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momo隐藏身份,就是抗拒“算法单向凝视”的一种无奈挣扎:你不透明,我只能也隐身。可如果用户不了解算法机制,这种盲目哭穷、隐藏身份、卸载威胁、频繁注册的“偏方”,很难实现“反向训练”。法在算,人在看,算法怎么运行人都看着呢,是不是真正与人为善、以人为本,以“小透明”的姿态化解那种“被算计想象”带来的敌意。
吐槽青年出品
子不教,父之过,参加到一个研讨会,一个学者朋友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机不教,人之过——他的意思是,对于当下盛行的人工智能和算法,很多人本能带着一种抗拒心理,或不屑一顾,或视为洪水猛兽,他用自己驯化人工智能的经历告诉同行,算法和机器并非某种“固定的本性”,它需要人的调教和训练,才能更好为人所用。你不去主动使用和调教,在算法面前就会很被动。很有洞见的一个角度,其实,近来不少平台公布算法规则,让算法更透明,就是调教和驯化算法的一种努力。
12月27日,美团宣布推出八项配送算法改进举措,包括推进算法公开常态化、算法沟通机制多元化、增强算法对线下复杂场景识别能力等,通过设立算法公示专区、每季度举办算法恳谈会、成立由外部专家组成的算法顾问委员会等,进一步推进算法公开透明,聚焦治理涉及多方利益的痛点矛盾,让算法更好兼顾骑手、用户、商家等多方利益,构建更包容、平衡的算法体系。这也是继2021年以来,美团推动的第八轮算法公开及改进专项。
这种透明,显然是一种积极反馈。勿庸讳言,当下舆论对算法弥漫着某种敌意,这种敌意正源于不透明,人们很容易把不透明的算法当成一种“虎视眈眈的算计”——对用户软肋的算计,没想到人生第一套房竟是“算法茧房”,“困在某某系统”,这类热梗的流行,见证着公众对算法的不满。近来看到好几篇关于“年轻人隐姓埋名反抗算法收割”的报道,谈年轻人是如何通过momo等马甲隐藏身份,硬刚算法,抗拒成为大数据窥探的窗口,还有赛博哭穷“反向训练算法”。正如专家所言,这类抗拒其实收效甚微,只是一种情绪表达,如果用户不了解算法机制,这种盲目哭穷、隐藏身份、卸载威胁、频繁注册的“偏方”,很难实现“反向训练”。
是啊,你都不知道算法推荐的规则是什么,怎么训练呢?就像不知道猛兽的脾气和习性,你怎么驯化它?魔法打败不了算法,只有靠算法的透明化。这方面,美团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通过公布算法规则,让算法接受用户、骑手、商家等利益各方的“调教”,真正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这种透明化,也是算法文明迈出的重要一大步。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种透明是表达一种坦诚:法在算,人在看,算法怎么运行人都看着呢,是不是真正与人为善、以人为本,以“小透明”的姿态化解那种“被算计想象”带来的敌意。
这是一种算法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以透明对待透明,而不是逼着年轻人以“隐藏身份”去对付“不透明”。人们常用“信息裸奔”描述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社交媒体,人们为了生活的便捷与效率,让渡了很多个人信息,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小透明”。——这也是有些年轻人“排斥算法”的重要原因,我透明了,算法却不透明,这很“单向透视玻璃镜”,算法能看透我们,而我们却看不见算法,这是一种让人很不爽的“被凝视被支配感”。以momo隐藏身份,就是抗拒“算法单向凝视”的一种无奈挣扎:你不透明,我只能也隐身。
一个开放的社会应该更加透明,算法透明化已成为国内外算法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内有关算法治理的政策规定相继出台,要求推动算法公开透明,包括优化检索、排序、选择、推送、展示等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主要运行机制等,确保简单、清晰、可理解。——只有像这样透明可理解,保障用户的知情权,才能实现“算法的可调教可驯化”。比如,了解了到算法的规则,骑手就可以借助“算法规则”去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避免被动受规则驱使。前段时间“防疲劳机制”引发的骑手反弹,就是骑手在算法前主动表达诉求的体现,在互动中调适,努力让算法更精准地判断“疲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追求,而“为机器立心”“为算法立心”,是人工智能时代公众的使命。而如何“为算法立心”呢?算法的透明化是必要前提,公众起码得知道算法“算什么、如何算、何种法”。比如,算法如何对价值进行排序就涉及算法的价值观。一位算法专家说,在算法训练中,目标导向是关键因素。人工智能算法在设计时,会要求开发者设置一个目标函数,训练算法时会尽最大可能优化这个目标函数。如果算法以提高调度效率为目标,在模型优化过程中,就会牺牲其他因素来追求高效。——如果这种“目标导向”和“目标函数”是透明的,就会受到公众的监督与约束,兼顾多方诉求和利益,这样算法才会真正有“心”。这种“心”,是算法文明不可或缺的良心。
算不好,谁之过?这种透明与公开,去神秘化,其实也是算法为自身减负。舆论和公众对算法的敌意,很大部分都源于那种信息不对称和技术理解障碍:当算法深度嵌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只要打开手机,衣食住行日常起居中,处处都有算法的影子,可算法却是一个巨大的黑箱——我在算法眼中是透明的,可算法对我却是黑箱,这让人有了一种深入骨髓的“被算计想象”。这种想象带来的敌意,让算法背负着沉重的污名。透明化既是一次算法科普,更是一次深刻的祛魅,增进了解方能更加客观地看待算法与平台。
《时评中国5:用批判性思维阻断庸常》是前面几本的升级版,精选了这两年我最满意的评论作品,用暖评、热评、深评在不同视角中回望这两三年的关键时事。我主要想向读者推荐的是新增的两大部分,一是阅读方法,一是写作技巧。写作需要阅读形成的知识供给,怎么形成有效的、可积累的、能支撑写作的深度阅读?是需要方法的!专门增加了高考作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以这几年的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为案例,分析了作文写作怎么跳出套路,怎么用批判性思维去驱动,找到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角度,怎么在“热启动”中让写作有话可说。选择这本写作宝典,打开《时评中国5》,努力让写作视角高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