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路建宁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传承符号,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在当今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语言文字工作既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等特点,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信息社会呼唤语言文字规范化、时代化,既是响应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传播需求,也是加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认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语言和文化权益,始终是我们党引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实践主线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产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接过了文化启蒙与文化革命旗帜,领导人民大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使中国人摆脱封建的、糟粕的、“拿来”的思想观念之桎梏,使自主精神充盈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党在早期革命活动中,积极倡导和推动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文艺大众化运动、新文字运动,提出“用工人和农民所听得懂以及他们接近的语言文字”。在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我们党积极兴办教育,开展识字教育、识字运动。同时,提出“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这些做法使得语言文字得以前所未有地走近大众、惠及大众,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言文分离的历史,打破了语言文字的阶层壁垒。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极大提升了民众的知识水平,增强了社会整体的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村和基层社会的精神面貌,使得普通百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力量,能够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来。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辉煌开局,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的历史性目标,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的语言和文化权益置于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语言文字的普及和文化教育的大众化,为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觉醒开辟了道路。这也启示我们,只有紧紧锚定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目标,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开阔人民的精神空间、增进人民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才会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二、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经历了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到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等,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国家,其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居于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持续提升,为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将其纳入顶层战略布局之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方针。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勾勒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与行动路线图。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确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与现代化的基本方向,积极构建科学合理、适应时代需求的语言文字体系,全面提升国民语言文化素养,拓展语言信息技术前沿应用,深化国内外语言交流合作,确保语言文字事业与国家发展目标同频共振。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公民的语言文字能力,彰显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点,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重点抓好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快推进语言文字基础能力建设、切实增强国家语言文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大力提升中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五大任务,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语言文字标准化数字化发展做出贡献。

三、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之视为引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与政策基石。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语言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语言文字走进人民大众、惠及人民大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生产生活日益多元和更高质量的语言文字需求。

从宏观层面看,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点,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在微观层面上,则着重于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关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采取精准施策。如加大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育资源倾斜力度,实施个性化帮扶计划,切实解决特殊人群面临的语言难题,提升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获得感。同时,在推动语言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过程中,力求使最新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比如,开发智能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辅助工具,帮助视障人士“阅读”世界,让老年人轻松跨越数字鸿沟,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这些举措既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也推动了科技与人文双向赋能。一言以蔽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更是实现语言资源共享、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策略,要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引领和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让各族群众从小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获取最新科学文化知识,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四、我们党始终坚持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党始终坚守“以人为本”原则,维护人民群众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在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重要改革方案的形成和推进、重大规范标准的研制与推广、重点工作任务的部署和推进等过程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群众力量。在政策创制环节,党和政府主动倾听民意,吸纳民智,确保语言文字政策紧贴人民实际需求,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无论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制定还是标准的推广,都经过广泛的调研论证与公众参与,力求最大程度地汇聚民间智慧,确保政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在改革实践上,党和政府坚持群众路线,鼓励创新思维,关注语言背后承载的各民族发展历史和文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维护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和谐健康,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生根。同时,党和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十分注重倾听来自各个层面的声音,尤其重视基层一线的意见反馈,确保每项决策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共识,这样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决策过程的民主性,也保证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与持久性。

语言文字“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是事业发展的记录仪、观察时代的显微镜。语言文字的习得与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习以为常,但其实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清醒地认识到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加强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使用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人民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编辑:殷海燕;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