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铸魂化人的根本,文旅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玛多县在文化振兴上下功夫,在文旅融合上出点子,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他们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焕发生机,为乡村振兴铸魂、化人、兴业。
玛多风光(玛多县委宣传部图)
以文铸魂,凝聚人心、坚定信念。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也被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黄河养育了这里的各族人民,也成就了黄河上游独特的地域文化,除此之外,果洛州是国家级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玛多作为是英雄格萨尔赛马称王的福地,格萨尔文化底蕴深厚,玛多县为用好用活现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岭乡玛多、霍玲大战、岭卓藏戏、马背藏戏、赛马称王藏戏展演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自信。县文旅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寺院、民间艺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建立黄河源民间艺术团、玛多县格萨尔研究办公室、玛多县格萨尔童声合唱团、措哇尕泽寺、卡科寺、曲那迈寺6支格萨尔传承和发扬队伍,确保玛多格萨尔文化传承不断层、不流失。截至目前,玛多县发掘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8名,掘藏艺人1人,民间艺人30名、格萨尔戏员艺人80名、掐丝唐卡艺人3名、藏式石刻艺人1名。成立格萨尔藏戏展演团5个,传习所1处,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实现以文铸魂,凝聚人心、坚定信念。
以文化人,培育氛围、挖掘特色。玛多县通过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努力创作更多反映牧区群众思想实际、带动转变观念、激励奋发向上的文艺作品。黄河源民间艺术团作为玛多县对内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先遣队,对外宣传推介玛多特色文化和经验做法的实践者,今年来,开展“文艺+理论”基层宣讲工作,用乡音土语接地气、有温度、有温情的宣讲,使党的声音在牧户账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发挥“90后理论宣讲组”“河源理论宣讲队”“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作用,创新编排小品、歌舞、戏曲等各类精品节目深入社区、广场等牧民群众聚集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党的关怀,截至目前,共演出50余场次。在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玛多县全方位展示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全景式呈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图景,高站位展望幸福美好新玛多的光辉未来,把玛多县庆祝果洛藏族自治州70周年庆祝活动办成感恩共产党、讴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盛会。配合畅行中国援青六省市“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秘境果洛、天上玛多”冬格措纳湖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有力地宣传玛多、推广玛多。积极参加“上海购物节”“2024年上海城市旅游节”积极推介“大美青海,秘境果洛,天上玛多”品牌和文创产品。在冬格措纳湖举办“沙涓走秀”活动,向省内外展示我县牛羊绒手工艺制品,进一步增强我县文创产品影响力。
以文兴业,统筹资源,打造品牌。玛多县通过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潜力,让非遗文化、民族服饰、绿色产品等形成品牌效应,并运用现代技术、找准市场脉络、不断发展创新,推进乡村传统工艺提高品质、擦亮品牌。“玛多藏羊”“珠姆纳茶”2021年被申报为玛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4年11月27日,玛多藏羊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标志着玛多县畜牧业品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标志着玛多县特色农畜产品获得了更高的附加值,为我县积极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发挥生态比较优势,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全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做实做好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品牌培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珠姆纳茶原植物为无尾果,生长于海拔4300米的高山草原。“珠姆纳茶”茶叶加工厂位于玛多县花石峡镇,野生茶叶基地3000余亩,年产量达到1吨至2吨。2020年12月4日,珠姆纳茶正式通过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认证为海拔最高的茶叶加工厂。通过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是珠姆纳茶作为青海本土品牌,得到的极高荣誉,并有力树立了区域品牌形象。作为海拔最高的茶叶加工厂,相信这将是这个年轻的藏茶品牌从世界之巅、三江之源,对外输出最优质的藏地好茶的良好开端。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玛多县将通过文化振兴和文旅融合的双重推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旅产业,把旅游要素结合起来,加强牧旅结合,提供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体验,让乡村文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形成保护和传承的良性循环,不仅要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还要带动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玛多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