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做配置的FOF还是太稀缺了

年底的债市抢跑,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明年的收益,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预感到,后边债市的波动可能会加大。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大家也在思考,如何通过更合理的资产配置、提高风险资产比重,丰富自己的收益来源。

所以2025年,资管行业的产品思路也逐渐清晰——

第一,理财子的重点是利用牌照优势,实践多元配置的银行理财

第二,在固收+的管理上更有积淀的基金公司,多布局一些低波固收+

乐观预计,2025年我们有希望见到各家机构的固收增强、资产配置类产品的百花齐放。

如果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还能再提高一些,那么以绝对收益为主,进行多元配置的偏债FOF,在渠道端的性价比,应该也很高。

在《招行开始用力卖FOF了》一文中,我梳理过招行对多资产FOF的重视,也提到过中泰资管的一款FOF基金,它比较早地配置了黄金、海外权益QDII、美债,表现出了一定的多类别资产配置能力。

展望未来,配置是基本绕不开的话题,也只有在良好的业绩加持下的,具备多类别资产配置能力的FOF,才可能重新赢得投资者的尊重。


FOF的产品逻辑,经历了一轮明显的切换

这两年,FOF作为一个资产大类,在产品管理逻辑上经历了一轮非常明显的切换。

站在2020-2022年,主动管理创造了比较丰厚的超额,所以FOF的任务就是选好基金,挖掘业绩好、规模小的中生代、新生代投资人,尽可能分享主动管理的超额。

主动基金跑相对收益,FOF也跟着做相对。

可当前主动管理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超额衰减,FOF的逻辑也“后知后觉”回归了“资产配置”,很多FOF也经历了一波弃主动买指数的换仓潮。

而中泰资管的FOF基金经理唐军,可能属于一开始就想得比较明白的。

首先,得益于公司的投研氛围,唐军一开始就拥有了难得的起点,不必纠结相对排名,努力奔着给客户赚钱这个目的就行。

其次,就配置而言,光在国内市场做股债轮动是不太够的,还得在全球范围内找不同资产类别的机会。仅就今年的定期报告看,唐军曾持有过黄金ETF、境外ETF(QDII)、境内债基、港股基金和美元债基金(QDII)、以及投资A股的主动权益基金。

除此之外,一旦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一切动作都应该是为目标服务的。产品成立之初,唐军在权益端的配置上选的都是ETF,用他的话说,选指数最直接的关注点就是交易效率。

图片

数据来源:韭圈儿App;基金定期报告;过往持仓数据仅作为研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因为场内买卖当天到账,但是场外却要耽误几天。在周度、月度这样短期的战术层面,要考虑交易性机会,所以ETF会更方便一些。

而在长期战略层面的配置上,因为持有期较长,唐军也会考虑主动基金。

关于这场持续发酵的主动与被动之争,唐军觉得,还没必要太早下定论。

主动基金的贡献主要来自于自下而上选股,而在风格和行业配置上没有明显贡献,仓位择时平均下来是负贡献,而这两年的市场风格又比较极致,切换也特别快,这对主动基金都是不利的。

但市场风格会一直如此吗?不好说对不对?

所以目前主动管理跑输指数,更多的还是周期因素。

主动、被动本质上都是工具,如果在某个风格上主动基金展现出了良好的超额,为什么不买?

一切都是为配置服务的。


FOF的资产配置,要观点先行

最近大家提到“配置”的次数越来越多。

以我本人的实践来看,“配置”这个词,往往与“追涨”连在一起。

之前讲黄金时和大家聊过一个很有共鸣的话题——

当我们觉得某类资产的配置价值很高时,它一定在上涨甚至新高的路上;相反,在大家的认知里,连亏4-5年的资产,基本不会有什么“配置价值”。

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所说的“配置”往往是换了个名头的“追涨”,我们又该怎么区分“配置”和“追涨”呢?

前几天,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唐军。

他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追涨也是赚钱的一种方法,不一定有错,只是拉长时间看追涨不一定能带来正贡献。

第二,如果要做资产配置,尽量要观点先行,在对某类资产先形成自己的判断之后,更主动地做配置。

第三,“追涨”和“主动配置”的区别,本质上是有没有经得起检验的思考框架。

举个例子,黄金的扰动因素很多,光是我总结过的就有美联储降息预期、地缘冲突、央行增持行为,以及美元替代的大逻辑等。

所以在做资产选择前,你得先抓主要矛盾。

过滤掉短期波动后,影响黄金的关键有三条——

第一,黄金是实物资产,能盯住通胀,也能跟上主要国家的货币供应量的提升。

第二,黄金是不生息的资产,与美元利率负相关,美元利率高,拿黄金没有利息,投黄金的机会成本自然更高,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黄金与美元实际利率走势高相关。

第三,2022-2023年美联储加息周期,按理说黄金该空,但事实上黄金涨得很好,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地缘冲突,动摇了美元信用,这时候黄金的世界货币属性就会发挥,我们能看到很多非西方的国家,都在减美元加黄金。

所以,这几个黄金的影响因素是一层层往下递进的逻辑,不是我们习惯地把短期和长期因素混淆在一起,今天哪里开炮了,就条件反射的涨一下黄金,这都是短期的扰动。

唐军管理的FOF产品,从2023年产品成立后的第一份季报(2023年2季报)中就能看到配了黄金,而且一直都是前两大的比重。

只有形成了清晰的框架,在黄金的增减上才有“法”可依,不然看着这轮黄金的大行情,一般很可能会拿不住。

站在当下,黄金的不确定性开始增大——

第一,降息逻辑受阻;第二,美元信用能否重塑也面临不确定性。

所以唐军认为后面需要盯住美国财政赤字,如果能如愿削减财政赤字,那相当于美元信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塑,黄金会受影响,而如果财政赤字还在上冲,那黄金的逻辑就还在。

事实上,对美债的配置,更能帮助我们辨识追涨和配置的区别。

我注意到,在唐军的产品成立建仓时,他就配置了美债基金(QDII)。而当时美债刚经历了一年多的大跌,QDII的美债基金也经历较大的回撤,大多数规模都明显缩水。

唐军说,自己是基于美国通胀见顶的判断,筛选了重仓美国国债且久期较短的美债基金进行配置。

以黄金和美债为例,大家应该能发现,配置之所以不好做,是因为不同资产的增减动作,都要建立在各自的逻辑之下。


中美资产的核心驱动:美股看AI预期兑现,A股看信用扩张

在12月19日凌晨鲍叔给出偏鹰的降息指引之后,明年美联储降息的概率大幅降低。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利率敏感型企业的表现,比如美国小盘股、创新药以及科技股。

唐军有一个观点,美股几个巨头掌握全球核心科技,本身具备很强的稀缺性和金融属性——

它们对美元利率更敏感,反而对经济不太敏感。

所以在2022年美联储加息周期,纳指也大跌了30%。

但利率影响的是分母端,2023年开始的这轮AI革命,极大提振了分子端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的预期,所以2023年才顶着高利率走了一波大牛市。

从产品成立以来,唐军对海外QDII权益的配置相对灵活,也曾保持着5%左右的仓位投资德国DAX、纳指100,但三季报已经减了不少。

他总结投QDII一方面要盯住美国宏观指标,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在场内溢价率上留出空间,3个点以上的溢价就倾向于卖出了。

目前,大家对核心科技股的预期打得确实有点满,所以后面要盯紧AI商业模式的兑现度。

如果2025年分子端的AI浪潮短期内没有证伪,分母端美元利率又下降,那科技股可能还会接着涨;如果出现AI的商业模式兑现不顺畅的情况,那纳指也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回调。

而对国内的宏观,我们当下能意识到很多挑战,但唐军觉得没必要太悲观。

站在投资和交易的角度,要重视宏观,但不能过于聚焦在人口周期、国际竞争格局等长周期因素上,也不必给予这些慢变量过高的权重来影响中短期的投资。

基本面压力不小,但市场对此也预期得比较充分了。所以如果财政政策发力超预期,房地产企稳,带来信用扩张有所恢复,则A股向上的空间有望打开。


拓宽配置的维度,从资产配置到策略配置

配置这个词,好像每天都会听到,可细想,它又仿佛是熟悉的陌生人。

意识、能力的差异,会让配置最终产生极大的效果差异。在沟通快结束的时候,唐军还提醒我,关于配置,不要只是局限于资产类别,也可以有策略类别的考虑。

风险平价模型的思想最早是由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提出来的,再后来,国内外应用风险平价模型做资产配置的投资机构众多,但不同机构和不同人的业绩表现却相差悬殊。

这让唐军意识到,风险平价模型的求解是一个数学优化问题,其结果理应确定。也就是说,如果都是在几个大类资产上做风险平价,即使输入的参数有所差异,但求解的结果差异不会太大。

同样用风险平价模型,达里奥成功了,但更多人却并没有复制到成功。在唐军看来,主要的差别或许在于“回报流”。就像达里奥在书里面说的,“如果我拥有15—20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我就能大大降低我的风险,同时又不减少我的预期收益。”

“回报流”给了唐军灵感,做配置时不应把自己框死在资产类别上,格局打开,还可以在不同的子策略上做配置,也就是找到低相关性的“回报流”。

用唐军的话说,“很多人眼中的配置是简单分散,或是对股、债做择时,甚至是追涨。其实资产配置的工作既包括更有效的分散,也包括在专业框架的分析判断和风险预算下的主动风险暴露(择时),还包括配置维度的拓宽。不局限于资产类别,寻找低相关性的回报流,拓宽配置的维度,也是资产配置的重要工作。比如,大宗商品在某些阶段可能与股票相关性很高,但在商品里的不同细分策略(如趋势交易、套利、日内高频等)可能反而具有相关性较低的回报流。对于公募FOF来说,可配置的子策略范围相对少一些,但也应该尽可能地寻找低相关性的‘回报流’。”

从资产类别配置到策略类别的配置,不难看到配置这个词语的可延展空间,这也意味着伴随配置维度的拓宽和配置能力的提升,市场会涌现出更多值得关注的配置力量。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