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银行ESG观察:环境管理拖后腿,消费者投诉暴涨问题待解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96字,阅读需4分钟

1.苏州银行在2024年10月31日的ESG评级中获得A评级,但在华证指数和MSCI评级中,环境管理成为拖累ESG评级的重要因素。

2.苏州银行的环境范畴实践包括发展绿色金融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但环境维度得分较多,原因可能是环境治理实践不充分。

3.与建设银行相比,苏州银行在节水实践方面存在不足,而建设银行在ESG报告中披露了节水实践。

4.另一方面,苏州银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隐患,2023年受理各类渠道投诉1854件,较2022年同期的939件有所上升。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近日,华证指数公布了新一期(2024年10月31日)的ESG评级结果,苏州银行获得A评级(华证指数评级为C起至AAA九档,C为最低档,AAA为其最高一级评级)。苏州银行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18,较上一次(14名)有所下降。

华证指数评分细项显示,苏州银行E项得分为77.31,评级为BB,行业内排名27/42(E项目评分维度包括气候变化、环境管理);S项得分85.43,评级为A,行业内排名16/42(S项目评分维度包括人力资本、产品责任、供应商、社会贡献、数据安全与隐私);G项得分87.83,评级为A,行业内排名12/42(G项目评分维度包括股东权益、治理结构、信披质量、治理风险、外部处分、商业道德)。

最新披露的MSCI评级名单显示,苏州银行的ESG总评的评级为BBB,在28家纳入考察的上市银行中排名第17。分评级细项来看,苏州银行的环境总评评级为3.8,社会总评和治理总评均为4.8。

华政指数和MSCI的评级表明,苏州银行的环境管理成为拖累该行ESG评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苏州银行行长王强在该行的2023年ESG报告中披露,截至2023年末,苏州银行的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为487.54亿元,较年初增长78.64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593.19亿元,较年初增长65.85亿元。

王强表示,苏州银行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主动参与全省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全行涉农贷款增速24.97%。截至报告期末,全行绿色信贷余额301.80亿元,增幅68.66%,绿色信贷占全行各项贷款比例超10%。

ESG报告显示,苏州银行的环境范畴实践除发展绿色金融外,还包括“双碳”赛道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全国首单绿色碳中和科技创新债发行等等。

例如,苏州银行向宿迁市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项目设计安装容量为2000KWp,项目建成后光伏电站年发电量220.0万kW·h,折合每年标准煤节约500吨,二氧化碳减排约1200吨。

苏州银行在各类评级中环境维度失分较多,原因可能是环境治理实践不充分。作为对比,在MSCI评级中新晋AAA级的建设银行环境总评评分达到7.4,在纳入考察的银行中排名最高。

建设银行在ESG报告中披露了节水实践,包括新增和更换用水设备选用节水型设备,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在有条件的分支机构中推广再生水回收利用试点项目等等。但是节水实践在苏州银行的ESG报告中是缺位的。

气候变化方面,苏州银行尚无具体实践案例。建设银行则在ESG报告中披露,其优化了气候压力情景设计、转型风险传导路径和企业财务传导规则,构建了更符合实际的转型风险量化评估方法。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ESG的一个重要指标,苏州银行在这方面也存在隐患。

2023年ESG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苏州银行受理各类渠道投诉1854件,2022年同期为939件。2023年客户满意度调研结果为95.63%,2022年同期则为99.24%,有所下滑。(内容来源|华文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