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重塑人类生活。
02智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为汽车装上“脑”和“眼”,提升智能化水平。
03多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抢占“AI+农业”创新高地,实现精准感知和科学管理。
04医疗行业通过AI赋能,实现医疗诊断、个性化治疗与患者管理、医疗物资运输与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突破。
05此外,AI进校园推动教育创新,老师有了小助理,助力专业发展和个性化学习。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 | 上海报道
2024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进步和调用成本的大幅降低,人工智能的触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延伸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家庭中的智能语音助手、学习机,到穿梭于城市街头的自动驾驶汽车;从跨越语言障碍的机器翻译,到精准高效的智能医疗诊断,从智能制造的工厂车间到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人工智能正重塑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国内出现了“百模大战”,这些行业大模型如同强大的引擎,深度赋能电子信息、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多个关键领域,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展现出更多新可能。
伽利略系统搭配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模拟双上肢划船训练 受访者|供图
加特兰车规级毫米波雷达SoC芯片舱内应用场景 受访者|供图
汽车有了“脑”和“眼”
今年以来,智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功不可没,人工智能正为汽车装上“脑”和“眼”。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君迪(J.D. Power)发布的研究,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创新指数由2023年的528分上升至550分,智能化水平再创新高。
各个企业也在“狂卷”人工智能。
例如,东软睿驰推出NeuSAR OS整车智能操作系统;理想汽车推出的Mind GPT大模型;蔚来为NOMI量身打造的端云多模态大模型NOMI GPT,包括自研的端云融合架构、多模态感知、认知中枢、情感引擎等核心技术架构。
近日,来自中国的西井科技E-Truck智能重卡车队在秘鲁钱凯港正式“上岗”。
西井科技副总裁兼自动驾驶事业部COO、项目负责人陈欣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E-Truck拥有“智慧大脑”,为封闭场景内智能设备提供统一可视化运维操作中心,这一系统犹如车辆的“指挥官”,可用于监控车辆状态、异常诊断、异常操作处理等,提升作业效率。另外,还搭配了实时采集车辆底盘信息的智能车联网终端,实现车辆管理和集装箱及货物状态监控的高效率、透明化,实现人与AI的共生协同。
通过AI赋能,加特兰开发出车舱内人员检测、定位和分类的实时解决方案。加特兰雷达系统专家王治飞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对训练生成的AI模型进行量化,让模型占用的内存更小,推理速度更快,有助于稳定、准确地探测婴儿模型所在座位,并且在婴儿被毛毯遮盖情况下也不受影响,还能实现成人与婴儿的分类。
西井科技E-Truck智能重卡车队在秘鲁钱凯港正式“上岗” 受访者|供图
彭健向记者讲解校园健康守护平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I摄
AI赋能的大洋鱿鱼渔场短中期预报模型运行结果 受访者|供图
农户有了“技术顾问”
今年以来,多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抢占“AI+农业”创新高地。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首个丘陵地貌智能农机创新平台——重庆市长寿区的伏羲农场,通过智能农机和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对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各方面的精准感知和科学管理;广东高州荔枝AI“高智荔”助农增收,同步全产业链信息,推动经济增长。
在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室现场,记者看到,研究人员将刚刚获得的西北太平洋各项环境因子数据输入到模型软件中,短短一分钟内,系统就预测出未来3天、6天、15天甚至30天的鱿鱼渔场预报结果。
“这个项目主要是利用环境场数据(以二维网格的形式来体现海洋环境的数据被称为‘海洋环境场’),通过AI赋能,进行大洋渔场的短中期预报。”项目负责人之一柳彬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道,“比如,大洋渔业捕捞船队依据我们的预报,可以预判短中期渔场位置,精准捕捞鱿鱼,提升效率并节约燃油。”
该模型还可以“迁移”到别的鱼种渔场的预报当中,从而推动海洋渔业科研范式的转变,实现整个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于2024年开始资助该项目。
医生有了好帮手
2024年,医疗行业通过AI赋能,实现了新突破。医疗诊断、个性化治疗与患者管理、医疗物资运输与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AI的身影,医生有了好帮手。
比如,智云健康的“智云医疗大脑”推出ClouD GPT和ClouD DTx模型,为数字化慢病管理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天士力与神州数码展开战略合作,引入神州问学,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云迹科技自主研发的复合多态机器人UP,凭借高度灵活的形态多样性及功能复合性,在医院中表现出色……
走进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张江机器人谷的“伽利略”系统演示区,记者仿佛瞬间穿越到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技世界——30多种功能模块共同构建了一个可以模拟各种真实康复和运动场景的虚拟现实环境。
在演示现场,一位模拟受试者正在体验划船场景的康复训练。随着他的动作,运动平台与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动控制,提供了类似挥桨的动态重力补偿,同时模拟水的阻力,实现双上肢协同训练。
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表示:“过去我们羡慕其他科室有手术机器人、核磁共振仪和CT这样的大装备,现在我们将康复机器人和生物力学、传感器、虚拟现实等技术整合起来,打造了一款真正属于康复科的大装置。”
“我们正在进军海外市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高效创新的智能康复解决方案,促进全球康复医疗行业进步。”顾捷表示。
老师有了小助理
2024年,从学校到企业,各方都在推动AI进校园,“教”与“学”有了更多新样态,老师有了小助理。
比如,广州花都邝维煜中学利用AI分析教师能力,助力专业发展;希沃教育大模型助力课堂互动与学情分析,学生享个性化学习;猿编程AI教学助手自动生成教案,实时反馈学习数据,精准指导教学。
目前上海17所学校正在试点幼儿防近视健康数智化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助力学校健康管理和教学创新。
“看,屏幕上这些数据正在实时更新,包括孩子们的活动地点、时长和类型。”在上海某小学的机房里,昊禾人工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彭健在一旁介绍。
记者看到,“雏鹰平台”屏幕上滚动着的数据清晰展现了每个班级的活动情况,仿佛一幅生动的“校园活动画卷”。
“是智能算法在实时分析这些数据,为教师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彭健进一步解释道,“比如,我们可以分析出孩子们运动时长与近视的关系趋势,为教学安排提供依据。”
走出机房,记者来到学校的操场上。几个摄像头正对着运动中的小朋友们,它们正是机器视觉技术的“眼睛”。
校方介绍,“保障学生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是教育部发出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倡议之一。
“这些摄像头能够实时统计小朋友的户外运动人次、运动时长及运动状态,如跳跃、奔跑等。”彭健指着摄像头说,“教师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更加科学的户外运动计划,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
随后,记者跟随彭健走进教室发现,这里也装有人脸识别摄像头。
“它能够识别每个小朋友的举手动作,统计他们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彭健指着摄像头说,“通过AI算法分析,教师们可以了解每个小朋友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整教学过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除了视力和运动数据,雏鹰平台还具备场景延展功能。彭健告诉记者:“我们还可以监测小朋友的饮水次数、睡眠时长等,全方位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最关键的是,我们不需要重新安装摄像头,而是在学校原有的摄像头基础上进行改造、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