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循环经济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拥有5万亿的市场潜力。
02欧盟已将循环经济列为经济转型的关键方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
03然而,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回收政策,需要改变线性消费模式,提高再生行业的规范化水平。
04为此,中国致力于打通消费端回收的可追溯性和数字化的痛点,提高再生行业的规范化水平。
05同时,循环经济的标准、认证与国际标准的对标,都是未来重点。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蒋南青/文 一、国际发展进程
2024年11月底的塑料公约文本谈判失败,无疑是这一年中极为重磅的事件。然而,曲未终人未散,大会主席所提出的文件表明,后续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公约文本中存在许多未达成一致而处于括号中的内容,这显示出当前各方存在诸多分歧,但这也为下一轮谈判(即INC5.2)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正在加速推进。2024年初,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与财务披露和气候披露相关的准则开始生效,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有了统一的标准,并且这些都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密切相关。随着欧美国家和国际品牌企业朝着碳中和目标迈进,更多的政策法规指向可持续产品和供应链,以实现范围三或三 + 的碳减排。
循环经济因其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的紧密联系,无疑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正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其拥有5万亿的市场潜力,并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成为国际组织优先发展的新领域。欧盟已将循环经济列为经济转型的关键方式,自2020年发布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至今已有4年,在此期间,欧盟市场相继出台了众多法规指令,提出了许多更为具体的新要求,这包括新的废弃物法令、废弃物运输指令以防止某些废弃物的出口、可持续电池法规、可持续纺织战略、可持续建筑产品提案,以及绿色声明以防止公司通过其环境行动误导消费者。2024年7月,欧盟通过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法规,即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要求未来的可持续产品提供数字产品护照(DPP),并强制提供包括环境、碳排放和再生材料信息在内的信息,特别强调修理和再利用。2018年,欧盟设立了循环经济监测框架,并在2023年进行了修订,新的监测框架包括新的指标,特别是材料足迹、资源生产量、消费足迹和温室气体排放。2024年12月,德国也发布了国家《循环经济战略》。
于时间点 ,我们看到公约时间点目前还无法确定,估计还需要1-2年时间,而欧盟的时间点锁定在2026年,对于产品供应链的追溯和可持续性成为关键。关于数字产品护照(DPP)的问题成为未来2年的重点。
目前生物质和包装开始实施强制性的认证,欧盟2015年可再生能源指令淘汰了第一代生物燃料,由于其可能导致食物供应链的断链或者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带来的间接排放。因此,企业需要证明他们的产品 不会带来这些问题。2024年,欧盟通过了新的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要求公司使用可持续的包装可以再利用或者回收再生。 ISCC EU是欧盟认可的用于生物燃料的可持续性和碳认证。对于化学品和塑料,还需要自愿性的认证体系。
对循环经济虽然强调国际合作,欧盟也成立和非欧盟国际伙伴的循环经济联盟 而在国家层面则可能成为防御性策略。在美国大选之年,美国两党政治家和NGO人士更积极地推动美国优先进程,以推动国内制造业和减少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通过保护性关税让工业回流。美国也在开展对纺织行业等环境影响大、碳排放高的行业的研究,2024年12月美国政府发布了纺织废弃物和快时尚环境费的标志性报告,发现就2018年一年废弃纺织量为1700万吨,只有15%再生或者再用,其余的焚烧或者填埋。报告建议议会制定一个联邦实体协调减少纺织废弃和回收。并将纺织行业回归美国。
这似乎也预示着循环经济未来的蓝图,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发展的路径违背,我们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动力,而非成为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从而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参与。 而向循环经济转型,由于它与常规产业不同的模式,更加注重当地和区域的供应链、逆向物流、国内制造和劳动力。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后续循环经济的人才问题成为其向上发展的主要瓶颈与机遇。按照美国劳工部数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美国已经失去30%制造业工作,而循环经济则可以带来制造业就业机会和技能工人。 快消品时尚的兴起,对于维修和再利用是一个重要打击,而在循环经济中政策非常强调维修商业模式的构建,例如欧盟要求的数字产品护照和用户‘修理的权力’,推动社区就业,二手行业的兴起或者翻新更将受到政策的鼓励。
由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教育和职业发展项目,这是评估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些项目涵盖各个行业,如再制造和可持续农业,均致力于推动更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
尽管循环经济方面中国具有优势,但我们尚未建立完善的回收政策。再生产品的回收再生成本优于新材料成本,导致目前生物基材料和再生产品的主要市场依然以国外市场为主,产能和制造业主要在国内。因此,出海将成为循环产业在2025年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中国循环资源行业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供应链生产国,废弃资源回收再生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循环经济并不仅仅是狭隘的废物回收,而是针对整个全生命周期的商业模式的构建。对中国而言,当前国际背景下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2024年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各省市纷纷成立地区资源循环公司,这一举措也反映出回收资源的地区性以及对消费端供应链的控制。
首先,前端回收站点的发展已开始受到重视,这是必然的,因为回收必须解决源头材料的问题。为了解决前端个体回收的问题,2024年4月,全国税务部门开展了反向开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4年第5号)规定,并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以实施资源回收企业向个人出售报废产品的“反向开票”。反向开票为国际贸易中可持续产品提出的追溯性和再生度要求提供了基础保障。然而,由于中国尚未实施强制性垃圾分类、缺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也没有建立相关的主管部门,这使得对再生产品的权威性要求成为后续的挑战。
其次,地方层面也缺乏相关的主管部门,前端回收体系往往比较零散、规模小,附加值低、高科技属性差、管理不规范;收购这些企业只是资源循环再生中的一个环节,尚无法形成闭环。这对央企性质的企业而言是个巨大挑战,因为常规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第三,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循环经济提供了一个更短、更加有韧性的经济闭环。例如,生物塑料及其他可再生生物资源,这些资源都依赖国内的生产材料,能够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和降低碳排放。对这些材料创新的投资将有助于支撑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因此,投资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包括再生工厂、堆肥设施及可再生能源等,可作为绿色产业政策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产业的优势。在过去30年洋垃圾进口的历史中,中国培育出了回收再生利用产业。但目前对于资源循环行业,很多政策仍是之前的固废管理政策,将之作为有害废弃物管理,这些都是需要政策改进的地方。
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未来我们将看到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后,回收再生产业的需求。例如,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回收,对于建立清洁交通行业至关重要。国内回收再生设施能够减少对稀有矿产材料的依赖,降低环境破坏风险并创造就业机会。
除了对新能源行业的重视,传统行业的转型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特别是与消费品相关的行业。纺织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循环纺织是我们从2023年开始推动的重点工作,retextile(再生纺织)作为传统产业中生长出来的新质生产力,是不可或缺的绿色产业。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纺织生产和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废弃纺织品来源国。由于纺织行业对污水和环境的影响,长久以来被视为淘汰产业,处于产业政策和金融支持的边缘。然而,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纺织作为新型生产力开始显现其潜力,纺织行业的循环利用度也将在欧盟新法规中被提及,并在2027年7月正式实施,这对中国出口产品都会形成贸易壁垒。
构建国际化的供应链以提供可追溯的产品,需依赖品牌和回收商、再生企业的合作,以形成区域性的回收体系。在新质生产力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我们的行业优势,但也要补齐短板,我们了解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清楚短板所在。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中,改变线性消费模式的期望变得迫切,强制性法规也在迅速席卷而来,绿色声明对于产品循环性的要求和再生材料可追溯数字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缺失导致的回收成本问题都是我们的短板。提升整个行业的高科技水平和标准化是我们到2025年的重点目标,这包括电动汽车、电池、纺织、物流、塑料包装和建筑等重点行业。我们致力于打通消费端回收的可追溯性和数字化的痛点,提高再生行业的规范化水平,帮助企业进入品牌企业的供应链,以满足数字化可追溯需求。同时,循环经济的标准、认证与国际标准的对标,都是未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