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2024年共命名了12个中国恐龙新属(种),包括赣地巨龙、雁北龙、达泰龙、亚洲暴龙等。
02赣地巨龙是周田组命名的第一种恐龙,生存于晚白垩世,距今约0.96亿至0.89亿年前。
03此外,还有新命名的鸟臀目恐龙如黔江龙、鸳鸯龙、华夏胄龙等,以及蜥臀目恐龙如古奔龙等。
04然而,2024年我们也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恐龙专家——有“中国龙王”之称的董枝明。
05董枝明一生致力于中国恐龙的发现、研究和传播,命名了大量恐龙,其声明享誉世界。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元旦快乐
NEW YEAR
2024年已经过去,在即将结束的这一年里,又有哪些中国新恐龙被命名呢?就让我们来一个大盘点吧。
1月
赣地巨龙
属名:Gandititan
模式种名:腔尾 赣地巨龙(Gandititan cavocaudatus)
分类:蜥臀目——蜥脚亚目——蜥脚类——巨龙类
生存年代:晚白垩世,距今0.96亿至0.89亿年前
食性:植食性
体型:体长14米,体重约10吨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江西
赣地巨龙的属名“Gandititan”是“赣州地质”的简称+ “titan”(意为“巨人”),是泰坦巨龙类命名常用的后缀。赣地巨龙的模式种名为腔尾 赣地巨龙(Gandititan cavocaudatus),种名来自其尾椎骨的特殊构造。
赣地巨龙的正模标本编号JXGM-F-V1,包括有18枚尾椎、6枚颈椎和5枚荐椎,此外还有肋骨和四肢骨骼。这些化石保存状态非常好,不仅完整呈立体外形,颈椎和尾椎骨更是保持着链接状态,说明化石是在恐龙死后原地埋藏形成的。
赣地巨龙的化石来自周田组(Zhoutian Formation),地质年代为距今9600~89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早期。周田组是江西909地质大队于上世纪60年代命名的,属于一套内陆湖相细碎屑岩系,此地在白垩纪时期属于泛滥平原或干盐湖环境,具有季节性的降水,气候有湿热向干热的转变趋势。赣地巨龙则是周田组命名的第一种恐龙,2024年周田组又命名了另一新恐龙。
论文:Han, F.; Yang, L.; Lou, F.; Sullivan, C.; Xu, X.; Qiu, W.; Liu, H.; Yu, J.; Wu, R.; Ke, Y.; Xu, M.; Hu, J.; Lu, P. (2024). "A new titanosaurian sauropod, Gandititan cavocaudatus gen. et sp. nov.,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2 (1). 2293038. doi:10.1080/14772019.2023.2293038.
雁北龙
属名:Yanbeilong
模式种名:最后 雁北龙(Yanbeilong ultimus)
分类:鸟臀目——装甲亚目——剑龙科
生存年代:早白垩世,距今约1.13亿年前
食性:植食性
体型:体长约5.5米,臀高近1.8米,体重约1吨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山西
雁北龙的属名“Yanbeilong”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就是汉语拼音,“雁北”是“雁门关以北”的意思。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战略地位重要,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称,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北也就相当于化石发现的位置。雁北龙的模式种名为最后雁北龙(Yanbeilong ultimus),种名则指代其属于剑龙谱系中存活晚期的成员。
雁北龙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其生存的年代,根据发现其化石的左云组(Zuoyun Formation)判断,雁北龙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13以至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末期,是名副其实最后的剑龙类。
论文:Jia, Lei; Li, Ning; Dong, Liyang; Shi, Jianru; Kang, Zhishuai; Wang, Suozhu; Xu, Shichao; You, Hailu (2024-01-31). "A new stegosaur from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 of Zuoyun, Shanxi Province, China". Historical Biology: 1–10. doi:10.1080/08912963.2024.2308214. ISSN 0891-2963.
2月
达泰龙
属名:Datai
模式种名:英良 达泰龙(Datai yingliangis)
分类:鸟臀目——甲龙亚目——甲科——甲龙亚科
生存年代:晚白垩世,距今约0.96亿至0.89亿年前
食性:植食性
体型:体长3.5~4米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江西
达泰龙的属名“Datai”正式来自于汉语的“达泰”,取自“通达、安泰”之意,其模式种名为英良达泰龙(Datai yingliangis)则来自英良集团,作为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资助方,今年也恰好是该集团成立25周年。
产自周田组的达泰龙生存于距今9600~89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早期,生存环境为泛滥平原或干盐湖,具有季节性的降水,气候有湿热向干热的转变趋势。除了达泰龙及赣地巨龙之外,古生物学家还在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蛋化石以及属于兽脚类的牙齿等材料。作为龙年中国命名的第一种恐龙,达泰龙寓意美好,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祝福。
论文:Xing, Lida; Niu, Kecheng; Mallon, Jordan; Miyashita, Tetsuto (2023). "A new armored dinosaur with double cheek horns from the early Late Cretaceous of southeastern China". Vertebrate Anatomy Morphology Palaeontology. 11. doi:10.18435/vamp29396. ISSN 2292-1389.
京龙
属名:Jingiella
模式种名:东兴 京龙(Jingiella dongxingensis)
分类:蜥臀目——蜥脚亚目——马门溪龙科
生存年代:晚侏罗世,距今约1.5亿年前
食性:植食性
体型:体长约14米,臀高2.5米,体重约10吨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广西
京龙的属名“Jingiella”来自于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少数民族——京族,因为京族集中在东兴市江平镇澫尾 、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素有“京族三岛”之称。京龙的模式种名为东兴京龙(Jingiella dongxingensis),模式种名则来自于京族人生活以及发现化石的东兴市。
京龙在分类上属于蜥脚类中的马门溪龙科,与著名的马门溪龙是亲戚,在身体结构和长相上也是相似的。尽管发现的化石并不完整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推测它是一种大型的恐龙,而且长着超长的脖子,这也是马门溪龙科的特征之一。京龙的脑袋很小,脖子很长,身体强壮,以四肢站立和行走,身后的尾巴较长,尾巴末端长有尾锤。
京龙的发现及化石产出地层的研究对于研究广西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古生物群和古地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探索马门溪龙科的起源和演化也有了重要的作用。
论文:Xinhui Ren, Xu-Ri Wang, Qiang Ji,The first mamenchisaurid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Dongxing Formation of Guangxi, southernmost China,Historical Biology 22 February 2024,DOI:10.1080/08912963.2024.2309287Corpus ID: 267947729
7月
亚洲暴龙
属名:Asiatyrannus
模式种名:徐氏 亚洲暴龙(Asiatyrannus xui)
分类:蜥臀目——兽脚亚目——暴龙科——暴龙亚科
生存年代:晚白垩世,距今0.68亿至0.66亿年前
食性:肉食性
体型:体长3.5~4米,臀高1米,体重约600千克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江西
亚洲暴龙的属名“Asiatyrannus”来自“Asia”(意为“亚洲”)及“Tyrannus”(意为“暴君蜥蜴”),意思是“来自亚洲的暴君蜥蜴”。模式种名为徐氏亚洲暴龙(Asiatyrannus xui),种名献给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徐老师在2023年刚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亚洲暴龙的化石来自于南雄组(Nanxiong Formation)地层,时代是马斯特里赫特阶,时间为距今6800万至6600万年前。
亚洲暴龙是南雄组描述的第二种暴龙类,与体型比自己大许多的虔州龙生活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有趣的现象。由于体型的不同,亚洲暴龙与虔州龙具有不同的捕食策略,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表明暴龙类在亚洲的多样性。
论文:Zheng, Wenjie; Jin, Xingsheng; Xie, Junfang; Du, Tianming (2024-07-25). "The first deep-snouted tyrannosaur from Upper Cretaceous Ganzhou City of southeastern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14 (1): 16276. Bibcode:2024NatSR..1416276Z. doi:10.1038/s41598-024-66278-5. ISSN 2045-2322. PMC 11272791. PMID 39054316.
白银龙
属名:Baiyinosaurus
模式种名:宝积 白银龙(Baiyinosaurus baojiensis)
分类:鸟臀目——装甲亚目——剑龙科
生存年代:中侏罗世,距今约1.67亿年前
食性:植食性
体型:体长5米,臀高1.7米,体重约1吨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甘肃
白银龙的属名“Baiyinosaurus”来自化石发现地——白银市,以及希腊语中的“σαῦρος”(意为“蜥蜴”)。白银龙的模式种名为宝积 白银龙(Baiyinosaurus baojiensis),种名来自宝积山盆底,白银龙也成为了甘肃省发现的首个剑龙类恐龙。。
根据化石判断,标本属于一个成年个体,它的身上既有原始剑龙类的特征,又有中国本土剑龙类的特征,因此属于基干剑龙类,位于剑龙家族演化的基底位置。在剑龙家族中,白银龙与伊莎贝尔龙(Isaberrysaura)和巨棘龙(Gigantspinosaurus)的关系较近,并组成了一个单系群。
白银龙生存于距今1.67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时期,发现其化石的王家山组属于黄色砂岩类型,就在距离化石发现地不远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的恐龙足迹,根据足迹的外形及尺寸可以判断,留下足迹的恐龙包括有类似马门溪龙的大型蜥脚类及大型兽脚类恐龙,所以王家山组地层在未来或许将向我们展现一个未知的侏罗纪世界!
论文:Ning, Li; Maidment, Susannah C. R.; Daqing, Li; Hailu, You; Guangzhao, Peng (2024-07-02). "A new stegosaur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Gansu Province,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14 (1): 15241. doi:10.1038/s41598-024-66280-x. ISSN 2045-2322. PMC 11219857.
诺氏 乌尔巴克齿龙(新种)
属名:Urbacodon
模式种名:依特米 乌尔巴克齿龙(Urbacodon itemirensis)
归入种:诺氏 乌尔巴克齿龙(Urbacodon norelli)
分类:蜥臀目——兽脚亚目——伤齿龙科
生存年代:晚白垩世,距今约0.96亿年前
食性:肉食性
体型:?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内蒙古
乌尔巴克齿龙的属名“Urbacodon”,来自于“URBAC”(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首字母,代表了这些国家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及“don”(意为“牙齿”)。模式种名为依特米乌尔巴克齿龙(Urbacodon itemirensis),种名来自于当地沙漠的名字,本次命名的诺氏乌尔巴克齿龙发现于中国。
诺氏乌尔巴克齿龙的还是来自于内蒙古的二连浩特组(Iren Dabasu Formation)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诺氏乌尔巴克齿龙与产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依特米乌尔巴克齿龙(U. itemirensis)构成姐妹群,与扎纳巴扎尔龙(Zanabazar junior)和美丽伤齿龙(Troodon formosus)等共同组成晚期分化的伤齿龙类。
论文:Wang, Shuo; Ding, Nuo; Tan, Qingwei; Yang, Rui; Zhang, Qiyue; Tan, Lin (2024-07-17). "A new Urbacodon (Theropoda, Troodontidae)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Iren Dabasu Formatio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roodontid phylogeny and tooth biology". Cladistics. doi:10.1111/cla.12592. ISSN 0748-3007.
8月
黔江龙
属名:Qianjiangsaurus
模式种名:长生黔江龙(Qianjiangsaurus changshengi)
分类:鸟臀目——鸟脚亚目——鸭嘴龙类
生存年代:晚白垩世,距今约0.7亿年前
食性:植食性
体型:体长约8米,臀高近3米,体重约4吨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重庆
黔江龙的属名“Qianjiangsaurus”很好理解,正是来自于发现其化石的黔江区。模式种名为长生黔江龙(Qianjiangsaurus changshengi),种名则是献给古生物学家王长生先生,他是首次报道黔江区白垩纪恐龙化石的的人。
黔江龙属于鸭嘴龙类,但是更准确的表述为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恐龙,听上去很拗口又有点套娃,实际上鸭嘴龙超科是包括了鸭嘴龙科的分类单元,而黔江龙的位置在鸭嘴龙超科之内,但是又不属于鸭嘴龙科,这样解释就比较好理解了吧。在黔江龙不完整的下颌骨上,既表现出了鸭嘴龙超科的“原始”特征,又有鸭嘴龙科的“进步”特征,这表明黔江龙是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中晚期分支。
相关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蒙古的哲道哈达组和巴鲁戈约特组中发现的鸭嘴龙类(如近鸭嘴龙属Plesiohadros)与黔江龙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这也表明在晚白垩世末期,在中国南方与蒙古地区有着物种的交流与联系,甚至可能有便利的“廊道”存在。
论文:Dai, Hui; Ma, Qingyu; Xiong, Can; Lin, Yu; Zeng, Hui; Tan, Chao; Wang, Jun; Zhang, Yuguang; Xing, Hai (2024-08-27). "A new late-diverging non-hadrosaurid hadrosauroid (Dinosauria: Ornithopoda) from southwest China: support for interchange of dinosaur faunas across East Asia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Cretaceous Research (in press): 105995. doi:10.1016/j.cretres.2024.105995. ISSN 0195-6671.
10月
鸳鸯龙
属名:Yuanyanglong
模式种名:百年 鸳鸯龙(Yuanyanglong bainian)
分类:蜥臀目——兽脚亚目——窃蛋龙类
生存年代:早白垩世,距今约1.1亿年前
食性:杂食性
体型:体长约1.5米,臀高近1米,体重约10千克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内蒙古
鸳鸯龙的属名“Yuanyanglong”来自鸳鸯的汉语拼音和龙的汉语拼音,象征着这种恐龙伴侣会终生相守。鸳鸯龙的模式种名为百年鸳鸯龙(Yuanyanglong bainian),“百年”则是纪念窃蛋龙类的模式属窃蛋龙被命名100周年。
鸳鸯龙的化石产自庙沟组(Miaogou Formation)地层,时代是距今1.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时期。同地层发现的恐龙还包括有属于兽脚类的假鲨齿龙(Shaochilong)、属于鸟脚类的原巴克龙(Probactrosaurus)和属于甲龙类的戈壁龙(Gobisaurus)。鸳鸯龙很容易成为假鲨齿龙的猎物,不过它们可以凭借着速度上的优势逃脱。
鸳鸯龙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是蒙古戈壁发现的第一种生活在早白垩世的窃蛋龙类,为窃蛋龙类早期分化提供了生物学和生态学上的资料,系统发生学表明其属于拟鸟龙科 (Avimimidae) 和近颌龙科 (Caenagnathidae)所在分支的姐妹群。
论文:Hao, Mingze; Li, Zhiyu; Wang, Zhili; Wang, Shuqiong; Ma, Feimin; Qinggele; King, J. Logan; Pei, Rui; Zhao, Qi; Xu, Xing (2024-10-24). "A new oviraptor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Miaogou Formation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 (in press): 106023. doi:10.1016/j.cretres.2024.106023.
11月
华夏胄龙
属名:Huaxiazhoulong
模式种名:兽纹 华夏胄龙(Huaxiazhoulong shouwen)
分类:鸟臀目——甲龙亚目——甲龙科——甲龙亚科
生存年代:晚白垩世,距今约0.7亿年前
食性:植食性
体型:体长6米,臀高1.5米,体重约2吨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江西
华夏胄龙的属名 “Huaxiazhoulong”,来自于汉语拼音的“华夏”+“胄”+“龙”,意为来自“来自华夏具有装甲的恐龙”,其模式种名为兽纹华夏胄龙(Huaxiazhoulong shouwen),种名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兽纹。
华夏胄龙的化石早在1986年就发现了,发现地点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广昌县博物馆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共同对化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找到化石103件。
华夏胄龙的化石发现于塘边组(Tangbian Formation)地层,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多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时期。华夏胄龙是江西省命名的第二种甲龙类恐龙,江西省的第一种甲龙类也是在2024年命名,它就是英良达泰龙,不过生存年代不同。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华夏胄龙位于甲龙类的基底位置,与发现于浙江省的缙云甲龙(Jinyunpelta)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
论文:Zhu, Ziheng; Wu, Jie; You, Yue; Jia, Yingli; Chen, Chujiao; Yao, Xi; Zheng, Wenjie; Xu, Xing (2024-11-08). "A new ankylosauri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Jiangxi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Historical Biology: 1–17. doi:10.1080/08912963.2024.2417208. ISSN 0891-2963.
12月
栗树龙
属名:Lishulong
模式种名:王氏栗树龙(Lishulong wangi)
分类:蜥臀目——蜥脚亚目——蜥脚形类
生存年代:早侏罗世,距今约1.9亿年前
食性:植食性
体型:体长约14米,臀高3米,体重约10吨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云南
栗树龙的属名 “Lishulong”来自于汉语拼音的“栗树”和“龙”,因为化石就是大栗树村后山的山坡上发现的。栗树龙的模式种名为王氏栗树龙(Lishulong wangi),种名则是献给禄丰当地老文物保护工作者王正举,以表彰他在禄丰地区恐龙化石发现和保护中所作出的贡献。
栗树龙生活在早侏罗世时期,来自于禄丰组地层,该地层集中发现过许多原蜥脚形类的化石,包括有禄丰龙、云南龙、金山龙、细坡龙、星宿龙和彝州龙,本次新命名的栗树龙很可能是栗树组已知最大的蜥脚形类。本次栗树龙的发现不仅增加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恐龙多样性,也提高了我们对于蜥脚形类早期演化的认识,它们显然在早侏罗世的中国发生了快速演化,对于我们研究演化与扩散提供了新的资料。
论文:Zhang, Q.; Jia, L.; Wang, T.; Zhang, Y.; You, H. (2024). "The largest sauropodomorph skull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Lufeng Formation of China". PeerJ. 12. e18629. doi:10.7717/peerj.18629.
古奔龙
属名:Archaeocursor
模式种名:亚洲 古奔龙(Archaeocursor asiaticus)
分类:鸟臀目
生存年代:早侏罗世,距今约1.83~1.74亿年前
食性:植食性
体型:体长约1米,臀高0.25米,体重约2千克
生存地点:亚洲,中国,重庆
古奔龙的属名“Archaeocursor”来自拉丁语的“archaeo”(意为“古老”)和“cursor”(意为“奔跑者”)。古奔龙的模式种名为亚洲 古奔龙(Archaeocursor asiaticus),种名意为化石来自于亚洲。
古奔龙的化石来自于自流井组(Ziliujing Formation)的东岳庙段(Dongyuemiao Member),属于早侏罗世,可以追溯到距今1.83至1.74亿年前。自流井组地层属于湖相沉积地层,代表了湖泊生态系统。在地层中,发现了包括有无脊椎动物、鱼类、上龙类等水生动物的标本。古生物学家将该湖相沉积化石群命名为渝州生物群(Yuzhou Biota),这些化石代表了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后不久动物群的恢复,其中鸟臀目恐龙的出现尤为值得注意。
系统发育学表明,古奔龙是鸟臀目的早期分支之一,与畸齿龙科为姐妹分类群,与其关系最近的则是始奔龙(Eocursor )。古生物学家认为古奔龙与始奔龙的共同祖先很可能起源于冈瓦纳大陆,之后向北扩散到劳亚大陆并最终达到亚洲东部,当然这一切还都是推测,需要更多的化石材料。
2024年,中国一共命名了12个新属(种)恐龙,比2023年4个新属翻了三番,绝对是恐龙大年!
尽管2024年命名了这么多新恐龙,但这一年我们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恐龙专家,他就是有“中国龙王”之称的董枝明。董老一生致力于中国恐龙的发现、研究和传播,命名了大量恐龙,其声明更是享誉世界。董老的离世对于世界古生物学领域都是巨大的损失,让我们永远记住董老的丰功伟绩!
元旦快乐
NEW YEAR
最后,祝大家在2025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微博丨江氏小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