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文化放大镜 🔍
来到了位于新津九莲山麓的观音寺
了解到文明遐迩的古建风格和精美塑像
而作为观音寺“三绝”之一
毗卢殿内一幅幅明代精美壁画
更被称为“镇寺之宝”!
有小伙伴忍不住发问了,壁画哪里都有
观音寺的壁画又有何不同呢?
抓重点!📝
这里的壁画
不仅有“立体”的沥粉贴金技法
披“纱衣”、骑“白象”的菩萨
还有“连环画式”的故事壁画
......
细心的游客还会发现殿内
同年绘制的两面壁画
人物神态和色彩风格却迥然不同
又是什么原因呢?
走!跟着我们一起出发!
观音寺毗卢殿
毗卢殿位于观音寺的中心位置,殿内左右两壁便是绘制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及十七位仙凡供养人壁画,根据唐代僧人佛陀多罗译的《圆觉经》绘制而成,壁画风格以工笔重彩为主,由当年蜀王请宫廷匠人专门来新津监工绘制,每位人物的衣饰细节和面部表情,都刻画地惟妙惟肖,生动活泼。
1980年,观音寺维修围墙时发现“北京御用监匠见宫”字样,可见当时明朝朝廷对观音寺重建的重视。梁思成也曾赞誉观音寺壁画为“工整秀丽、备极妍巧”。2001年6月25日,观音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毗卢殿光线较暗且不准拍照
但我们可以自带“冷光源照明灯”
在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下
近距离欣赏
这些有着“蜀中小敦煌”美誉的
神秘壁画
殿内“路线图”↑
小心脚下台阶,跟我来吧!🔦
“立体”的沥粉贴金的绘图技法
太少见了!
殿内壁画由天然的石青、黄丹、生漆、佛金和珍珠粉等矿物质为颜料,采用了“铁线描”“兰叶描”等技法彩绘而成,色彩饱和还原度高。绘制壁画时还加入了熟漆,能有效隔绝空气、增加粘性,增强色彩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壁画大量使用了“沥粉贴金”技法。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先用笔勾勒出线条花纹,再用胶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状物涂描在花纹上,隆起的花纹上再贴以金箔,这样金黄色的火焰纹图案便有了普通平面壁画少有的“立体”凹凸感,在弱光源的光影交错中展现出别样的生动与尊贵气息。
你能找到哪些地方运用了
“沥粉贴金”技法吗?
↓
穿“纱衣”、骑“白象”的菩萨......
各种形态你最pick哪一位?
在这里,最让人注目的,还得是左面墙最后一幅文殊菩萨像。
菩萨微目沉思,手拿如意,肌肤以珍珠粉晕染,尤其是此幅菩萨身披雪白的细纱,是画师用珍珠粉勾勒出的流畅纱纹线条,描绘出细如蛛丝的雪花形图案和菱形图案,将丝织品轻薄透明特有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纺织技术的成熟。
此外还有手执“如意”,身骑“白象”的普贤菩萨、手持“金刚杵”的金刚藏菩萨......
殿内共有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和十七位仙凡供养人,“数量不多,个个是宝”,快来现场pick你的“C位”菩萨吧!
左右滑动欣赏
香山全堂壁画:“连环画式”的故事壁画
讲述明清版本的“公主磨难记”
殿内三身像的背墙,还有一幅整壁的壁画。这幅壁画以千手千眼观音为中心,其左右两侧下方为帝后礼佛图,四周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了观音菩萨本生故事壁画。
据观音寺工作人员介绍,该壁画是根据明朝宫廷和民间广泛流行的佛教讲唱文本《香山宝卷》绘制而成,讲述了妙庄国王三公主妙善经过重重磨难,苦心修行,最后修成正果的传奇经历。
现场提问 🙋
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这幅壁画与十二圆觉壁画虽然绘制于同年,但在人物神态勾勒和整体颜色风格都迥然不同,为何会有这种差异?
原来,大家请留意壁画的左下侧两则墨书题记,一则为明成化四年(1468年),记录了嘉定州邛县(现邛崃市)王氏家族捐资绘制了香山全堂壁画。另外一则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新津县兴义乡罗氏家族为功德,出资请本地画师陈朝辅重绘壁画。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香山全堂壁画,其实是清代重绘的版本,呈现的也是明显的清代风格,尤其是人物线条、颜色等。
壁画不仅显示了两代画师、颜料用色等方面的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明、清两代在审美趣味方面的差别,细细品味,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
最后
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
📝
观音寺工作人员悄悄透露,如果用冷光源灯光,从壁画人物下方,至下而上照亮观赏,不仅更能凸显壁画立体感,还能增添一种神秘深邃的视觉氛围哦~赶紧来试试!
南河之水,长流不息
九莲之山,郁郁长青
正因有悠久的人文脉络,精妙的塑像和绝美的壁画,观音寺虽历经八百年岁月沧桑,却依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下一期 文化放大镜 🔍
我们将前往神秘的宝墩遗址
这里是4500年前
古蜀文明的政治文化中心。
拥有比三星堆更早的宝墩文化
见证了古蜀先民的智慧与生活
文化放大镜在手
何以宝墩?揭秘不愁!
下期再见!
部分资料来源《新津方志》、部分图片来源新津区文保中心
记 者:谢宇纳
编 辑:郭 箐 杨梦漪
审 核:雷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