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丨未来编辑部 · 新潮学生
卢璇 陆地 林倩伊
林秸妮 陈锦萌
指导老师 | 白 净
编辑 | 卢璇 林秸妮
传播策划 | 俞汶希
责编 | 黄玺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潮”,原标题为《2024年,逝去的他们和他们留下的公共遗产》。
四季流转,春去冬来。
在2024年,
有人与我们一路同行,
有人与我们挥手告别,
他们留在时光深处,
化为天上繁星,
照亮人类过去和未来的夜空。
在2024年的末尾,新潮与你一起怀念在2024里离开的名人,记录他们和他们留下的公共遗产。
文学和艺术明星
古往今来,文学和艺术一直是情感、文化与思想的自留地。生命终会逝去,但优秀文艺作品不会消失,文艺研究永远在继续。怀念离去的文人学者,或许也是捡拾自己的读书记忆、重温那个时代的故人、故事。
叶嘉莹
(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
“诗词的女儿”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叶嘉莹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材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改革开放后,思念祖国的她给国家教委写信,请求回国教书。1979年春,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回国讲学的第一课,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
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叶嘉莹在讲台上站了70多年。她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年轻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作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她门下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莲实有心应不死”,只要诗词传到的地方,必将有新的莲花盛开。
推荐人文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齐邦媛
(1924年2月19日—2024年3月28日)
“永远的齐老师”
齐邦媛生于辽宁铁岭,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1947年到台湾,196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
公众熟知齐邦媛,源于2009年出版的作品《巨流河》,这本描述两岸离散的自传文学让她从一名退休教授成为了畅销书作家。在2010年该书举行的发布会上,她说:“这本书是要纪念一个有骨气的中国。那个中国很倒霉,但是很有骨气。”对大陆读者而言,她的《巨流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不同以往的历史记忆。书里记录的既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感性的、充满情感共鸣的往事,同时也蕴含了对一个国家命运理性的解读。
齐邦媛曾经与昔日学生简媜对谈,简短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我这一生,很够,很累,很满意……我一生都在奉献,给家庭、学生,但愿服务期限满的时候,从这个人生到另一个人生,当我过了那个界限时,我的船没有发出沉重的声音。”
推荐作品:《巨流河》
琼瑶
(1938年4月20日—2024年12月4日)
“言情教母”
“各位亲爱的朋友知音们: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地去了!”12月4日,作家琼瑶留给读者朋友她人生的最后一封信。
在琼瑶的写作生涯中,“爱情至上”是永恒的主题。有媒体评论:“琼瑶这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她的作品热烈歌颂着爱情,影响了几代人,是华语流行文化中无法绕过的经典。从港台地区到大陆,从小说、电影到电视剧,即便从未看过她作品的人也说得上几个代表人物。当年盛极一时的《几度夕阳红》《婉君》《一帘幽梦》《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等,都已成为时代记忆。
琼瑶在她61岁那年,曾为《还珠格格》主题曲《当》作词,中间有一句是:“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我们怀念琼瑶,怀念她的潇洒热烈,也怀念那个爱情被歌颂的时代。
推荐作品:《还珠格格》
刘家昌
(1943年4月13日—2024年12月2日 )
华语流行音乐教父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
一首《一帘幽梦》至今仍感动无数听众。这首经典歌曲的创作者是华语乐坛传奇人物刘家昌。他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奠基者之一,也是风靡一时的“国民音乐人”。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刘家昌为华语乐坛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包括《一帘幽梦》《往事只能回味》《我家在那里》《故乡的云》《云河》《驼铃》《恰似你的温柔》《庭院深深》《海鸥飞处》《是否》等。他擅长融合传统中国韵味与现代音乐元素,作品情感真挚、旋律优美,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音乐记忆。
推荐歌曲:《往事只能回味》
郑佩佩
(1946年1月6日—2024年7月17日)
“武侠影后”
“寒光照铁衣,刀剑影中现真情……”作为一代人的银幕记忆,郑佩佩是香港武侠电影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武侠影后”。
1946年出生于上海的郑佩佩,1963年加入邵氏电影公司,凭借优雅的气质和扎实的舞蹈功底迅速崭露头角。1966年,她在张彻执导的经典武侠片《大醉侠》中饰演英姿飒爽的侠女“金燕子”,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武侠女星。此后,她主演了《龙门客栈》《侠女》《金燕子》《神刀》《宝莲灯》等多部武侠佳作,塑造了无数经典的侠女形象。
进入中年后,郑佩佩转型出演现代影视作品,在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中,以“碧眼狐狸”这一角色惊艳全球,成功进军国际影坛。作为华语影坛的重要人物,郑佩佩用一生诠释了“侠义”与“女性力量”,留下了经典的银幕形象。
推荐作品:《大醉侠》
鸟山明
(1955年4月5日—2024年3月1日)
龙珠之父
“战斗力只有5。”
“我的战斗力是53万。”
“超赛3变身。”
再一次看到经典台词,你是否会想起追《龙珠》的时候?会想起蓬翘的头发、龟仙人的墨镜、橘黄色的衣服和比划这“龟波气功”的手……
1980年,鸟山明开始创作连载漫画《阿拉蕾》,并于同年8月出版第一卷单行本。漫画广受好评,使得鸟山明一夕成名。1984年,他开始连载《龙珠》并大获成功,被誉为“龙珠之父”。
自1995年连载结束,《龙珠》至今已跨越二十八年。在鸟山明笔下,孙悟空的冒险人生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对单纯的赤子之心的仰望和追逐。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身临其境的打斗,更是少年热血、真诚无畏,是“越濒临死亡越能潜力最大化”的设定。我们相信悟空,相信他单纯天真的力量,相信凭着修炼,一切都是可以被克服的。
推荐作品:《龙珠》
中山美穗
(1970年3月1日—2024年12月6日)
日本娱乐圈的多栖才女
“藤井树,你好吗?我很好……”
中山美穗在电影《情书》中饰演的博子一角,站在皑皑白雪之中喊出的这句台词,至今仍令无数影迷印象深刻。
凭借电影《蓝调学园》与电视剧《惊动您了》,中山美穗拿到了日本演艺圈的入场券,在歌手和演员的身份切换中开启了职业生涯。1995年,中山美穗参演电影《情书》,一人分饰女藤井树和渡边博子两个角色,获得第20回日本报知电影奖最优秀女主角赏、第38回日本电影蓝丝带奖女主角赏。2010年,中山美穗复出,接拍电影《贤者之爱》。
在塑造一个又一个丰富饱满的角色后,中山美穗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最后一条动态:“我经历过地狱,然后又回来了,但你知道吗?那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我们怀念有中山美穗相伴的旅程,怀念博子温柔的话语。
“你好吗?我很好。”
推荐作品:《情书》
杨立德
(1951年—2024年12月17日)
台湾音乐人、摄影师
“相信总会有一天,你一定会离去,但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一曲《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曾经打动无数人,其中广为传唱的歌词便是出自杨立德之手。作为著名台湾音乐人、摄影师,他以其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创意成就广为人知。他笔下的《亲爱的小孩》、《奉献》、等经典歌曲,至今仍在华语乐坛传唱不息。除了作为词曲创作人在华语乐坛有所成就,他还曾为小虎队、苏芮、蔡琴等众多知名歌手进行包装打造,为台湾音乐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音乐外,杨立德在摄影与广告领域也有杰出成就,是台湾广告行业的开创者之一,曾创新性地提出“工作室”理念。
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怀念他留给我们的音乐与艺术遗产。
推荐作品:《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谢芳
(1935年11月1日—2024年12月19日)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青春之歌》的林道静,是《早春二月》里的陶岚,是《舞台姐妹》里的竺春花……她是用生动细腻的表演在荧幕上塑造了一位又一位经典女性形象的演员谢芳。
1959年,谢芳凭借电影《青春之歌》步入影坛,开启演艺生涯。1963年,她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参演了多部经典影片。2015年与2016年,她分别获得第15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和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在影迷心中,谢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银幕知识女性,她们有知识、有勇气,将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光荣的革命。
今天,“青春之歌”已经成为颇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作家杨沫曾说:“青春应当是鲜红的,一个人只有把他的生命和时代、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生命才有意义,才灿若星辰,才不虚度年华。”
推荐作品:《青春之歌》
科学领域的星辰
2024年,时光的长河见证了诸多星辰的陨落,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离开了我们。从基础理论研究的深邃探索,到应用技术研发的创新突破;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到推动人类认知边界的前沿探索,他们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筑牢了坚实根基,为民族的复兴伟业注入了磅礴力量。
周光召
(1929年5月15日—2024年8月17日)
“两弹一星”元勋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这样评价周光召,“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隐姓埋名二十年,两弹光辉耀乾坤。从1961年起,周光召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隐姓埋名20余年,专心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和彭桓武等自主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并于1967年6月17日试验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
精研科技强国力,善领改革启新程。科研之外,周光召领导中国科学院实行改革,坚持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办院方针,使原有封闭不流动的科研体制转变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体制。
1980年,周光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9月18日,周光召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2024年8月,周光召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习近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八宝山送别。
“无论是在哪个岗位,光召先生始终首先想到的是祖国和人民,他用他那拳拳赤子之心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愧为时代楷模、科学泰斗、人民功臣。”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评价道。
王永志
(1932年11月17日—2024年6月11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2003年10月16日,当杨利伟从神舟五号返回舱安全走出来时,时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的王永志百感交集:“把中国人送上天,这也是天遂人愿,最后的目标都达成了,无怨无悔。”
1992年,60岁的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大型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2003年10月15日,在王永志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中国首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
自此,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王永志也完成了研制导弹、送卫星上天、送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人生理想“三步走”。
2010年,国际永久编号第4666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2024年9月,王永志荣获“共和国勋章”。
“王永志同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牵头论证提出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历史性突破,作出巨大贡献;作为工程高级顾问,为我国空间站总体实施方案论证确定、推动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网评价道。
李政道
(1926年11月24日-美国时间2024年8月4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3岁被誉为“神童博士”,29岁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最年轻教授,31岁与杨振宁一同成为首获诺贝尔奖的华人……李政道的一生,成果斐然。
1954年,李政道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70年代以来,李政道在建立与发展孤立子的量子理论、反常核态的概念、随机格点规范理论、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除了投身物理学研究,李政道还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科学教育事业进步:倡导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和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倡导建立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和建设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倡导成立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等——“为中国科学教育战略布局、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央视新闻评价道。
35位院士辞世
2024年,共有3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离开了我们。他们是科学界的璀璨星辰,每一位都在各自的领域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值得我们以最真挚的情感去铭记、缅怀和传承。
田昭武,我国现代电化学奠基人之一。
沈绪榜,中国芯片计算机的开拓者和倡导者。
张存浩,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
宋家树,我国核军控核查技术奠基人。
戴立信,著名有机化学家。
白以龙,在材料动态行为方面作出了引领性贡献。
汪耕,著名电机设计与制造专家。
韩祯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主要研究创新者之一。
陈俊武,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万惠霖,著名物理化学家,毕生从事催化化学研究。
常印佛,著名矿床地质学家。
计亮年,无机化学家。
孙钧,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
朱起鹤,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刘允怡,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
胡和生,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
顾心怿,石油矿业机械专家。
盛志勇, 烧伤外科专家。
朱伯芳,水工结构专家。
李佩成,农业水土工程及水资源与环境专家。
朱能鸿,天文光学望远镜专家。
杨士莪,水声工程学专家。
李俊贤,化工合成专家。
程顺和,作物遗传育种专家。
常印佛, 矿床地质学家。
金庆焕,海洋地质专家。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
陈景,贵金属冶金专家。
朱永濬,核化学化工专家。
张寿荣,钢铁冶金专家。
林尚扬,焊接专家。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专家。
孔宪京,水工结构专家。
叶铭汉,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
施仲衡,城市轨道交通专家。
我们怀念逝去的他们,
感恩他们留给人类的公共遗产,
陪我们走向又一年。
本文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WeChina微观中国”项目、未来编辑部一流课程的学生实践作品。
欢迎您通过投稿、提供线索等方式,和我们一起,在宏大叙事里找到微观中国!联系方式:wechinatengx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