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关注黔西南:棉花村之变

图片

2024年12月26日,农民日报客户端刊发“棉花村之变”一文,关注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六年来,公安部持续帮扶普安县,先后选派三名民警担任驻棉花村第一书记,一棒接着一棒干,从输血到造血,引领开启发展蜕变。


全文如下:


高耸入云的美人山,其实一点都不美,从来示人的一面都只有狰狞的悬崖绝壁。顺着山脚下横流而去的西米河对岸大面积的荒坡,盘旋而上两公里,就是云开月明般的贵州省普安县高棉乡棉花村了。


棉花村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1378亩,相对318户1400多人而言,人均不足一亩地,单从地里刨食,莫说乡村振兴,脱贫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些人家世居在易发地质灾害的高山土坡下,纵然知道安全风险,也只能无奈地望天长叹,因为没钱而无法挪窝。


长期以来,村里人但凡年富力强的,在管好自家一亩三分地之余,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外出务工。孩子们的梦想,无论学历高低,梦想都只有一个——走出大山去,最好是再也不回来了。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六年来,公安部持续帮扶普安县,先后选派三名民警担任驻棉花村第一书记,一棒接着一棒干,从输血到造血,引领开启发展蜕变。


图片

公安部派驻棉花村的第一书记王政阳在察看村民的布依服饰加工


又是一年寒冬至,棉花橙黄橘红时。


时下,棉花村砂糖橘基地的金秋砂糖橘、脐橙、沃柑等丰产上市,果农们抢抓时令忙着采收,一棵果树用18根杆子撑着累累硕果,果园正焕发出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每年向村民支付租金4万元,于2019年种下的100亩金秋砂糖橘,是公安部派驻棉花村第一任第一书记田智任上落地的项目。如今开枝散叶变成250亩,经营果园的村民陆海欢喜挂在眉梢。


陆海家的鲜果产量,基本都在10万斤左右,产值40多万元,每年带动本村及周边务工人员达400多人次,工人工资120元/天,忙的时候一天至少有20多人干活儿。销售方面,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本不愁卖。不仅如此,陆海的儿子陆毅然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看到家里的好“钱景”,现已辞职回家,负责维护和拓展水果销路。


陆毅然还参与到棉花村两委的工作中,发动和带动群众加入到水果种植产业中来。村民韦虎就是从最初观望到尝试一搏的第一人,他种下10亩脐橙,这些天正忙着采摘、打包、装车运走。


图片

棉花村的水果基地一角


村里的务工群众李仕芬说,因为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了,在基地务工,一天也得一百多块钱,挣钱顾家两不误。


而在此前,能人陈仲明在坡地上试植的18亩黄金百香果,由于河谷地带较热的小气候,果肉果汁香甜,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欢迎,供不应求,单是发给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百香果,就进账6万元,“最带劲的是各方反馈需求量大,我的果子不够卖。”


陈仲明经营果园有一套,他不光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百香果架下的杂草都有齐膝深,除草都是人工刀割或翻地时处理,还特别注重产品的礼品包装盒设计,以方便客人馈赠使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果香四溢,前途无量”。


对黄金百香果的未来,陈仲明十分看好,信心满满,为此,他已决定在2025年扩大规模,向村民租地88亩用于种植。“这不光增加村民土地流转租金收入,还能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作为公安部派驻棉花村第二任第一书记陈飞引进的致富能人,陈仲明已将自己的事业融入棉花村的振兴发展。


由他负责管理经营的棉花村大白鹅养殖基地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24年12月14日,大白鹅养殖基地就一次性销售运出2000多只鹅,卖了8万多元。


这个养殖基地,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投入95万元启动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这笔资金,又作为棉花村集体投资入股的方式,每年以5%的比例参与分红,壮大村子集体经济。另外,基地有2名村民固定做工,收入稳定。


“现在存栏的大鹅还有3000只左右,有望在春节前卖个好价钱,截至12月中旬来算,2024年产值已达50多万元。”陈仲明说,相较大鹅销量,占比较重的还是鹅苗输出效益更好。


除了大白鹅,棉花村的肉兔养殖也已兴起。公安部派驻棉花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王政阳全力推动村里的肉兔养殖项目,引进成都老板李文彬、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理事陈志祥,顺利盘活此前养殖长毛兔后闲置的6栋厂房,养殖肉兔4000多只,专业培训同步开展。


图片

公安部派驻棉花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王政阳


2024年4月1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乡村振兴科技下乡行动暨兔业分会养殖技术系列培训在棉花村举行,将养兔成功的必备条件、仔兔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提高母兔繁殖效率等知识技能传授给包括棉花村的村民,还有黔西南州内及四川、山东、新疆、河南等地兔业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养殖人员、致富带头人等150余人现场学习。


目前,棉花村的肉兔养殖已解决4名村民固定就业,养殖业务已拓展到隔壁的冬瓜村,新建了兔舍12栋,现存栏4800余只。“肉兔繁殖力强,成长周期短,产量高,主要销往重庆、成都等地……”李文彬表示,正在探索建立入户养殖、销售分红及产品深加工模式。


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王政阳底气十足。前两任第一书记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到村里开展管护技术培训指导,搭建产销平台。公安部相关单位对区域产业路和灌溉设施建设等仍在进行——


投入70万元,沿着产业路安装长达3公里的金属灌溉管道;引用一处山洞水源,兴建了3个高位蓄水池,为果树补水。


投入200万元建成高棉油厂,主要加工核桃油、花生油、豆油,并将这笔资金作为棉花村集体资产入股参与分红。


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旱改水”项目;将棉花村大面积的荒地尽可能开垦出更多的梯田,提高利用率。


……


棉花之变,近在眼前,行稳致远。荒地变良田,荒坡变果园,资产变资源。产业兴旺,直接促动着村民们转变观念和开拓眼界,纷纷通过不同的勤劳,让“腰包”鼓起来,面貌大改观。


图片

在棉花村的致富能人展示黄金百香果包装盒


村民王占益养殖的山羊已经由一百多只增长到200多只,原来的纯圈养也与适时放养有机结合起来,羊更健康,肉更鲜。


村民卢克飞在家开办棉花布依服饰作坊,蜡染、刺绣、缝制全手工,尤其以绣工细致精美见长,根本不愁卖。


小棉花寨有十多户人家,已经陆续到村委会附近相对平坦的土地上新建楼房,搬迁入住,远离了地质灾害风险。


文化兴村形成共识,每逢“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族节日活动,村民王元才都会领衔八音座唱、小打音乐等特色文艺表演,为涵养淳朴民风、促进和谐稳定、助力经济发展厚植文化根脉。


图片

用于水果种植的荒坡地已修通产业路,安装供水管


文明洁净、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五大文明”行动在棉花村蔚然成风,“要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不乱丢乱排、破坏村容”等村规民约“十要十不”深入人心。


……


如今的棉花村,正在不断经历一次次新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像极了一朵朵膨胀开来的雪白的棉花,美好而温暖。(文/殷选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媒体看黔西南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