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 | 深化科创服务,抢占经济开放高地

建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新方向。为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文基于对各地数据集团、百度智能云等数字科技创新主体,交大医学院、葛兰素史克等生命健康创新主体,以及欣谷公司、金丝雀码头集团等科创服务机构的调研,旨在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把脉寻方。


图片


原文 :《深化科创服务,抢占经济开放高地》

作者 |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陈韬

图片 | 网络



补短板、强品牌、促联动

提升产业能级,拓展科创服务“开放深度”。从国内科创都市战略布局看,虽然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均为中心城区所特有的支柱产业,但是尚未凝聚成提升科创产业的发展合力。究其原因,乃是受限于土地成本、产业积累等制约因素,数字科技、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个性问题和共性“卡脖子”问题一般难在中心城区优先得以突破。科创金融服务方面,中心城区虽然金融业十分发达,但科创金融尚未遥遥领先,缺乏“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新增的高校科创母基金一般也往往位于远郊产业园区。产业共性服务方面,中心城区专业服务业发达,但在科创服务业领域鲜见龙头品牌,难以形成整合各类科创服务业的枢纽性平台。


弥补产业短板,形成服务开放“后发优势”。从国内主要城市发展科创产业时间轴看,虽然其咨询、会计审计、法律和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业发达,但是较少形成科创服务龙头品牌,为未来产业直接提供各类共性科创产业服务尚需统筹各类资源。调研显示,数字科技企业普遍关注产业布局、共性资源等核心要素,在仿真测试、模型训练等研发各阶段提出功能需求;生命健康企业普遍关注环评、临床资源等核心要素,在“AI+医药”领域提出“干湿结合”等特殊需求。从发展路径上看,中心城区国资布局需聚焦未来产业,以精准匹配、靶向定制为亮点吸引并锁定相关主体落地布局。在发展方向方面,应当瞄准中关村科服公司、中关村科学城公司等科创服务平台经验,快速形成深耕产业、全面赋能、有引领性的科创服务体系。


树立投资品牌,打造母子一体“投招合力”。从地方对承担科创“母基金+直投”使命的平台选择来看,结合中心城区科创投资主体发展经验,一般根据“五个推动”来进行平台选择考量。一是能否推动科创战略承接。区域选定科创投资平台一般与区域科创园区建设规划任务、科技孵化器打造目标相辅相成,而采用“母基金+直投”方式有助于依托对区域产业的了解,助力地方科创发展战略落地。二是能否推动科创服务联动。为长期专注科创产业发展趋势与科技企业成长需求,母子基金联动有利于瞄准科创服务链条关键环节,汇聚优质创新资源。三是能否推动多元投资创新。为了实现科创资本雨林生态建设并保持投资举措的多样性,部分区域结合投早投小、投大投强、投孵联动等不同目标,以单一平台为主体同时设立“一控一参”或“双控”基金管理人。四是能否推动存量资源协同。部分区域产业园区丰富、科创建设分工不同,但是依然归集资源握指成拳成立科创产业母基金,结合区域已有国资基金管理人资源,采用功能化LP出资、市场化GP管理等模式。五是能否推动国资布局优化。为顺应《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和补短板强弱项”要求,各地往往以“迎新变旧”为战略,以新设平台为方式补缺区域科创投资。


图片


推进科创服务与经济开放共振的实践路径

以科技孵化树立经济开放旗帜的“伦敦路径”。一是因势谋变,探索向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转型的产城升级模式。金丝雀码头自1980年代改造计划以来,已从一片荒芜之地转变为可与华尔街媲美的金融城区,但近年来随着HSBC等金融机构离开、瞪羚企业对低能耗办公空间和研发需求的增加以及实验室资源紧缺促进区域转型等发展趋势,金丝雀码头集团联合荷兰科研开发商KadansSciencePartner成立合资企业打造“干湿结合实验”式科研开放土壤,开启从金融服务向科创服务的转变。二是以人为本,开辟卓越运营与享受工作的“乐活”范式。为开辟形态多样的科创经济开放高地,伦敦将科技战略与人文关怀高度融合,以伦敦奇斯威克园区为例,园区持续吸引近50家科技龙头、瞪羚企业落地布局,构建“三生融合”社区,例如依托派拉蒙影业、探索频道等文娱资源,不断优化配套设施。


以中央科创区抢占经济开放高地的“黄浦路径”。一是提升合作开放能级,升级打造“中央科创区国际科创会客厅”。当前,黄浦区正在围绕“中央科创区”战略积极聚焦“2(数字科技、生命健康)+1(科创服务)”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上海科创版图升级的“点睛之笔”、全球顶尖创新要素的“融汇之地”和前沿科技展示交流的“创新之眼”。面对“东门户”聚集上海数据集团等数据要素总部企业、“西门户”聚集国药控股等生物要素总部企业的良好开局,持续打造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的“全球链”和“心枢纽”。二是链接科创服务资源,持续升级欣谷公司“一中心多基地”科技孵化布局。围绕中心城区科技创新孵化培育需求,黄浦科创集团着力打造“欣空间”孵化品牌,主动引进各类医疗资源,相继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联动思南路84号,105号,制造局路787号等空间形成“一中心多基地”科技孵化布局,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心城区发展的未来科创服务发展之路。


图片


以科创服务推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

建立“标准一流、场景汇聚”式科创开放服务机制。一是积极引领科创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建议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引导区内科创服务机构参与科创服务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探索在科创金融、科创法律、科创咨询等领域,推出一批科创服务标准和规范,同步推出外文版,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科创+经济”新格局。引导区内科创服务机构参与科创服务业各级标准的研究和制定。鼓励金融、咨询、人力资源、法律等科创服务主体开展跨行业合作,形成标准创新联合体。强化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与科创服务业重点领域主管部门联动机制,借助市场监督体系推进标准落地。二是进一步拓展科创服务业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非常重要,应利用中心城区既有资源,如场景资源,为科创服务业提供发展的空间,从而引导更多的企业在区内集聚。支持央企、国企、老字号企业等提供应用场景,与科创服务企业加强合作,推动科创服务赋能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商场、博物馆、音乐厅、大剧院等场所进行多维度、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


打造“母子联动、资本协同”式科创产业投资名片。一是精选平台打造“母基金+直投”资本引擎。从中关村发展集团“轻资产、强服务、活机制”的顶层设计案例和北京、上海实践经验来看,以一个股权投资平台为主体打造大都市资本名片兼具必要性和合理性,根据区域总体战略部署,统一操作平台打造中心城区“母基金+直投”投资体系的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市场化子基金、专项子基金和市场化母基金等横向深入、纵向放大的投资方向,在财政出资路径方面采取财政注资科创集团,再由科创集团作为LP出资至科创母基金等形式,形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式资本名片。二是错位协同,布局存量平台差异化投资路径。以深圳将“20+8”产业集群发展目标错位分类和浦东引领区基金、科创母基金的差异化布局为借鉴,一方面精研“错位”,通过区分产业图谱、加强招引评估等方式,以功能性、战略性为衡量。另一方面提升“协同”,加强科创产业国资分工协作共赢探索,着力构建从企业孵化到创新融资再到产业扩张的“投孵”“投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