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座集团借鉴胖东来式爆改经验,首家试点门店银座七里山生活超市开业近2个月已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13%。
2.银座集团在同一天齐开济南西江华府店、银座·家美惠济宁龙城店、淄博临淄天齐店三家超市,全方位对标胖东来式体验。
3.除此之外,银座集团还推动业务、系统、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4.然而,传统商超在转型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立足消费者需求而定未来发展策略,避免盲目模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4年,“胖东来爆改”一词显然成了线下零售界的热门词汇,传统商超纷纷掀起新一轮门店升级,永辉超市、中百集团、步步高相继“胖改”。多家商超也在财报中提到,零售市场发生转变,寻求转型是企业未来探索方向之一。
电商冲击,线下零售的增量时代结束已成共识,传统商超出现大面积“闭店潮”,仓储会员店模式异军突起……面对严峻市场形势,作为山东本土老牌商场的银座集团,则选择主动求变,借鉴行业“胖改”经验,对标胖东来84项服务项目自主“爆改”,目前作为首家“爆改”试点门店的银座七里山生活超市开业近2个月已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13%。12月28日,银座在同一天齐开济南西江华府店、银座·家美惠济宁龙城店、淄博临淄天齐店三家超市,新黄河记者探店发现,“胖东来式体验”的痕迹在新店也处处可见。
品类、动线、购物体验等全方位对标“行业顶流”,首家“胖改”银座店营收同比增12.13%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胖东来式创新动作,称其简要却不简单,如精心设计产品陈列,使消费者更便捷地找到商品,提升购物效率;优化货架动线,营造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减少购物疲劳感;高度重视环境整洁,为消费者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严格把控质量,确保所售商品的健康与安全……这些看似平凡的举措,以回归服务用户、底层基建创新的理念,使胖东来成为全国消费者和零售业竞相追捧的 “打卡圣地”。
12月4日,在上证E互动平台,银座股份面对投资者“请问目前公司下属门店是否有学习胖东来模式”的疑问,明确表示“为提升银座门店营运标准,公司全面对标胖东来84项服务项目,调度区域门店对标胖东来,从人、货、场出发,强化环境、服务、卫生等方面运营管理,通过运营能力提升,带动销售增量”。
11月2日-12月24日销售收入1700万元,同比增长12.13%,这是银座在七里山生活超市首试“胖改”后拿出的成绩单。这家超市拓宽通道,降低了货架高度,优化了购物动线,新增顾客综合服务区,扩大鲜食加工区等区域,还淘汰了13406种老商品,淘汰率达60%,同时引进标杆潮品如广受年轻人欢迎的“谷子店”“楠木之舟”时尚拖鞋等,首推银座“膳邻大食堂”,推出18.9元/斤自选快餐,顾客自助选购50余种菜品,炸货、炒货、果切等当日出清。
28日上午,新黄河记者在新开业的银座西江华府店看到,尽管人潮汹涌,收银台前排起长队,但购物通道由传统的1.8米拓宽至2.4米后,人群穿行十分顺畅,老式门店内1.8米高的货架也降到了1.5米,刷白的天花板与深色的购物通道相映更显简洁明亮。通过精心的色彩搭配与错落有致的设计,货架上的产品陈列带来视觉享受,原本的纸质价签也统一调换成了电子价签,小程序扫码即可显示商品信息,实现后台前台直接联动。
“新店大约上新了700-800种新品,其中也增加了自有品牌的所占比例,现在自有品牌就多达数百个。为了更好服务顾客,像烤鸭、寿司、现包水饺馄饨这些鲜食加工类我们也扩大了,还计划扩大生鲜品类的占比,到60%左右。”西江华府店店长李道芬表示,虽然全面吸取胖东来式经验,但新店并不是一味照抄胖东来,在色调、布局、动线等方面参考有“郑州版胖东来”之称的鲜风生活超市多一些。
临淄天齐店引入胖东来及山姆同款商品超百种,济宁龙城店承诺“3公里内买贵退差”
“物美价廉”是胖东来的金字招牌,其低廉的价格甚至引来诸多代购。在28日开业的银座·家美惠济宁龙城店则选择将“极致质价比”作为一大招牌,依托供应链优势积极与上游、基地、源头生产商合作,去除中间环节,公开承诺在该店方圆3公里商圈内,同品同质包装类超市商品如消费者遇到更便宜的,超市将退还差价。此外还公开喊出“不满意就退换”“不卖隔夜肉、不卖隔夜叶菜”等承诺。
“商品不满意就退货”也是银座临淄天齐店的公开承诺。除了这点向胖东来看齐,超市还将传统商品汰换超50%,新品上新率超30%,引入胖东来及山姆同款美食好物百余种,新增山有黑猪肉、高青黑牛等当地特色,引进秘卤肉肠、麻辣小海鲜、自营热卤及网红甜品等千余种,在超市内设堂食区、儿童游乐区,提供肉禽处理、免费加冰,配备一次性手套、湿巾等10多项免费服务。
商品力、环境、服务……在新开、调改门店进程中,银座致力于围绕新业态、新体验打造消费新空间,探索从传统百货业态向 “类购物中心化” 模式的转型升级路径。
数字化变革同样是银座对标胖东来的重要一环。如今胖东来已全面接入数字化系统,实现了会员、商品、供应链、门店运营等全链条的数字化覆盖。而为实现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银座集团大力推动业务、系统、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80%以上线上商品与线下同步,其“鲁商生活”平台用户规模超450万。此外还上线企业微信社群SCRM、智能客服、门店数字化系统、全渠道CDP平台+自动营销化服务等,利用品牌专柜、品类联合、团券等直播形式,探索跨品类、跨业态、跨平台、跨门店的融合直播模式。11月底,银座商城与国内从事仿生机器人制造的EX机器人签约,将打造未来科技综合体,也将是首家机器人科技赋能的国有商业零售综合体。
“调改”之风吹遍全国,“胖东来式”调整能否成传统商超出路?
放眼全国,“调改”之风已然越刮越烈,多个知名品牌均在优化调整,有些大刀阔斧,从品类布局到员工薪酬到管理模式,尽数焕然一新;有些“小步快跑”,用更具性价比的方式在旧有门店基础上调整优化。除永辉超市、中百集团、步步高这些“胖改”典型外,华润万家、联华超市、卜蜂莲花、BHG超市、麦德龙等商超等也均步入“调改”大潮。
从目前成绩看,“调改”对部分商超起到了一定效果。如近年来濒临退市边缘、率先“胖改”的“中国民营连锁超市第一股”步步高,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自2020年以来首次回正,日前步步高总裁兼超市总经理邓静在总裁班分享中透露,经过胖东来的帮扶,步步高超市12月份即将跑出盈利正负零,结束近三年的连续亏损;今年9月份老牌国资商超联华超市通过打造第四代转型样板店加入“调改潮”,一个月后上海中环店线下零售总额同比提升近35%,客流同比提升约20%,客单提升14%;11月18日,汕头卜蜂莲花金平中旅店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改后营业,3天营业额超300万;永辉超市暂未扭转亏损,仍在为转型支付成本,但其最早“胖改”的门店之一河南郑州信万店已开始盈利,各家调改店开业期的客流相比调改前都有10倍左右的提升。
求新求变,向业界“顶流”积极靠拢,进行“胖东来式”爆改,是传统商超的破局之法吗?对此,业内人士有不同说法。
CIC灼识咨询高级咨询顾问李嘉琪在公开报道中表示,胖东来的成功不仅在于卖场布局和商品结构的调整,更源于其深厚的企业文化、员工福利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这种模式比较难以大规模复制,“传统商超在转型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立足消费者需求而定未来发展策略”。
“调改需要变革采购模式,优化商品结构与提升商品品质,精选及汰换商品,这个过程是重建能力的过程,会有成本。”另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像永辉超市的“胖改”一个是调整门店运营体系,一个是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前者相对容易,后者是和胖东来联合与品牌商谈裸价、底价直采,同时进行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等达成的,“银座能自主爆改得比较好也得益于其深入的供应链改革,强化源头直采,大力进行供应链压减,持续加码自制商品、自有品牌商品,但不是所有商超都有这个条件。”
“此外,‘胖改’在商品这一项的核心是做大做强加工食品也就是熟食,熟食单价高、毛利高,现在熟食消费逐年增长,这个品类能否做好对超市很重要,但熟食的经营门槛也更高。”该人士表示,做熟食需要研发团队、需要足额订单撑起生产运营体系、需要高效的物流配送、需要信息系统与严格的人员操作管理,中小企业很难做,确实是银座这个体量的商业巨头更好朝该方向“掉头”。
新兴零售业态“分食”市场,乱局之下谁主沉浮尚待分明
盒马鲜生加速布局落子,12月至少在国内新开10家店面,近期还宣布了国际扩张计划;山姆会员店在国内门店数量增至52家,截至今年11月中旬,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达906亿元;将即时零售业务视作推动销售与收益增长的关键战略的头部便利店罗森已有超4500家便利店上线,覆盖超69城,曾在济南创下一日开17家门店的纪录;叮咚买菜等社区生鲜电商,京东、美团、饿了么等互联网大厂更成为前置仓业态的“主力军”……
在即时零售前置仓这条道上的竞争已近白热化,而新兴的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分食传统商超的市场。以零食赛道为例,近一年半以来,“好想来”“一扫光零食量贩”“网批码头”“零食兔”“赵一鸣零食”等品牌都在济南开起了多家门店,今年4月份“赵一鸣零食”在济南只有5家门店,到目前为止已有近20家,且在槐荫区成立了山东公司,在济阳区设仓。这些新型零售业态增速普遍超过10%。
网络零售同样呈现出“热力四射”的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4%。近期发布的“2024年网络零售TOP 100”榜单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零售前100企业网络销售总体规模为1.91万亿元,较上年的网络零售前100增长2.7%。
从政策角度,政府各部门也积极推动零售业创新升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聚焦零售商业设施改造提升和提质转型,提出将开展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从场景改造、品质化供应、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供应链升级等多方面出发提出实施细则。
2024年,是中国零售业积极求变的一年。商超零售的竞争或许更多集中在如何深耕细作、吸引并留住消费者上面,“调改”的成效也并非几个月的营业额或客流量所能决定,仍待进一步的观察。但无论如何,能够迈出转型的脚步、勇敢经历调整阵痛期,都是积极的信号。
记者:李奇宏 编辑:吕冰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