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读懂真正的科学家精神

出生于旧社会,成长于新中国,他把自己命运的改变和一切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和国家,用毕生的奋斗作为回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成为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他忘不了蹲在田边哭泣的农民,把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自己的使命,毅然决然地决定投身陌生的研究领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成为他科研工作的逻辑原点和奋进动力;


躬身麦田,23年历经无数失败,矢志不渝终获成功,他生动诠释了什么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造福亿万人民,功成名就获得荣誉无数,却把自己形容为“千粒重”中的平凡一粒,他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令人由衷感佩;


为求增产,带领团队超前谋划,先后打造“渤海粮仓”与“滨海草带”,他用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带动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投身重大项目并取得成功;


培养青年人才既是他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履职工作的关注重点,更被他列为晚年“三大任务”之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让众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受益无穷……


因为李振声年事已高,记者未能当面采访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报道材料,深入接触采访很多他的同事、学生和熟悉他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李振声的形象随着采访的深入在记者心目中不断丰富、愈发鲜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救国、科研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跨越发展,孕育形成了科学家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读懂李振声,就能真正读懂科学家精神;读懂李振声,就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


如今的中国,从南到北,由东至西,14亿人一日三餐丰富充足。这烟火日常的背后,正是有众多像李振声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才能让中国人真正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他们的成就源自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则是他们至高的荣誉。


奋斗未有穷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继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进程中,激发出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记者:韩雪
版面编辑:王亦凡

新媒体编辑:王晶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