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静安区图书馆与静安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静安讲坛”迎来2024年的收官之场。诗人崖丽娟围绕“以诗情洞察人性——兼谈女性诗歌创作的意义”的主题,从女性创作者的视角表达对于诗歌创作的想法和感悟。
诗歌是文学形式中最为精炼和浓缩的一种,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传达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女性诗歌”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女性诗歌创作在表达自我、揭示人生真相、追求平等及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崖丽娟从历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切入,以2024年得主韩国诗人韩江的作品《当眼泪袭来时,我的身体就会变成空坛子》和2020年得主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忠诚的寓言》为例,解读了诗歌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意象,来展现女性视角下对世界的深刻洞察与人性的复杂交织,这也体现了诗歌具备治愈心灵的功能。
女性诗歌也是当代中国诗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2021年到2024年,崖丽娟一直在做中国当代诗人访谈,目前已完成39位,其中9位是女性。现场,崖丽娟选取了两位中国优秀女诗人的作品进行赏析:娜夜的《死亡也不能使痛苦飞离肉体》,以女性视角探讨死亡话题,凭借精准意象与精妙结构,引发读者强烈情感共鸣;李南的《日耳曼的文明人》则从女性视角审视战争,以写实叙事与深刻隐喻,展现战争残酷与人性善恶,引发人们对和平的珍视与对人性的反思。上海优秀女诗人的创作同样受到关注,张烨的作品注重对社会及人性的关注与思考,在塑造诗意的同时,还为读者塑造深邃的心灵世界;而枫肥的诗歌不仅有独特的具体细节,更有陌生化、异质化的独特表达。
最后,崖丽娟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分享了她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她深耕诗坛多年,近几年先后出版诗集《未竟之旅》《无尽之河》《会思考的鱼》,最近还出版个人的第四本诗集《有后缀的时间》,共4辑170首诗,绝大多数为近2年新作。她表示,女性写作面临诸多困境,但应勇于接受身份带来的可能性,通过写作自由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感受,讲好“她”的故事。(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