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出现这10种面容,可能是疾病来临

你知道为什么去医院看病最好素颜吗?

咱们常说“相由心生”,

不仅如此,

一个人是不是健康、有没有疾病,,

也能从脸上看出端倪来。

素颜状态下问诊

有经验的医生也许能通过你的脸、你的眼睛,

就能发现问题在哪里。


图片


前段时间,

一位年轻小伙儿,

“变紫”凌晨进急诊!

医生结合主诉和病史,

考虑亚硝酸盐中毒!


图片


俗话说

“身体好不好,都写在脸上。”

尤其是典型的

“疾病面容”

平时多照照镜子

早发现,早治疗

那么,

哪些是疾病面容?

怎么根据面容来预防呢?

今天超级丁医生就这一话题和大家聊聊疾病面容~~~


图片



1

熊猫眼——警惕肝病


持续的肝功能异常,会导致人体的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影响色素代谢,增加皮肤当中的酪氨酸酶水平,提高黑色素含量,使面色发黑发暗,没有光泽。眼周部位的黑色素堆积尤为明显,非常像“熊猫眼”。

图片

2

蜘蛛痣——警惕肝病


之所以叫作蜘蛛痣,是因为它的外形非常像一个蜘蛛,中央像一颗红痣,延伸出去一些类似蜘蛛足的分支,其实只是皮肤的末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的形成和患者的肝功能减退有关,使得在肝内灭活的雌激素水平明显减少,而过多的雌激素导致皮肤末梢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形成蜘蛛痣。一般会出现在面部、颈部、躯干等身体部位。



3

嘴唇发紫——警惕内脏疾病


嘴唇发紫学名叫紫绀,是血液里氧饱和度下降所导致的。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先心病等都会出现紫绀样的损害。肺部出现问题,同样会引起氧的饱和度下降,嘴唇发紫,可能肺部有疾病。有些紫绀是一过性的,如果是常年嘴唇发紫,要警惕是否内脏有疾病。


4

鼻侧沟纹不对称——警惕脑梗


突然出现的双侧鼻唇沟不对称通常也是脑梗的一个征兆。超级丁医生曾在接诊病人时,发现患者鼻子两侧的沟纹不太对称,右侧鼻唇沟略浅,伸出舌头检查时也发现舌头往左偏(正常人应该是居中)。询问后发现患者最近两三天觉得右边的胳膊有点没力气,本身患有高脂血症,但没查过血管,结果一查发现头颅左侧有梗塞风险。

图片

5

面部浮肿一一警惕心脏疾病


如果平时脸部很少出现浮肿的情况,但最近面部出现肿胀,用手指按压后出现压痕,而且压痕部位皮肤弹不起来,可能提示心脏问题,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

眼球突出一一警惕甲亢


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影响到眼肌活动,从而让眼睛显得过于炯炯有神,类似眼球突出来。



7

眼睑浮肿一一警惕肾病


肾脏疾病患者由于肾功能的下降,可能引起水液代谢的紊乱、蛋白的丢失,都可能造成水肿。特别是晚上没喝太多水的前提下,晨起颜面、眼睑肿胀。有些伴有脚踝、小腿水肿,用手指按压后松开会出现凹陷。


图片

8

面色苍白一一警惕贫血


血液的颜色是构成皮肤颜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贫血状态下,血液中血红蛋白降低,皮肤、手足这些周围循环的供血会适当减少,使皮肤黏膜苍白。贫血患者多是面色、唇色苍白或是蜡黄无光泽,翻开下眼睑也是苍白无血色,同时可能容易疲劳、乏力等。


9

鼻翼上有痤疮一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


鼻翼上的痤疮通常与卵巢功能或生殖系统有关,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是下巴上长痘痘,常见于各种妇科病导致的内分泌失调,通常会随着月经周期变化生长和消退。


图片

10

大量长斑一一警惕妇科疾病


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通常在脸颊两侧都有斑点,通常由妇科疾病引起的内分泌失调是出现斑点的主要原因。


看完这些"疾病面容",

是不是觉得脸上的变化原来可以这么"有学问"?

其实,

通过面部这面"镜子",

我们不仅能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

还能及时预防潜在的健康隐患。


如何预防呢?


保持良好的作息:
01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减少黑眼圈和其他面部问题的发生。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尽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图片
均衡饮食:
02

合理搭配膳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铁、叶酸和维生素 B12,可以帮助预防贫血等问题。同时,控制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减轻肝脏负担。

图片
适量运动:
03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管理压力:
04

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平衡,进而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定期体检:
05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针对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方面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戒烟限酒:
06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增加患病风险。尽量戒烟,适度饮酒。

注意个人卫生:
07

保持面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以免加重皮肤问题。

及时就医:
08

一旦发现面部有异常情况,如持续的眼袋、浮肿、色斑等,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