十六岁那年

那个周末的下午

走在面包石铺就的石头道街上

那幢有尖顶的老楼

牵引着我的心灵脚步与目光

我拾阶而上,大厅里宽敞明亮

散发着独特的熟悉的书香

这里似有朗朗书声

时而静悄悄无声响

明媚的光线映照微笑的脸庞

这里是知识的宫阙

这里是阅读的殿堂

我捧起一本书摩挲着

翻过扉页靠依在临窗的书柜旁

如饥似渴地捕捉着字句文章

像初生的牛犊吸吮着香甜的乳汁

像忙碌的蜜蜂啜饮着花蕊里的蜜浆

彷佛看见一望无边的麦田

浪涛奔涌的海洋

我看见飞舞的蝴蝶

聆听美妙跳动的乐章

时光倏忽而过,不知不觉

书店高大穹顶的吊灯

亮起金黄的霞光

到了应该回家的时候

可我的心

还留在一个遥远梦幻的地方

一片暖洋洋的金色的沙滩上

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下午时光

少年的我手捧起那本不是很厚的书

那是心仪已久

并属于我的一本《共产党宣言》

翻开封面那一刻

一行文字如同闪电刻进我的脑海

“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

那是共产主义震惊天宇八方”

马克思恩格斯发声振聋发聩

那是打碎旧世界解放全人类的呐喊

字字千钧,句句铿锵,

那是人间真理的雷鸣电光

时光温良,岁月如歌

读书的情怀从未改变一如少年

因为打开封面的那一刻

我就打开了一扇窗

阳光照亮一个宏阔的空间

永远有无穷的美好希望

永远给我快乐与昭示

告诉我有一个充满无限未知的世界

和一个比遥远更远的明亮远方

图片

作者:白衍吉

高级编辑、资深报人,原城市广电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