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轮才离开一个月,北欧海军又对俄油轮下手,借口很牵强

全文1561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芬兰海岸警卫队于12月26日扣押了一艘悬挂库克群岛国旗的外国油轮,怀疑其与波罗的海海底电缆断裂事件有关,船上满载俄罗斯石油。

02然而,芬兰方面在尚未掌握任何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先扣船,再调查。

03与此同时,芬兰警方发布了一份“莫须有”的通报,表示海底电缆断裂事件发生在芬兰专属经济区内。

04事实上,芬兰这一波操作暗藏玄机,意在针对俄罗斯,展现其坚定反俄的决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自从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关系彻底降到了冰点,长期依赖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欧洲国家为了同俄罗斯博弈,不惜放弃俄罗斯物美价廉的油气产品,转而从其他国家高价采购,并把俄罗斯油气资源称为所谓的“非法货物”。近日,才加入北约没多久的芬兰对俄罗斯油轮下手了。据中国新闻网12月27日的报道,芬兰海岸警卫队在26日当天登船扣押了一艘外国油轮,怀疑该油轮与波罗的海海底电缆断裂事件有关,但耐人寻味的是,这艘船上满载了俄罗斯的石油。

图片

扣上“莫须有”帽子

按照中国新闻网援引路透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消息,在26日当天,芬兰政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围绕波罗的海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海底电缆断裂一事发表了声明。芬兰海岸警卫队官员称,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北欧电网公司-2号”海底电缆在25日当天突发电力传输中断,波罗的海区域内4条从芬兰通往周边国家的海底电缆出现故障。为此,芬兰海岸警卫队在26日登上了一艘悬挂库克群岛国旗的“鹰S”号油轮,并要求该船的船员把油轮开到芬兰水域,接受芬兰方面的依法检查。

图片

经过检查,芬兰海关总署已经扣押了船上的货物,并认定船上载有的石油来自俄罗斯。对于扣押该船的具体理由,芬兰国家调查局局长拉尔多特表示,芬兰方面怀疑该油轮涉嫌破坏了海底电缆,正对其船锚进行专业分析,判断其是否有相关操作痕迹。显然,芬兰方面这是在尚未掌握任何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先扣船,再调查。

为了避免引来外界的批评,芬兰警方还发布了一份“莫须有”的通报,表示海底电缆断裂事件发生在芬兰专属经济区内,而接受调查的“鹰S”号油轮在库克群岛注册,曾经过该海域,所以“有嫌疑”。目前芬兰方面已经将此案的性质定为“重大刑事破坏”事件,芬兰国家调查局已经接手,并主导调查,与此同时,芬兰警方正同爱沙尼亚方面沟通,两国将围绕此事展开合作。显然芬兰的这一波操作暗藏玄机,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必然有其他的目的。

图片

这一招也对中国用过

芬兰的操作看似很突然,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因为在此之前,欧洲国家曾经对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货船都采取过类似的操作。就在一个多月前的11月17日,德国、芬兰、立陶宛和瑞典之间的两条海底电缆断裂,影响了相关国家的国际通信。消息传出后,引起了欧洲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找出原因,欧洲国家盯上了正通过相关海域的中国货轮“伊鹏—3”号,在没有掌握任何证据的前提下,欧洲国家妄加指责,怀疑这艘中国货轮“有作案嫌疑”。于是“伊鹏—3”号被多个欧洲国家的海警拦下来,要求扣船检查。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伊鹏—3”号是从俄罗斯港口出发的,不排除和俄罗斯有关,于是欧洲的媒体开始各种猜测,认为俄罗斯是所谓的“幕后主使”,而中国货船“具体执行”。

图片

甚至欧洲国家还有说法称该船看似是中国货船,实际上被俄罗斯情报部门控制的,专门执行切断光缆的任务。一时之间,各种猜测和谣言满天飞,情况还没调查,先闹得沸沸扬扬。丹麦的媒体也参与进来,丹麦电视台用AIS记录追溯“伊鹏—3”号的行踪,称该船在11月7日通过卡特加特海峡时曾经减速,并请了水下救援公司拍下了船锚拖拽的痕迹,指控它“可能试图破坏另外三条电缆未遂”。

图片

显然这些都是“莫须有”的指控,是不符合事实,且不合法的行为,随后中国同相关欧洲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谈判。过了11天,瑞典政府同意和中方联合调查,到12月23日,欧洲国家最终因为拿不出任何证据,只好放行,伊鹏3号这才踏上了回国之旅。这件事也让不少网友想起了1997的银河号事件,当时美国无端指控货船运载了所谓的“化学武器”,非法扣押中国银河号货船长达33天,导致船上货物全部变质,企业承受巨大损失。

芬兰扣船背后不简单

对于芬兰的这一波操作,其实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调查海底电缆断裂原因是假,针对俄罗斯才是真,毕竟芬兰是北约组织的成员国,现在俄乌战争仍在持续,目前看不到任何停战的希望。芬兰作为刚加入北约没多久的新成员,自然要向北约组织的“掌门人”美国交上几份“投名状”,表明自己坚定反俄的决心。

图片

至于芬兰等欧洲国家提出的所谓俄罗斯“影子舰队”的说法,即利用民用货船执行破坏电缆之类的军事任务,则更是“莫须有”的猜测,完全是为了达成压制和削弱俄罗斯的目的,因为他们拿不出任何可信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