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锐减870多万,生育率低迷,但仍有产科儿科在逆势发展

导 

“分娩量的波动我们无法干预,但是服务能力的提升却是能做到的。”

文章开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7 年:出生人口约 1765 万人,总和生育率为 1.58

2018 年:出生人口 1523 万人,总和生育率为 1.49

2019 年:出生人口 1465 万人,总和生育率降至 1.47

2020 年:出生人口 1202 万人,总和生育率为 1.3

2021 年:出生人口 1062 万人,总和生育率是 1.23

2022 年:出生人口 956 万人,总和生育率降至 1.09

2023 年:出生人口 902 万人,总和生育率为 1.0

2024 年上半年:全国出生人口仅 433 万

自 2017 年的 1765 万人到 2023 年降至 902 万人,6 年间出生人口减少了 863 万人 。2024 年上半年仅 433 万,照此趋势,2024 年全年出生人口可能进一步下滑,有专家预测,2024年的出生人口不会超过800万。


生育率的下降,给产科和儿科造成不少影响。



生育率下滑

产科儿科不同程度受影响

1、产科资源过剩与浪费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智研咨询整理的数据显示:


2018-2021 年我国妇产科床位数逐年下降,2018 年为 47.32 万张,2021 年降至 44.29 万张,3 年减少了 3.03 万张 。


2021 年妇产科床位数占全国医院床位数比重为 5.98%,相较 2017 年下滑了 1.62 个百分点。

同时,2017-2021 年中国妇产 (科) 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及设备台数虽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结合诊疗人次等服务需求数据来看,部分设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闲置。 如 2021 年较 2017 年,诊疗人次数和门急诊人次数分别减少了 367 万人次和 352 万人次,入院人次数和出院人次数分别下滑了 35.43 万人次和 35.3 万人次。

2、产科转型,人才过剩和流失

从医院数量来看,2017-2021 年中国妇产 (科) 医院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结合实际情况,许多医院尤其是小医院的产科在逐渐关停 。


官媒《瞭望》曾在今年4月刊文《问诊产科关停》中表示,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关停产科服务的多为县乡医疗机构和一些专科医院等。


2022 年,全国关闭了十几家医院产科,2023 年关停名单继续增加。


如浙江某中医院、广州某医院等 。大城市综合医院也在缩减产科规模,如一些医院将产科的部分病区进行合并或改造 。据统计,2017-2021 年妇产 (科) 医院卫生人员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因产科业务量下降,导致部分医院产科医护人员出现过剩,产科医生需调剂到其他科室。


随着产科业务量的下降,产科医生的收入也受到影响。


根据职友集的数据统计, 2023 年产科的平均工资较 2022 年下降了 26% 。收入的不稳定及下降趋势,导致部分产科医生转岗,而年轻医学生选择从事产科的意愿也在降低,如一些医学院校的产科专业招生情况不如以前热门,选择产科作为职业方向的毕业生数量减少。

3、儿科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生育率降低,儿童数量相应减少,儿科患者数量也随之下降。据《202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20 年我国综合医院儿科门诊量为 2.3 亿人次,相较 2019 年下降 16.7%,此后几年,综合医院儿科门诊量又持续下降。


患者减少直接导致儿科的经济效益降低。如重庆某医院放射科主任透露,其所在医院儿科上个月全科总绩效仅有几千元,难以分给全科十多号人,从而导致医护人员收入也受到影响。国内一项调查比较了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的薪酬,显示儿科垫底。


儿科医护人员需承担更高风险,但收入却相对较低,风险与收入不成正比。2020 年,安徽省宿松县人民医院儿科 10 名医护人员曾因绩效考核过低,以科室名义联名打报告要求集体转岗。


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调整服务结构与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变得尤为关键。这也是许多优秀的儿科和产科机构更加注重挖掘和发挥自身特色优势,通过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来吸引和留住患者的原因。



从多则案例下寻出路

修德旗帜 县域卫生公众号曾经报道过这样的一个案例,在产科寒冬下,这家医院产科年诊疗量仍超4.5万人次!

其产科医护团队有 45 人,包括 2 名主任医师、8 名副主任医(护)师和 3 名硕士研究生,年诊疗量超 4.5 万人次。


该科室建成 “急救 5 分钟病区”,能快速出诊和准备急诊手术,曾成功抢救危急孕妇,如 2023 年 12 月一位瘢痕子宫且宫口全开、胎心微弱孕妇,虽出现大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但经多种手术保住产妇子宫,母婴平安。


科室借医联体建设提升实力,还开设多种专科门诊,开展多项先进技术及特色项目,满足孕产妇多元需求,填补区域空白,为母婴健康筑牢屏障。

中国医院院长公众号也曾分享过一家高端妇产医院的“逆势”开业案例:

长沙某妇产医院于2024年10月中旬开业,投资10亿元,是独栋奢华酒店式大楼,按超五星级酒店标准建造,有580平方米大平层门诊厅,地上21层、地下两层,可容纳近200个停车位。开设多学科协同特色门诊,整合多学科资源,有“一人一诊室”、“十对一”团队服务及“一站式”就诊模式。


该妇产医院在舒适化医疗、无痛分娩方面有优势,是国内首个非公立医院无痛分娩培训基地,100%覆盖分娩镇痛,其各项标准通过验收,形成闭环式医疗服务,配备顶级医疗设备,医护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53%,致力于打造智慧型妇产医院及创新科技产业。


湖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开业近5年服务超130万人次,向专科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医院转型,设有6大核心学科和29个学科,其妇产相关业务收入约占全院总体的1/4,在骨科等多学科治疗上取得成功。

在不久前,诊锁界也分享了一则值得参考学习的儿科诊所优秀案例:《这家诊所为何敢年休1-2个月?揭秘“小而美”的经营哲学!》

新华某儿科诊所于 2017 年创立,面积 200 平米,起初是创始人想做儿童保健但公立医院流程繁琐,且难以提供连续服务而从平煤总医院离职后创办。

诊所位置较偏,初期门诊量少,通过去幼儿园等地科普、建立 10 余个 500 人微信群免费答疑、营造舒适就诊环境等方式获客,不到两年门诊量从每日 7 - 8 人增长到 30 + 人,流感高发期达 50 人以上。诊所注重细节,如配备手消和消毒柜并拍照展示,还开展线上诊疗、与多机构合作等,日均流量达 40 + 人次,客单价 300 - 400 元。

诊所在出生率下降时调整业务,开展长高、过敏等项目,足踝治疗成为亮点,每天至少 4 人就诊,月销矫正鞋及鞋垫 30 - 40 双。

其倾向打造百年老店,其经验为基层儿科诊所提供了优化服务、强化 IP、拓宽业务、聚焦特色等方面的借鉴。

“探索在产科的基础上,进行妇儿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的延伸”,这是我国知名妇产科专家段涛教授很多年前就反复呼吁的妇产业务转型建议。


段涛教授认为,在出生率下降的当下,产科不可避免要迎来转型,而转型方向则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是从单一的产科业务转型到妇产儿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

其次是从妇产科医生到女性全科医生的转型;

此外,妇产科也要逐渐实现从解决女性单纯的医疗需求,到助力女性健康、美丽、自信的转型。

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些县乡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关停产科服务的同时,部分区域性龙头妇幼保健院的分娩量正在持续增长。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黄仁英表示,这两年医院分娩量不断增长,去年医院分娩量近7000人,这既得益于医院启用新院区,也源自医院产科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包括推出线上线下孕妇学校、开设免费助产士门诊、设置更多单间病房、家化病房等。


“分娩量的波动我们无法干预,但是服务能力的提升却是能做到的。”


来 源 / 诊锁界、中国医院院长、修德旗帜 县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