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圈炸裂!拒签十年!伪造签名导致学生拒签,浙大这事儿越来越复杂了

全文2420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剑桥交流项目造假事件持续发酵,一名教师伪造剑桥邀请函导致多名学生被英国拒签10年。

02事件背后与两名关键人物密切相关: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外事秘书“王清风”和自称“剑桥大学亚洲区代表”的中介周博超。

03事实上,这些项目中的部分费用被要求通过支付宝二维码支付,收款人并非剑桥大学,而是周博超名下的一家公司。

04由于此次事件,多名参与涉英项目的浙大学生发起了集体维权,要求校方对事件负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05目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已成立工作专班,并将事件移交警方调查,学生和家长仍在等待校方更明确的回应与补偿方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文转载自:北美留学生观察(ID:collegedaily)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剑桥交流项目造假事件持续发酵,一场看似光鲜的国际学术交流,背后却是一出精心包装的“草台戏”。


近日,浙大一教师伪造剑桥邀请函致多名学生被英国拒签10年事件在留学圈直接炸了,近日媒体的深入调查为公众还原了更多事件背后的真相。从校方的通报到记者的实地追踪,这起看似精心策划的国际学术骗局背后,逐渐浮现出一些关键人物与操作细节……


图片


图片

剑桥的“假邀请”:造假如何瞒天过海?


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封伪造的剑桥大学邀请函。


图片

(图源网络,侵权删除)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项目负责人提交了这封邀请函申请签证,但当英国签证中心致电剑桥大学核实时,剑桥教授的回答直接揭开了骗局的面纱:“我从未发出过这样的邀请函。”


图片学院官网上的《第五届浙江大学-剑桥大学研究生联合论“数字经济与全球创新”坛通知》截图

而随着爆料的不断深入,一个名为“Cambridge Uni”的公司也被曝光列出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源网络,侵权删除)

爆料中提到的“Cambridge Uni”的公司,网上根本没有任何相关的信息,据爆料,这份邀请函不仅伪造了剑桥大学的抬头,还包含虚假的教授签名。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签名竟是通过在线签名生成工具制作的,这样粗劣的伎俩却一度成功蒙骗了一群顶尖高校的学子。

图片
图片
(图源网络,侵权删除)

图片
记者调查揭开“清风明月”和“Bill”的身份之谜

据《新民周刊》记者调查,这起事件的背后与两名关键人物密切相关:一位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外事秘书“王清风”(微信名“清风明月”)另一位是自称“剑桥大学亚洲区代表”的中介周博超(微信名“Bill”)


记者采访到已经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的小路(化名)。其中,小路参加的正是“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科技与科学技术2022-2023寒假课程项目”。该课程是“在线交流”模式,项目费用为9800元人民币。

小路提供的微信群聊记录显示,当时群里主要负责人也是“清风明月”和“Bill”这二人。事实上,目前网传多个浙大经济学院涉英短期交流项目,都和这二位密切相关。

在这些项目中,“清风明月”负责组建微信群,此后将“Bill”拉进群,而“Bill”会直接或间接组织学生汇款。这一操作,目前也遭到多名学生的质疑。

图片

调查显示,“清风明月”在多个国际项目中负责对接工作,并且是此次事件中学生与中介的主要联络人之一。而周博超则被发现与多家与“剑桥大学”名称相似的公司存在关联,其中包括一家名为“Cambridge Uni Education Limited”的英国公司,该公司正是此次项目费用的收款方。
没错,正是上文说的“Cambridge Uni”。

图片

在采访中,一些曾参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其他国际项目的学生透露,周博超此前已多次参与类似项目的组织工作,但其身份从未被明确告知。“我们以为他是剑桥的教授,但事实上他可能更接近于一个中介。”一位学生表示。

图片
经费流向成疑:支付竟用个人二维码

学生提供的支付记录显示,此次项目的部分费用被要求通过支付宝二维码支付,而收款人并非剑桥大学,而是周博超名下的一家公司。


据银柿财经报道,“Bochao ZHOU”名下在英国注册的公司共有5家,其中3家公司状态显示“已解散”,还在营业的NET TECH CONSULTING LIMITED成立于2013年6月17日,营业范围包括信息技术咨询和旅行社活动。

而在NET TECH CONSULTING LIMITED的注册地址上,还有另一家公司Cambridge Uni Education Limited,也就是上述提及的学生项目费用的收款方。

图片

《新民周刊》查阅中文公开报道,发现在一些涉及英国旅游相关的文章中,有一位“周博超”多次出现,而他的常用身份是:英国旅游公司爱导游首席执行官。

这一操作被多位学生质疑,认为与正规高校合作项目的流程明显不符。

记者通过调查进一步发现,这并非孤立事件。

图片

多名参与过上述LSE项目的学生在浙大校内论坛爆料,汇款并非通过校方或者学院提供的收款信息,而是由“Bill”提供支付宝二维码转账。这种缺乏透明度的操作模式为项目的真实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此次“拒签”事件发生后,多名参与涉英项目的浙大学生坦言,直到这次事情曝光,大家才知道Bill并非剑桥的老师,更有可能是留学中介。


图片
“清风明月”与“Bill”是如何成为合作伙伴的?

《新民周刊》的记者采访了多位曾参与经济学院其他国际项目的学生。


一位曾参与“剑桥大学金融科技寒假课程”的学生透露,课程内容“水分很大”,甚至有部分讲解内容更像是一场英国旅游介绍。


一些学生还发现,所谓的授课人员竟然是一位当地导游,而非剑桥大学的教授。


这些情况引发了外界对经济学院国际项目质量的质疑,也让人不禁怀疑:这些“光鲜亮丽”的国际合作项目背后,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王清风与周博超的合作并非首次。

王清风作为经济学院外事秘书,负责多个国际交流项目的组织与联络,而周博超则是一个身份多变的中介,从“剑桥大学亚洲区代表”到“伦敦大学博士”,这些身份为其活动增添了几分迷惑性。

图片

浙江大学官网上仍然可以搜索到大量关于“王清风”的文章,绝大多数都与对外合作有关

图片
学生维权:拒签背后的连锁反应

事件曝光后,受到波及的学生发起了集体维权。


他们不仅要求校方对事件负责,也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最令人担忧的是,参与项目的学生已经被英国签证系统列为“材料造假”黑名单,并面临十年拒签的处罚。

考虑到五眼联盟国家的签证信息共享机制,这些学生未来申请其他国家签证时,也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图片

此次事件为高校国际项目的管理模式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国际交流项目成为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环节,但一些项目的质量与监管却远未达到应有的标准。

教育领域专家指出:“学生往往被‘名校合作’的外衣所吸引,但实际上,一些中介公司与高校内部人员的合作存在明显的利益驱动。这些漏洞需要高校通过更加透明和严谨的管理机制来堵住。”

图片
谁为“剑桥假项目”买单?

目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已成立工作专班,并将事件移交警方调查。学生和家长仍在等待校方更明确的回应与补偿方案。


图片

这场风波提醒我们,国际学术交流的道路需要更加透明与规范。希望此次事件的真相能尽早浮出水面,也希望那些无辜的学生能够早日得到公正的答复。

学术的严谨性不仅体现在研究中,也应落实在每一份文件、每一个承诺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国际学术界的尊重与信任。

我们将持续跟踪报道,关注此事的最新进展。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新民周刊报道
《“浙大学生被拒签10年”事件,牵出两名神秘“老师”》

家长社群推荐

目前部分场次已开放报名,点击【预约】,开播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