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源头:书香染透白蘋洲

潇湘源头:书香染透白蘋洲

半月谈记者 柳王敏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永州是“潇湘之源”,潇水和湘水在位于零陵区的萍岛相汇成湘江,一路向北流入洞庭,最终融入滚滚长江。萍岛之上,兴建于晚清时期的蘋洲书院,历经130余年潇湘风雨,如今成为“锦绣潇湘”的一处文化地标。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陆游)。千百年来,文人雅士探源潇湘,吟咏山川日月,抒发江湖旅思。一位当代诗人在蘋洲书院与本地诗词爱好者现场互动后,即兴创作了一首《浣溪沙》,传达出蘋洲书院、潇湘之源的古今人文情怀:“文脉千年不断流,九嶷山下有源头。骚人过尽水悠悠。 把酒潇湘听夜雨,拱辰韩柳傲王侯。书香染透白蘋洲。”

读书问道佳处

秋冬时节,天朗气清。半月谈记者从柳子街畔乘船沿潇水而下,只见碧波荡漾,夹岸山林苍翠,偶有白鹭纷飞。船行十余里,得观萍岛之貌,有徽派建筑群坐落岛上。舍舟登岸,只见白墙青瓦,飞檐翘角,蘋洲书院于斯,别具庄严。

潇湘交汇,水域开阔,蘋洲书院居于“二水回环是处”,看湘江北去,别有临风傲岸之优势。沿青石板路拾级而上,蘋洲书院入口处有副楹联:“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书院整体建筑为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封闭式四合院落形式。厢房、游亭、天井、长廊,以及青石通道两侧10余株桂花古树等,布局严整,是为读书问道佳处。

图片

潇湘二水交汇处的萍岛航拍图,蘋洲书院位于萍岛上 陈斌 摄

零陵区文物部门退休干部、致力于永州文化研究三四十年的文博专家王衡生说,从汉代至清代,零陵为历代郡、州、府治所之地,长期处于一方文化教育中心。境内书院之设,始于宋而盛于清,对于广教化、美风俗、育人才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据王衡生考证,蘋洲书院创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蘋洲书院于1906年改为永州府中学(蘋洲中学),中共一大代表李达曾于该校读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先后改为湖南省零陵第一中学、永州市一中,随后迁出萍岛。2008年,当地引入广东投资者原址重修蘋洲书院,历时5年基本恢复建制并对外开放。

文旅融合于斯

“书院四面环水,岛如一叶扁舟,每逢春夏水涨,萍岛浮于烟波浩渺的广阔中流,造就潇湘美景,曰‘蘋洲春涨’。岛内林荫深处,夜来雨声,风吹叶动,雨打芭蕉,一滴一声,激荡心灵,是为‘潇湘夜雨’。”今年暑期,大学刚毕业的付雪琴选择留在永州,成为蘋洲书院一名讲解员,向游客推介潇湘文化成为她的日常。

付雪琴就读的湖南科技学院位于零陵区柳子街附近。1200多年前,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贬谪永州,写下《永州八记》《江雪》等诗文名篇。在这里求学的4年时光,付雪琴游西山、登萍岛,在柳子街漫步,于愚溪边驻足。这位来自山东淄博的姑娘被当地山水人文吸引,“潇湘文气十足,古韵清雅,让人流连忘返”。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一首《咏零陵》赞美永州美景。从蘋洲书院沿潇水溯源而上,至零陵古城登岸,行百余步,便可见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柳子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等,在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中,感受时空交错、一眼千年。

蘋洲春涨、香零烟雨、恩院风荷、山寺晚钟……永州水云潇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亮说,随着古城文旅提质升级,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潇湘美景,如今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据张晓亮介绍,当地相关部门悉心打造“零陵古城Cosplay”古装秀、“零陵夜宴”美食节、“情定零陵”古装集体婚礼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不断擦亮“诗画零陵”品牌。

图片

蘋洲书院入口处 柳王敏 摄

锦绣潇湘可期

柳宗元、怀素、周敦颐等文化名家,柳子街、柳子庙、蘋洲书院、周家大院、浯溪碑林等文物古迹,九嶷山、阳明山等自然与文化名山,在潇湘之源蔚为大观。在王衡生看来,潇湘源为“千古斯文地”,“可开发利用的空间还非常大”。

发展文化旅游,需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方服务能力。零陵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崔斯文表示,零陵正加快实现文旅融合,积极构建零陵古城大产业联盟、大发展格局。

尽管传统书院的教育功能逐渐弱化,但艺术展陈、文化研学、博物收藏、雅集论道等形式正在打开新的文旅空间。在蘋洲书院正大门前方,一条历史文化碑林长廊引人注目,碑廊所刻皆为当代书法名家手书潇湘文化诗文,有舜帝《南风歌》、李白《悲清秋赋》、柳宗元《江雪》等。“近些年,通过举办文化讲坛、书画展陈、文艺活动等,多位文化名家到访书院,现场传道授业、吟咏朗诵、挥毫泼墨、抚琴吹箫,受到当地群众和游客欢迎。”永州市诗词协会负责人伍志军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

伍志军认为,以诗画书法、人文交流为载体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做优文化产业,能够让传统书院“活”起来。在他看来,蘋洲书院文化形态日渐丰富,正逐步发展成潇湘文化传播高地。

“走,去永州!永州有你去的万种理由;走,去永州!永州有你恋恋的乡愁。”去年夏天,一首《走,去永州》歌曲异常火热,永州人文风俗通过悠扬的曲调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