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唐五代、两宋时期,浮梁县寿安镇朱溪村南市街自然村是景德镇制瓷中心的核心区域,系景德镇小南河流域一处十分重要的古代窑业聚集地,也是青白瓷的创烧地和贸易街市,被誉为景德镇“千年瓷元”。
南市街不仅烧制青白瓷,还是当时青白瓷的销售中心,陶瓷贸易十分活跃。景德镇青白瓷品质精良,有饶玉美称,北宋时期一直是宫廷用瓷,此后才走向大众化。南宋中期,受瓷石枯竭等因素影响,南市街窑业逐渐向周边及景德镇市区转移,直至元初退出历史舞台,青白瓷工匠们则随之代际转移,成为明清御窑制作体系的奠定者。
▲南市街在田间修建水渠时,意外挖出千年陶瓷贸易街市遗存。
“如果不是因为挖水渠,大家根本不会想到村门前的田间竟藏着一千多年前窑业遗存,着实新鲜、有趣。”眼下正是冬修水利黄金期,浮梁县寿安镇朱溪村南市街自然村在高标准农田间修建灌溉水渠时,不经意间挖出成片的窑业堆积层,令村民们津津乐道。
根据近年南市街区域考古勘探报告及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等文献资料,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发标等相关专家初步分析,南市街田间的“意外发现”是五代、两宋时期青白瓷贸易街市遗存产物,是印证景德镇“瓷都”地位的重要文化遗存,由此初步推断南市街自然村门前大片农田是一千年前陶瓷贸易街市遗址所在地,为探寻南市街商贸遗存提供了重要线索。
“景德陶,昔三百余座”。窑址在景德镇市辖区遍地都是,而陶瓷器贸易街市及相关商贸遗存却寥寥无几。据了解,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经省文物局批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等机构曾对南市街区域考古勘探,共发现青白瓷贸易街市遗迹等144处窑业遗存。不过,景德镇考古部门至今尚未针对该街市进行考古发掘。
一千年前陶瓷贸易街市遗存到底“长”啥样?是否影响农田耕作?针对南市街面临的土地利用与文化遗存保护带来的矛盾冲突,是否有解决或缓解之策?近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前往实地采访,并见证该村田间地头古瓷、匣钵碎片俯拾皆是的神奇与妙趣。
田间厚厚的窑业堆积层宛若制瓷史“地层书”
南市街自然村门前的高标准农田位于主干道两旁,数百亩连片,一条新修建的U型灌溉水渠贯穿其间。该水渠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渠道两边新砌成的生态护坡与堤坝之间尚未覆土回填。水渠长约100米,堤坝挖掘面深度近2米,裸露出3层不同颜色、界线分明的新鲜土层:最上层为炭黑色耕作层,最底层为黄灰色生土层,夹在中间的褐色土层正是窑业堆积层。
▲田间窑业堆积层厚度约0.4米,充斥着古瓷、匣钵等碎片。
该堆积层密密麻麻、平整均匀地布满瓷器、匣钵、窑渣等窑业遗存碎片,厚度约0.4米,绵延水渠头尾两端,几乎无间断,宛若制瓷史“地层书”。堆积层中的古瓷碎片以青色、白色、青白色为主,形状各异。记者用手剥出数块不同颜色的瓷片,轻轻拭去泥土,可见瓷片瞬间露出光润细腻、釉色晶莹夺目的“芳容”,令人拍手叫绝。
▲田间窑业堆积层中剥出的古瓷碎片,光润细腻。
据村民宁洪有介绍,水渠工程临近收尾时,他获悉相关情况,随即到现场拍图片、视频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向肖发标等文物研究专家求证,初步证实田间窑业堆积层是五代、两宋时期青白瓷贸易街市遗存。
当前,南市街在上级部门指导下,正常推进水渠收尾工程,以确保来年高标准农田增产增效,同时中止工程拓展范围,对裸露的窑业堆积层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废弃土坯房佐证农田底下藏有连片窑业堆积层
自从水渠工地意外挖出窑业堆积层后,南市街仅存的两栋废弃土坯房也引起了村民及专家的关注。这两栋土坯房系村民自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坯墙由就近农田掏出的田泥砌成。田泥裹满各式各样的窑业遗存碎片,砌成墙壁,令土坯房自带“先天性”沧桑感和厚重感。
▲ 南市街废弃土坯房布满窑业遗存碎片,自带沧桑感和厚重感。
▲村民宁洪有介绍土坯房砌墙情况。
记者注意到,土坯房残墙中青色、白色、青白色古瓷片及灰褐色的匣钵等碎片,层层叠叠,清晰可见。到访者触摸每一块碎片,仿佛仍能够感受到一千年前窑火的余温。
巧合的是,这两栋废弃土坯房距离水渠工地直线距离约200米。宁洪有等村民不禁发出疑问:门前的农田底下是否也藏着窑业堆积层,且为水渠工地窑业堆积层延伸区域?
▲废弃土坯房墙中的匣钵、窑砖等碎片,透出斑驳岁月。
肖发标等专家表示,当前所掌握的信息和相关资料显示,水渠工地窑业堆积层、土坯墙用料与现有勘探报告是相互印证的,可初步推断南市街自然村门前大片农田间埋藏了成片的窑业堆积层。该村聚居区及周边田地可能是一千年前青白瓷街市所在地,与其周边遗存的古窑、运输码头形成业态呼应。当时的街市范围及规模到底有多大,还需日后进一步勘探发掘。
据了解,“南市街”地名最早出现在清康熙年间编撰的《浮梁县志》上,因地处浮梁县南部,沿窑成市、聚集人居、形成街市而得名。五代、两宋时期,南市街青白瓷贸易街市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制瓷作坊星罗棋布,瓷器店铺比比皆是,以街市为中心的区域形成了“十三里作坊,十三里瓷街”的壮观景象。
专家建议:规划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复原宋代南市街商贸景象
沿着小南河流域,以南市街为中心的近30平方公里区域,既是窑业遗址群地带,也是寿安镇重要的农耕区和生活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专家表示,近20年来,随着城乡经济高速发展,南市街及周边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加之包括青白瓷贸易街市在内的南市街遗址群规模庞大,其定位、定性有待考古发掘提供更多的实物资料和断代标尺。
肖发标等文物保护专家表示,此次田间“意外发现”,有助于专家从宏观方面进一步了解南市街不同时期的窑业分布规律及商贸文化,为下一步对包括街市在内的遗址群进行系统性考古发掘、分期分类研究、保护规划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窑业遗存是景德镇独一无二的国际性文化现象和艺术特征。在南市街村民的心里,脚底下埋藏的一千年前陶瓷贸易街市等窑业遗存,蕴含着先民饱经风霜、追求制瓷技艺精湛、发展陶瓷贸易的拼搏精神。多年来,他们自觉呵护窑业遗存,从不盗挖。
南市街村民、景德镇青白瓷市级非遗传承人姚金林回忆,一二十年前,村里在田野间修建公路,他在工地上捡了一堆块头较大的窑业遗存碎片,瓷片器型有盘、碗、杯、盏、壶等,保留了完整的牡丹、菊花、水波纹等雕花图案,以及光润透亮的釉色等特征。他将这些碎片当作标本逐一收藏,苦心钻研古法制瓷、烧瓷技巧。
▲村民收藏的古瓷碎片标本,可见精美的雕花图案。
▲土生土长于南市街的景德镇青白瓷市级非遗传承人姚金林,研究古瓷碎片,复原古法制瓷技艺。
然而,土地利用与文化遗存保护带来的两难矛盾问题,令南市街村民困惑不已。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研究课题组专家给出了一系列建议。专家认为,南市街遗址群保护相对完好,具备源头性地位、原真性状态和原生态场景。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南市街遗址群抢救性考古发掘方案,发掘南市街故事,激活南市街记忆,找回遗忘的老街巷、老建筑、老字号、老地名和消失的生活习俗、生产场景,建设一条以青白瓷为主题的高品质特色文化街区,复原宋代南市街商贸景象,形成由本地原住民、陶艺精英、海内外“景漂”、陶艺爱好者、旅居者、游客等共生的青白瓷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更多精彩,让南市街及周边乡村富起来,让景德镇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燃烧得更旺。
来源:江西发布综合江西日报(记者 童梦宁)
编辑:刘星
复审:刘斐
审签:万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