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家湾码头,红嘴鸥与游人互动。沈光勇 摄 (贵州图片库发)
仲冬时节,云贵高原上的毕节市威宁草海水天一色,万鸟翔集,鹤舞翩翩。12月28日,“鸟叔”捎来喜讯,今年前来草海越冬的黑颈鹤已达创纪录的2773只,各种鸟类达10万余只,创草海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
“鸟叔”是草海巡护大队副大队长刘广惠,今年55岁,从1989年开始护鸟,至今已有35年,常年的风吹日晒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高原红”。
巡护间隙,刘广惠喜欢拍摄湖光鸟影。10多年前,他攒钱买了台相机,记录护鸟路上的精彩瞬间。他的手机相册也俨然成了一个“百鸟博物馆”:黑颈鹤、紫水鸡、斑头雁、骨顶鸡、赤麻鸭、白鹭……让人应接不暇。
威宁草海海拔2171.7米,保护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是一个完整的、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候鸟的天堂。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曾遭遇人鸟争地和水污染危机。
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为解决温饱问题,当地人围湖造田,向湖要粮、与鸟争地。草海生态破坏严重,水中鱼虾越来越少,越冬候鸟去而不返。
“我们靠水吃水,绝不能把水‘搞废’,把路走绝啊!”忆想当年,“鸟叔”眉头紧皱。1985年,草海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草海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启动综合治理。
特别是2015年以来,威宁自治县壮士断腕,拆码头,停游船,禁捕鱼,搬农户……通过实施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截污治湖、造林涵湖等,多管齐下恢复草海高原湿地功能,高原明珠草海重放光彩。
去年,“鸟叔”惊喜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首次现身草海,为贵州高原“物种基因库”再添新成员。今年,成群的红嘴鸥在草海越冬,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的海菜花重新萌发。
生性胆小的黑颈鹤也飞近寻常百姓家。最近,在威宁自治县六桥街道大马城社区大马城组,三只黑颈鹤成了常客。村民毛庆文说,黑颈鹤到田地觅食,大家不但不驱赶,还时常提前投放玉米、土豆等食物。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周礼雄介绍,监测数据显示,与2015年草海综合治理启动前相比,草海生物物种从1900余种增加到2600余种,鸟类种类从203种增加到249种,水生维管植物从49种增加到68种,浮游植物从197种增加到247种……
“看,这是今天拍的赤嘴潜鸭,以前很少拍到过。”刘广惠给记者翻看手机图片和视频,美丽的生灵或在草海上空翱翔、或在湖畔觅食、或悠闲漫步……活脱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天色渐晚,举目远望,湖光山色,偶有归巢的黑颈鹤掠过,留下几声鹤鸣……(记者 成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