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下,新质生产力青年眼里的2024年是怎样的?

这是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橙意跨年,蛇么都好”特别策划的第二份礼物:新年话“新”。第一个新既指的是新年,也指新质生产力青年,第二个新指的是新质生产力。

今年3月,我们启动了“寻找新质生产力青年”系列报道,至今有幸与35位活跃在全国,致力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和落地的青年有深度沟通,讲述他们和新质生产力邂逅,并且用它推动行业变革的酸甜苦辣。

图片

这一年也恰好是人工智能应用全面爆发的一年,促使AR眼镜、脑机接口、低空经济、民营航空等领域快速发展。这些“新”青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技术带来的冲击,每一天都充满挑战。

这一年遇到最大的收获和挑战是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4年,会是哪个?“人工智能+”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会给所在行业带来哪些机会?……

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下,这不平凡一年的真实写照。

新的一年

希望公司和自己都能变得更加善良和接近真实

图片

蓝振忠(85后,西湖大学深度学习实验室负责人、西湖心辰创始人)

年度关键词:凤凰涅槃

2024年对我来说,是凤凰涅槃的一年,因为真是向死而生。在这一年里,同时做两份全职工作,教授和创业者,真的很难。

公司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商业模式(西湖心辰是一家专注于AI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创新企业,今年自主研发Lingo语音端到端大模型),而最大的挑战在于迷茫时如何找到坚持的动力。我选择相信,并且不断地做好当下能做好的事情。面对未知,我们会有恐惧,但如果选择直面,就会发现事情本身并没有我们相信的那么可怕。干就是了。

在这一年中,最让我高兴和印象深刻的是公司组织改革的成功。之前团队B和C混在一起,出现了很多问题。当我坚决地分开之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新的一年,我对公司和个人当然都有规划和具体的指标,但总的来说,我希望公司和个人层面上都能变得更加善良和接近真实。

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在各个行业全面开花,所以可以在各个行业里面尝试用人工智能来改造,应该都有一定的机会。

过去一年,我对梁文锋印象比较深刻。他做大模型,我一开始是不理解他的,但后来越来越理解了。他对外讲话很少,有几篇采访,我看了很多遍,每次读都有一定的收获。

中国在AR+AI眼镜的解决方案上

已经不输给国外同行

图片

祝铭明(Rokid创始人兼CEO)

年度关键词:突破

过去一年,我们最大的收获无疑是在AR领域的持续深耕和创新突破,成功将AI与AR技术融合,应用于更多场景,在国内外市场上都获得了广泛认可。

尤其在海外市场,今年我受邀参加“全球电视与娱乐技术领域的年度盛事——Google APAC TV Summit 2024”,和Google Android TV团队达成深度合作,通过眼镜改变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的方式。

其实今年一整年,我本人和团队里很多小伙伴出差基本上不怎么带电脑和Pad了,已经慢慢习惯在眼镜上进行日常办公,连写代码也是。可以说,中国在AR+AI眼镜的解决方案上,已经不输给国外同行。

今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浙江调研时,体验了我们的Rokid AR Lite和Rokid Glasses两款产品。令我意外的是,总理对AR行业的发展特别关注和了解,也对Rokid技术产品进展非常感兴趣,还分享给随行的部长们一同体验产品,这也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新的一年,AI眼镜的赛道竞争肯定更加激烈,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同时,我们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构建内容生态、拓展应用场景,继续保持技术领先。

我也注意到“人工智能+”是明年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这将为各行各业带来转型的机会。就眼镜而言,此前我们已经和很多大型企业、博物馆合作,借助AR和AI的力量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事。

过去一年中,众多科技圈人都分享了对可持续能源和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看法,这些都能够启发我们思考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推荐一本书的话,我还是会推荐《乔布斯传》,他那种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对产品设计的极致要求都让我深感震撼。

从图学习到大语言模型

进化是AI永恒的主题

图片

张志强(89年生人, 蚂蚁集团基础智能部技术总监)

年度关键词:转型

2024年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技术方向的转变,从以图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大语言模型为主。大语言模型训练是个系统工程,收获了非常多技术经验,搞清楚了如何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基座模型并达到sota效果(sota多用于技术领域,代表当前最优的技术水平或方法‌)。

这一年很忙碌,也有很多开心的瞬间,比如团队研发的百灵大模型第一次参与opencompass(大模型测评平台)时评测的成绩还可以。

记忆最深的是11月在乌镇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蚂蚁集团自主研发的“认知决策智能体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了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和团队参与了颁奖典礼。

“领先科技奖”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最高科技奖,代表了全球互联网领域最具突破性的科技成果。蚂蚁入选的这一领先技术通过大模型、知识图谱、运筹优化、AI智能体等技术,优化AI决策的精准性、可靠性,支持了蚂蚁集团三大AI管家等多项应用。

面对未来,在大模型的浪潮下,我认为不管是技术还是应用,都会更卷,也意味着机会更多,迭代速度更快。

前段时间,我刚去加拿大参加了全球AI顶会‌NeurIPS2024(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在这个会上,我听了AI科学家Ilya Sutskever,也就是之前OpenAI首席科学家的演讲,其中有一幅图展示了不同物种的重量和脑的对比,指出进化是生命永恒的主题,我相信这也是AI永恒的主题。

适应新角色与外界声音

专注自身,潜心科研

图片

倪楚君(95后,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特聘研究员)

年度关键词:多彩

2024年,我最大的收获是接受了一份全职科研工作,将材料应用到眼科学中,感受全新的学习氛围和工作氛围,和各位优秀的同事学习交流。

最大的挑战,是从学生到研究员的角色转变和心态调整。学生时代考虑的事情较为简单,仅需完成自己的课题。而作为独立的研究员,从课题规划、经费申请、课题执行都需要自己独立运营和承担,对人的挑战是巨大的。为此,我不断地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取经,按照周、月、年的目标进行规划,并调节自己的浮躁心态。多方声音和期待涌来的时刻,如何专注自身,是需要持续学习的过程。

我的2024年关键词是“多彩”。2024年是我开始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承载诸多希望的一年。有幸让大众们通过报道了解到我的工作,也第一次以讲者的身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优秀的前辈们一同学习交流。这一年记录了自己从学生到老师的过程,是丰富的、多彩的。

过去一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教师节收到了学生送来的一束花。很意外也很感动。这是我作为研究员度过的第一个教师节,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角色变化,也感受到了温暖和责任。

今年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AMD掌门人苏姿丰博士的采访发言。她说,半导体行业的投入是看不到短期回报的,当下的一个决定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才能够验证市场的反馈。随大流,即时短期的回报无疑是短浅且低价值,真正的机遇在于战略眼光、勇敢决策、持久耐心,科研亦是如此。

新的一年,我希望在工作上对眼科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开展有意义的材料学研究,提升自己独立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用心地培养学生。

先飞为快

2025目标:建成全域覆盖的低空物流网络

图片

章磊(80后,迅蚁科技创始人兼CEO)

年度关键词:先飞为快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充满挑战与收获。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们发现全国各地有许多医院通过线上线下途径了解并找到我们,展开医疗航线方面的合作,像是医疗物资、生物样本转运,血液配送等。他们的认可和希望持续合作的反馈,无比珍贵。

在这个过程中,挑战也无处不在,包括环境变化、团队服务能力提升等。这也是成长的烦恼,就像某些动物一样,长大到一定程度,需要把原有的壳脱掉。我们正在经历这个阶段。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2024年,我会选择“先飞为快”,取自“飞快城市联盟”(一个聚焦无人机技术在城市物流与管理领域应用的创新平台,由迅蚁发布)的slogan“先飞为快,共赢低空”。我们总是在进行首飞,体验各种不同的第一次。

说到这一年里最让我高兴和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全国范围已积累超100万公里的商业飞行里程。虽然这个数字现在看来并不惊人,但它代表了团队的坚持和努力。2017年年会时,我提出了4万公里的目标,绕地球一圈,当时大家觉得不太可能实现。但今天,我们的发展速度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新一年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全域覆盖的低空物流网络,让整个城市的人都能体验和感受我们的服务。

低空经济是一个全数字化的领域,管理、运营算法都需要人工智能手段解决。眼下关于低空的数据其实非常少,我们掌握的数据恰好是人工智能算法所需要的。我相信两者结合将产生美妙的火花,事实上,也正在和AI方面有建树的公司合作。

从人生励志的角度讲,这一年里,雷军以“勇气”为主题的年度演讲,让我感触颇深。若从技术维度看,OpenAI最近展示“满血版”推理模型o1的能力,是我会持续关注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它将对工业、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影响。

成为真正Al Native的创新企业

图片

杨仁斌(80后,精准学创始人兼CEO)

年度关键词:高频迭代

回顾2024年,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打造出首位超拟人一对一老师,有幸收获了数千名内测用户的认可和反馈;同时,得到行业内多位知名老师的肯定——向超拟人老师注入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数据。

同样,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更大程度降低学生学习负担,更加高效地学习,对“精准学”的追求永无止境。

我会用“高频迭代”来形容2024年,永远不要高估颠覆性想法的作用,也不要低估每天进化一小步的威力。

2024年,我最高兴的事是我让所有核心骨干都相信:没有不好用的AI,只有不会用AI的人。让公司所在业务领域都重视起“含硅量”这件事,把公司从产品到内部管理全部Al Native化,成为真正Al Native的创新企业。

新的一年,希望我们的超拟人一对一老师和新产品也能走进千家万户,用AI去真实地帮助有需求的孩子和家庭,用技术普惠驱动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家长和孩子高效减负。

对于教育行业而言,无论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还是教育部部署通知里,都在强调要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我个人认为,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发力的是,帮助老师和家长解决人力稀缺与孩子个性化学习需求间的主要矛盾。真人老师不可替代是大前提,在真人老师力有不足的空间里,AI尤其是教育垂类大模型应该朝着科学、准确、个性化的方向生长,为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温度的教育未来贡献力量。

我奉行的一句话始终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饥饿,保持愚钝),不是因为它是乔布斯说的,而是它讲出了创业者心态最重要的品质,没有之一。

未来已来

我们必须拥抱新的技术和变化

图片

曹鹏(80后,佳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年度关键词:守正出奇

整个2024年生物医药行业遇到了这几年最困难的时候,主要是融资难。幸运的是我们前几年就提前规划了资金需求和预估风险,做好了储备。另外开源节流,避免了很多人员、资金与资源的浪费。

在这样困难的背景下,我们的研发没有原地踏步。一项颅内植入,基于脑机接口闭环神经调控设备已进入临床,用于治疗帕金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领先的。

过去一年也是脑机接口快速发展的一年,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政策,我们也受到了更多关注。但因为整个融资环境比较低迷,希望新的一年我们能快速拿到医疗器械证书,开始有收入是最重要的。

杭州作为数字化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有大量的人才和资源,我们希望脑机接口加人工智能的产品组合,未来能更加精准地帮助到更多的神经疾病患者。

今年比较令我有感触的事也发生在行业内。马斯克的脑机接口设备被FDA批准可以应用于临床试验,他希望未来的人类是碳基和硅基的混合体。

未来已来,我们必须拥抱新的技术和变化。

朝着“让天下勤快人没有失业的一天”的目标往前冲

图片

莫凡(90后,青团社CEO)

年度关键词:蓄势向上

2024年,我最大的收获是青团社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同时入驻商家数量也超过180万家。面对业务增长带来的挑战,我的经验是始终将用户需求置于首位。无论是进行产品优化还是服务升级,用户的反馈都必须是做决策的核心依据。

我会用“蓄势向上”来形容这一年。2024年是青团社成立的第11年,这期间我们累计帮助10亿求职者找到兼职工作。从蝉联杭州准独角兽榜单,到荣获全国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今年青团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获得不少关注。随着整个灵活用工市场规模的扩大,我们也做好了准备,迎接更大挑战。

今年最开心的事,是前不久我们做了一个用户调研,用户满意度比去年高了!希望明年更高!

新的一年,希望公司朝着“让天下勤快人没有失业的一天”的目标向前冲,我自己也能腾出时间体验更多种类的兼职工作。

“人工智能+”是明年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带来更多机会。一是AI作为工具能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二是AI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型,同时也带来新的岗位需求,如AI训练师、AI产品经理、内容创作者等。我相信明年一定能在青团社平台上看到这些新生长出来的岗位。

如果推荐一本书,我想推荐罗伯特·艾格的《一生的旅程》。这本书讲述了他从一个小公司的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迪士尼CEO的经历。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商业、领导力和创新的见解,对我非常有启发。

争取把公司从“从无到有”带到“从有到好”

图片

王孟秋(80后,零零科技创始人兼CEO)

年度关键词:忙、快

2024年是我们异常忙碌的一年,一方面是2023年推出的新品增长迅猛,整个市场营销等商业化团队要几乎从无到有地快速搭建。公司从2023年中200人左右的规模,快速成长到超400人,经历着成长的阵痛。另一方面,这一年,我们从单品SKU快速成长为4个核心产品的矩阵形态,这对产品研发团队快速作战并且精益求精的能力又提出了新挑战。

我的2024关键词是“忙”和“快”。忙市场,忙销售,忙研发;过程中要求快,快速搭团队,快速做市场,快速上新品。

2024年最让我高兴的一件事,是新品哈浮飞行相机X1 PRO和PROMAX一上线就受到用户热捧,海外众筹2小时破百万美元,第一天破200万美元,最终以500万美元成绩荣膺Indiegogo平台全球第一。

新的一年,争取把公司从“从无到有”,带到“从有到好”。继续深耕用户社群,提升产品体验,推出更多有创新的好产品。

我们的“飞行相机”,本身就是AI赋能飞行器而诞生的新品类。相机会自己“飞”了,用户才可以摆脱遥控器,飞行相机才得以进入寻常人家,成为大众消费品。我们会继续加大AI相关技术投入,让飞行相机变得更智能。

最近偶然重温了宋人苏洵的名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今时今刻还是觉得非常励志,与诸君共勉。

提前转型让我们心里更踏实了

2025年继续努力

图片

曹哲厚(90后,极麋生物创始人)

年度关键词:转型

2024年,做生物本身就是重投入,长周期的事情,非常依赖于前期的投资。但最近两年,在生物领域的一级资本市场融资基本不存在了,还好我们提前转型,通过面向市场的产品,向市场要钱。这是挑战,但这一转型其实让我们心里更踏实了。

一个字来形容2024应该是“难”,让公司从一个依赖于投资的组织变成一个自我造血的组织是艰难的,但是我们有信心能活下来,且茁壮成长。

24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生物领域创业教授的公司倒闭了,且面临着回购和限高,感觉创业真的挺艰难的。

未来人工智能对我们来讲,可以让我们消费品领域的一些想法更容易实现,帮助我们生成包装和宣传材料。

2024年我对我们投资人吴世春的发言最有印象,就是留在牌桌上,不下桌,在艰难的时刻,活下来就是胜利。

AI正从“我问你答”到“我说你做”

图片

康亚舒(90后 地卫二首席科学家)

年度关键词:探

2024年公司最大的收获当然是走出了太空计算重要的一步,也和很多重要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2024年是大家都在硬核修炼的一年,韧性都拉满了。

我的年度关键词上,在“韧”和“探”两个之间犹豫,最后觉得“探”更契合。一方面我们在技术的革新浪潮中不断探索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也乐于做行业的先行者继续“探路”,STAR.VISION今年也送了新的“同事”(是的,智能卫星就是我们的好伙伴)上太空执行我们的计算任务,明年也有全新的计划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探讨,值得大家期待。

对个人来说,2024年值得被记住的事有很多,比如通关《黑神话:悟空》、筷子夹火箭等,最感慨的可能是Hinton获诺贝尔奖吧,让我想起当年读博士的时候和导师讨论这一波“AI浪潮”是不是昙花一现。

现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从“我问你答”的方式逐渐衍生出“我说你做”的模式,除了技术的进步,每个人与AI相处的方式也在改变。我期待看到更通用的AI能力问世,更多创新、实用的应用落地。

另外,虽然现在都是大模型了,不过AI的功能还是比较简单,如何在更多垂直的领域解放生产力,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去挖掘、探索然后落地。尤其是AI在一些传统行业的创新,踏出的第一步可能不一定对,但踏出这一步很重要。

给大家推荐Paul Graham的《黑客与画家》。推荐这本书不只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关于创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十分好读,很容易让写代码的工作者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