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的雪花轻抚着这片深邃的天空,给大地扮上一身素雅的银装。乘车沿着103国道奔驰大约一个小时,伴着阵阵的颠簸起伏穿过“练家营子”和“大、小丹巴”,擦去车窗上水汽浸润的冷霜,眼前的一切不再模糊,窗外的景致渐渐明朗。原本荒凉的土地上,3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拔地而起,91米高的导航塔台傲然耸立,目之所及是733万平方米望不到边际的飞行场区,东西工作区的60余座单体建筑既各自独立,又遥相呼应,无声地讲述着那些新机场项目建设者和运营筹备者对内蒙古民航事业的祝愿和希冀,还有这座航空城里发生的故事。是的,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正迎来2024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仿佛是要开始一场沉沉的安眠,为来年“一夜转场、一次成功”的壮举做好万全的准备。
曾几何时,新机场从概念设想到破土动工、从一片荒芜到钢铁森林,再到今天宏伟恢弘的建筑群,时间的回环在不停萦绕,脑海中的记忆历历在目。是缘分断不开,有情结终相会,我的生命注定与新机场紧紧相连。2019年,呼和浩特机场响应上级要求,分批选派业务骨干到新机场参与建设工作,我便是其中一员。距离远、环境差是我对新机场的初识印象。当时从白塔机场到新机场必须途径好几个自然村落,道路崎岖狭窄十分不便,单程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初秋烈日下,偌大的施工场地上,上百辆工程机械同时作业,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的轰鸣声互相交错震耳欲聋,重型卡车穿梭荡起的滚滚尘烟遮天蔽日,新机场建设施工的大幕已经拉开。
随着对新机场可研报告、施工图设计说明等各类项目建设资料的研读,我不断了解、认识新机场,并投入到新机场的建设工作中来。工作之余我总是喜欢和同事们一道骑行。我们飞驰在新机场这片承载着未来的热土上,偶尔停下车轮一起用手指比画,这里是航站楼、那里是信息中心,还有这边是航食楼和机库、那边是一号道口……眼前绿意盎然的松林和整片整片待熟的玉米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脑海中闪烁着我们对新机场未来的不尽畅想。
2024年,我由建设项目管理指挥部调往新机场运营筹备组,工作重心从项目建设转变为转场运营筹备,全新的角色和职责带来全新的认识和体验。领导在调度会上的一句话让我清醒认识到运营筹备工作的重要意义——“转场运营转不转得了在于项目建设,转场运营转不转得好在于运营筹备”。这句话我始终牢记在心,并时刻督促自己,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落实运营筹备组交办的各项任务,尽心尽责、全力以赴。
时光在岁月的赛道中奔袭,经历、阅历也在岁月的根柱上刻下了痕迹,6年时间里我曾有幸负责和参与新机场土地手续报批、航站区工程规划设计、新机场建设进度计划管控、转场运营总进度计划管控等多项具体工作,使命与职责鞭策着自己,认知与成长交汇而生。我见证了航站楼的基础开挖、地下工程建设、零米层完工、钢结构合龙、航站楼封顶、二次结构竣工;见证了三年疫情不利条件下的建设景象,有守候、有坚持、有分别、有欢欣;见证了机场公司为实现转场运营目标厉兵秣马、奋楫笃行;见证了内蒙古民航人对“蒙古马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实践与诠释。
如今,原来的庄稼地好似梦一般插上翅膀变成了现代航空城。站在观景台望去,已经通车即将启用的S43高速公路飞跨南北,将市区到新机场的通行时间缩短到30分钟。东西工作区毗邻进场路左右排开,像是接受人们的检阅。马鞍造型的航站楼汇聚着民族气息盛情迎接八方来客,两条跑道向远处延伸准备好托举飞机展翅翱翔。新机场这座现代航空城已经屹立在和林格尔县巧什营,即将实现“一片荒芜”到“锦绣繁华”的梦想。
行走在新雪铺就的新机场主进场路上,身后留下一连串浅浅的足迹,不禁感叹一路走来我与新机场的一同成长。雪融后足迹就会消失,但新机场在我生命中的印记,却已经永生难忘。今天的路途虽然颠簸曲折,但新机场的未来一定广远空阔;今天的天空虽然阴沉寒冷,但新机场的未来一定晴空万里;今天的我们砥砺奋进,新机场的未来一定美好可期!这就是我眼中的新机场。(李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