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完善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变现生金”

作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科技、财政、金融的密切协作。12月30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祝恩元介绍,山东把科技金融作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持续推动科技财政金融结合,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落实“科技金融20条”,省财政厅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科技信贷、科技股权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创投奖补等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省市风险补偿比例上限被提高至90%,配套给予企业实付利息40%、最高50万元的利息补贴,2024年以来,共落实省级风险补偿1184.71万元,撬动银行贷款240亿元,服务企业约4300家;为866家企业发放利息补贴7829.3万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0%。山东还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变无偿拨付为股权投资,今年以来遴选88个科技项目,通过“股权直投”“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方式差异化支持,投资达到10.7亿元。为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山东持续健全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帮助821余家企业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贷款约60亿元。

“下一步,山东将加强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鲁科投、鲁科融服务品牌建设,引导推动‘科融信贷’‘科融信保’‘科融信投’业务开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激发市场化科技金融活力。”祝恩元表示,为更好发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示范撬动作用,山东还将加强科技股权投资“先投后股”“拨投结合”“股权联动”等试点工作,做好跟踪服务、防范风险,同时,试点开展股权联动支持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以省级科技资金为引导,联合省级投资管理机构、市县两级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支持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创新突破。 “科融信”服务平台功能也将升级,从而进一步打通科技型企业数据壁垒,完善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持续盘活企业“科技报表”,探索科技型企业“无担保、无抵押”融资新模式。

(大众新闻记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