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上崛起现代新城的“莱山实践”

冬日的烟台,天蓝海阔,瑞雪频飞。黄海之畔,高30米、直径21.8米的黄海明珠犹如一只深邃的智慧之眼,见证着莱山这片活力四射的热土,透视着这里波澜壮阔的传奇昨天、热气腾腾的精彩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梦想明天。

图片

1994年12月26日,莱山区正式挂牌成立,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30年来,莱山区高举改革和开放的大旗,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在产业、交通、生态、民生等方面立梁架柱、夯基垒台,产业向新、生态逐绿、生活添彩……一座山水相望、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正在黄海之滨拔节生长。

30年前,莱山啥都没有,这儿本是一片荒滩农田。”“刚建区时的莱山产业少的可怜,仅有6家规模以上的乡镇企业。”“当时的交通和现在简直没法比,走的是泥巴路,连车辆都很少看到。”……回忆当年,熟知莱山历史的老烟台人纷纷表示道。

从农业村镇到现代化新城,从一片荒地到高楼林立,从乡镇小道到四通八达……30年奋进历程,莱山区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据统计,莱山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区时的8.6亿元,到如今的突破500亿元,实现了30年60倍的跨越式增长。

图片

回望莱山30年,城市是怎样生长起来的?千头万绪,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集聚成势,产业发展蓬勃向上

城市发展,产业是支撑。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唯有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全力以赴抓经济、持续发力强产业,未来之城的发展才会更快。

回望30年前刚建区时的莱山,没有国有企业,仅有6家规模以上的乡镇企业。因此,建区伊始,莱山区委、区政府就确立了“开放兴区”的总体思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箭齐发”,奏响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激昂乐章。

“经历30年的发展,莱山区积累了厚实的发展资本、广阔的发展眼界和丰富的发展经验,发展的底气更足了,基调更加务实和开放。”莱山区委书记罗建表示。

从莱山区当前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上可窥一斑:北部依托行政资源和金融CBD板块布局中央活力区,东部依托优渥的高校资源布局科教融合创新区,西部依托总部经济布局了数字经济先行区,南部则依托重点产业资源和农业资源分别布局了双碳循环经济聚集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可以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清晰、产业集聚效应也越发明显。”莱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莱山区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1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

截至目前,区内年产值过5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2家,过亿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7家,拥有138家规上工业企业,96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以上独角兽企业、27家瞪羚企业以及18家单项冠军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80.3%。

眼下的莱山大地,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场景。企业搞研发、抓生产、建项目,全力以赴,大干快上,拼字当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新气象。

记者在杰瑞天然气工业园(新区)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来自海外的订单,抓紧时间打包发往目的地。“订单形势一片向好,我们正在有序地推进生产,实现阶段性发货。”杰瑞天然气集团生产部副总监何龙华向记者介绍,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有新订单顺利交付,而且订单的“进度条”一再被刷新,目前的新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了。

图片

与杰瑞天然气相距不远的烟台东方瑞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也是一番火热景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车间订单已排到2025年一季度,目前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我们的库房智能化仓储项目设备组装工作正在进行,技术人员依次对设备部件进行调试,为发货做好准备。”该负责人表示。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2024年,莱山区依托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大力支持杰瑞、威思顿、中宠、恒辉等重点企业倍增式发展,从而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11月份,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4%,高于全市平均0.7个百分点。

图片

在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路上,展现新气象的不仅仅是一家家企业,还有一个个在莱山落地生根、蓬勃成势的大项目、好项目。

总投资3亿元的卫康动保项目是莱山区宠物产业的关键“延链补链”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开足马力赶进度。目前,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明年5月投产。“我们这个项目是集机械化、自动化为一体的绿色工厂,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大大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投产之后,预计年产值能达到2亿元以上,进一步丰富宠物产业链条,增强宠物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望着繁忙的设备调试现场,项目负责人刘冠军对未来充满憧憬。

在莱山区暨南大学环保产学研基地项目现场,建设进度同样令人惊叹。30栋主体厂房已经全部完成施工建设,道路和绿化也已基本建设完成,几名工人正进行扫尾工作。“目前,项目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正在进行一些设备调试以及查漏补缺,即将竣工验收。”暨南大学环保产学研基地营销经理张腾飞介绍。

2024年以来,莱山区发扬“拼”的精神,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行“一册一表一群”工作法,坚持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将118个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分解细化,压紧压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强化督导考核力度。

在进入2024年尾声之际,莱山区交出了一份令人自豪的项目建设“成绩单”:20个省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完成投资83.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99%。

民生打底,以城市更新擘画精致新城

前不久,家住莱山区凤凰山庄小区的张馨从父亲口中得知,小区对面的公园开放了,可以去散步、打球。起初,张馨还以为只是一个小公园,没想到自己实际去看了看、走了走,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张馨和父亲口中的公园正是凤凰湖公园,一个集儿童娱乐、活力运动、老年休闲、综合服务、堤坝综合防护和全龄运动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龄友好公园”。而自从发现了这个“宝藏”公园以后,张馨的生活轨迹也发生了变化。

“这里对于喜欢健身运动的人来说非常适合,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累了还可以去书屋和便利店休息,真的很不错。”张馨告诉记者,凤凰湖公园就像是家门口的“后花园”一样,每天晚上吃完饭,她都会拉着丈夫去那边散步、锻炼,感觉生活品质都提升了不少。

据了解,作为莱山区首个全龄乐活体育综合体,凤凰湖公园是山、湖、城交汇的重要节点。开园以来,工作日日均人流量1万多人,周末日均人流量更是达到2万人。

“凤凰湖公园建设,堪称莱山区城市更新中的典范之作。”莱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该区抢抓烟台入选首批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机遇,坚持打造精致舒美的活力城市理念,系统谋划城市更新工作,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城市更新,一头关乎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如何更新,体现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施政理念和施政水平。莱山区城市更新工作专班分管负责人姜永康介绍,莱山区按照“全域更新、片区统筹、单元为主、地块为辅”的工作思路,结合各类闲置、低效地块情况及城市体检结果,划定三大城市更新片区及26个城市更新单元,共梳理出220余个项目,按照“保留、改造、拆除、提升”并举的思路推进各单元更新工作。

规划有了,从哪着手?莱山选择从距山海最近的区域入手,对连接山与海的区域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充分挖掘整合滨海一线旅游观光资源,明确了“构建一脊十二街、一径一品、通山达海空间体系”的城市有机更新原则和方向。

“这片区域是烟台海岸带上距离山海最近的区域,也是全市唯一一处每条街区都通山达海的区域,山脚平均距离海岸线约1公里,区域整体向海坡度约5%-10%,拥有最显著的背山面海格局。”姜永康介绍,区里对西起观海路、东至滨海中路范围内的一脊十二街都做了规划,含海韵路-宏川路、渔人码头山海绿廊、枫林路、虞美人山海花径、新星北街,新星南街、健康休闲山海绿廊、新城南北街、黄海北路、黄海明珠路、黄海路、泉韵南路等,街街有特色,处处有亮点。

“海韵路终于重现山海之韵了,出门是景,抬头是山,远眺是海,沿途还多了很多景观,简直不要太漂亮,时尚了许多,有了大都市的感觉。”家住海滨小区的居民周静说,晚饭后就喜欢沿着海韵路到海边散步打卡。海韵路作为“十二街”中的首期实施项目,如今已实现精彩蝶变,其附近变成了“山海一体、海天一线,青春、时尚、浪漫”的特色街区,与周边的渔人码头、虞美人广场等形成了“一里见山海”的旅游图景。

据悉,莱山主城区共有背街小巷37条,按照计划,2025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其中,新城南街、新城北街已于11月底完成改造,全面展现了烟台市井与特色烟火氛围,打造“最烟火”街区。

把城市更新的思路打开,把狭窄逼仄的街巷打开,把有碍观瞻的围挡打开,莱山区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塑造出一个令人“心向往之”的生活区,为全市提供了城市更新的“样板”工程。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一座幸福之城,应该有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罗建介绍,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的同时,莱山区还不断用民生事业提档升级助推群众幸福升级。从生态环境优化到居住环境更新,从方便交通出行到保障公共安全,从关爱一老一幼到丰富文体生活,莱山区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勾勒出百姓喜闻乐见的“幸福莱山”模样。

潮村集聚,在这里看见中国乡村的未来

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建区30年来,从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莱山区敢闯敢试,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各方面不断开花结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莱山广大乡村有了更多具象化体现。

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林立高耸的办公楼,只有出门晾衣服的大姐和踩着三轮车缓缓驶过的大爷……不同于那些活跃于都市文化商圈里的咖啡馆,在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崖前村,有这样一家乡村咖啡馆:青石板的庭院,质朴的木质装修,远离城市的喧嚣,不仅让农村人喝上了咖啡,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活力。

家住莱山区的孙琳起床后,精心打扮一番,习惯性地驱车来到二十几公里开外的崖前村永智农场户粒咖啡。进门后,孙琳照例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点一杯咖啡、一份甜品,然后慵懒地斜倚在那,一坐就是一上午。

“与传统乡村旅游不同,我们主打的是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户粒咖啡创始人之一张厚彬告诉记者,虽然他从未在社交平台上开设账号推广,但随着前来“打卡”的人口口相传、拍照发帖的宣传效应,现在咖啡馆日均接待游客量在百余人,赶上周末能达到近400人。这里俨然成了都市人另一个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

2023年,户粒咖啡的消费人次突破了4万人次。这在单体咖啡店里,算不错的业绩了。与此同时,咖啡消费也带活了农场水果梨的销售,串联起了更多消费新业态走进乡村。

“周末我们去了竹梦村,这里有农场有竹林,还可以围炉煮茶……”前不久,在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一处被网友们“打卡”后称作“世外桃源”的地方火出圈,这里就是位于院格庄街道初家汤村的“竹梦村”。

初家汤村70岁的初忠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年纪还能“再就业”。这几年,不仅村子实现了大变样,随后的新鲜事物更是一个接一个。城里的人们来了,带动了休闲、餐饮、游乐等一系列产业。初忠秋也进入了村里开的特色火锅店工作,每天忙忙碌碌,过得开心又充实。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村里种的菊花都是可以吃的,火锅店里特色菜就是菊花!”

城与乡,曾经那么远;城与乡,如今双向奔赴。行走在莱山乡村,“潮村”集聚,举目皆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多元文化浸润山河,一幅既有肌体之美又有灵魂之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莱山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高科技特色产业;加大人才招引和培育力度,提升乡土人才素质;完善文化体系,整合文化资源,倡树移风易俗,打造莱山文化品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及分类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化村级班子整体提升,加强乡村治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烟台前庭花园’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莱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该区立足辖区科创资源和都市农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的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覆盖6万群众的产业园区。自建设以来,产业园以建设特色优势生产集成示范区、精深加工现代化科技示范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引领先导区为目标,聚力构建“一带两区五中心”,探索出一条产业融合全面发展的产业立园、强园之路。

近日,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估,成功跻身国家级。“产业园上下游产业链条环环相扣,构建起‘科技赋能、种质资源、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电商服务、废弃物综合利用、休闲农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打造现代化大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数字化、品牌化发展。”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目前产业园已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1家,推行“联社+子社+社员”合作制和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模式,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万元、高于周边农民30%,园区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努力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富足,具有莱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大众新闻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李经纬 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