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定调2024热词:大国重器!见证中国硬核崛起

全文1351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央视发布2024年热词“大国重器”,展示了中国在航天、火箭、射电望远镜等领域的硬核实力。

02嫦娥六号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月球,首次获取1935.3克月背月球样品。

03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为中国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04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脉冲星超过1000颗,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打开新的大门。

05此外,歼-35A隐形战斗机、中印尼联合科考中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大国重器也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2 月 28 号,央视发布了一则 60 秒的视频,官宣 2024 年的热词——大国重器。这一年,大国重器如繁星般闪耀,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的硬核实力,一次又一次惊艳了世界。

 

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中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高度”。嫦娥六号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 11.2 千米/秒),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方式,历经 53 天、11 个飞行阶段,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 1935.3 克月背月球样品,最终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落点误差仅为 1.85 公里。这一壮举不仅带回了珍贵的月背土壤,更让研究表明月背岩浆活动早在 42 亿年前就已存在,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提供了关键线索。

 

图片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这是中国首型 4 米级运载火箭,全长约 62 米,起飞质量约 430 吨。一级采用四台推力 1250 千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采用两台推力 180 千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 12 吨、7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 6 吨。它突破了健康诊断管理、牵制释放、液氧相容的冷氦增压、铝锂合金贮箱、全三平无人值守等一系列新技术,为中国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被誉为“观天巨眼”的中国天眼 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具有 500 米口径和超高灵敏度,能够接收来自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如今,它已发现脉冲星超过 1000 颗,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宇宙“猎手”,不断捕捉着来自遥远星空的神秘信号,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大门。

 

图片

“中国速度”在 2024 年同样令人瞩目。歼 - 35A 隐形战斗机惊艳亮相中国航展。它最大起飞重量不低于 28 吨,甚至可达 35 吨,最大飞行速度 2.2 马赫,作战半径 1350 公里,机腹隐蔽弹舱加机翼外挂最大载弹量可达 8 吨,具备超音速巡航性能及出色的态势感知性能,可与国外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进行“单向透明”作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战斗力。

 

在深海探索领域,“中国深度”让人赞叹不已。中印尼联合科考中,“奋斗者”号创下印尼深海下潜新纪录。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它采用了高强度钛合金耐压材料、大深度浮力材料等先进技术,能够承受万米深海的巨大水压,安全可靠地开展深海探测作业。

 

图片

“蛟龙号”顺利完成 300 次下潜,它长 8.2 米、宽 3.0 米、高 3.4 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 7000 米,可搭载 3 名乘员,配备了多种高性能的作业工具和科学探测设备,能够在深海进行地质取样、生物观测、地形测绘等多种科学考察活动。

 

“中国跨度”在 2024 年也有了新的体现。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工程之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正式通车。它全长约 31 公里,其中跨海段约 22 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 100 公里。大桥的建设运用了大跨度桥梁结构设计、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先进的施工工艺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确保了大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他们日夜坚守在科研一线,为了实现技术突破,不惜付出无数个日夜的心血。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这些国之重器,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大国重器的出现,彰显了中国的国之底气。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凭借着这些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装备,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它们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也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见证。

 

回顾 2024 年,大国重器,承载着中国的梦想与力量,是无数科研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央视 60 秒视频,将“大国重器”定为 2024 年热词,这是对中国科技成就的高度认可。

 

展望 2025 年,期待大国重器再上新台阶。好一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